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好文 | 外语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上)

胡杰辉等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1-03-17

期刊好文 邀您共赏

胡杰辉 李京南 伍忠杰
电子科技大学

提要:本研究基于校本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通过自建里克特量表收集了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量反馈。数据驱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因素是在线学习任务的促学效能,然后依次是课堂活动过程体验和促学效果,最后是线下学习和课堂活动的投入程度。上述结果表明:1)有效的在线学习任务设计是信息化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保障;2)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需要兼具体验性和促学效能;3)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高度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只有敢于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翻转课堂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有效教学;影响因子

本研究受到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6XJYZD01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PA105008)和四川省社科规划课题(SC14WY28)的支持。


1.引言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改革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成效。近年来,随着微课、慕课(MOOC)、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基本程序是基于信息化课程学习资源,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前基于视频等教育资源完成知识点的自主学习,课堂则通过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进行师生互动,答疑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Sams & Bergmann 2013:16-20)。


大学英语作为国内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一直在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近三年来,国内多位外语学者从翻转课堂的理念、内涵及主要特点,翻转课堂的本土化策略,翻转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内化,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研究等方面对外语教学中采用信息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操作模式进行了分析(王素敏、张立新 2013:71-78;卢海燕 2014:33-36;张杰等 2015:68-74)。更有学者开始尝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探索和实践翻转课堂教学(胡杰辉、伍忠杰 2014:40-45;徐艳梅、李晓东 2014:81-87;李京南、伍忠杰 2015:4-9)。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输出驱动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大学英语。


但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哪些因素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至今缺少实证方面的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有效教学包括两个基本要素:恰当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活动和适应具体教学情境的要求,其本质是“关注学生及学生的学习进步”(Delvin & Samarawickrema 2010: 112)。国内学者从两个维度提出教育质量标准:约定标准达成度和满意度(程凤春、卫喆 2012:56-60)。约定标准达成度指现有教学水平符合预先设定的教学标准的程度,满意度指现有教学效果令学生满意的程度。任庆梅(2013:732-743)首次尝试将教育质量标准引入大学英语,提出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需兼顾教学过程层面的学习行为、人际与情境支持和教学结果层面的学习兴趣、收获评价及自我效能。翻转课堂利用信息化技术,将课堂教学和在线资源深度融合。根据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在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受到外部变量、学习者感知有用性、易用性、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多个因素影响(Roca et al. 2006:683-696)。翟雪松、林莉兰(2014:104-109)基于该模型研究发现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习者满意度受学习者期待、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三个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教育学层面,还是从技术接受层面,有效的教学评价均强调学习者对教学设计实际效能的感知。


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外语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需要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和教育质量标准,在过程与结果双重层面,分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两个维度,分别考查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因此,本研究按照教育质量标准框架,将约定标准确定为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情境和学习活动的感知,以评价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将满意度确定为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感知,以评价学习结果的有效性。在为期一个学期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基础上,笔者对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进行了深入的定量数据调查,通过对里克特量表结果进行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数据驱动的方式,挖掘翻转课堂促学作用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拓展和优化提高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提供新的参考。

2.研究设计

2.1 翻转课堂教学实验
实验基于国内某985高校的校本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实验对象为该校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参加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验班的学生。该批学生已经过了大学第一学期的学习调整适应期,进入稳定学习的常态化时段。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将学校自行开发的慕课平台作为在线主平台,写作批改平台为辅助练习平台,班级QQ群作为实时交互平台,课堂作为实体交互活动平台。课程包括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每周两个课时的教师面授。课程所有的授课视频根据教材进度安排,视频制作全部由课题组教师自行开发完成。全部教学活动按照课题组集体设计的教学流程分步骤展开,其基本特点是课堂时间不再讲解课文,而是用于检测学生的线上和线下自主学习情况与组织输出性语言技能练习活动。

具体教学流程分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在线部分主要完成单元项目所需要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输入,内容包括视频讲解、听力和阅读练习测验;线下部分主要是课堂活动和课外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分析、评价自主语言学习效果的实践机会。每个单元为一个主题,包括若干个互相联系的任务和一个主题项目。在完成任务和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 锻炼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思辨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2.2 量具设计与实施
鉴于国内外权威期刊尚未见到成熟的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测量工具,课题组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自行开发了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者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问卷。为了方便量化分析,量具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具体编制及测试过程如下:

1)测试题项编制
在翻转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上,研究者首先根据前一期参与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和学习活动的反馈,形成题项初稿。然后就评价标准与项目团队的一线大学英语教师们进行解读交流,就每个项目的概念内涵和分类进行阐述,着重对评价理论标准及其包含的项目内容加以解读,以此为基础聆听教师的意见,审议和修改每个题项的表述方式。最后形成包括因变量学习者总体满意度在内的29个题项(包括反向计分题项),其中包括23项自变量题目用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各项目内容见结果报告)。为了数据处理的一致性,均采用可以换算为里克特五级量表的表述形式进行测试。

2)抽样施测与因子分析
实验对象为参加本学期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全体同学,他们来自全校的不同专业,且打散了行政班单位,通过学校教务处选课系统自由选课后编成大学英语教学班组,因此可以很好地代表学生的总体状况。课题组的五位教师,基于统一的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和教学进度,完成线上、线下和课堂教学活动。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测试在课程结束的最后一周匿名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236份。

数据分析采用不包含预先假设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手段,以期最大程度地获得实际数据驱动进行推断统计,归纳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因子。利用主成分法对于转录后的(反向计分题目恢复为正向计分)的里克特量表数据进行效度检验和因子降维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按照特征值超过1的标准进行抽取。然后对聚类后的因子进行信度检验,最后根据公因子的特征进行命名和讨论分析。所有数据分析利用SPSS17. 0软件完成。



本文选自《中国外语教育》第9卷第3期(2016年8月)“外语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3-10)。原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并登陆celea网站查看。


《中国外语教育》创刊于2008年,是教育部国家重点文科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创办的外语教育专业学术期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本刊主编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副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梁茂成教授。本刊以理论联系实际、学术性与应用性兼容、科学性与社会性并重为办刊宗旨,鼓励研究者以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为研究重点,支持一线教师开展具有个性的研究,是我国外语教育研究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专业平台。


本刊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年来源集刊目录、《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


主要栏目:主要栏目:“热点聚集”、“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教师、外语课程与教学资源、外语教育政策及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外语学习”(外语学习与外语学习者的研究)、“外语评测”、“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书评”、“学术动态”等。


投稿说明:本刊发表的文章以实证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综述类和部分外语教育理论方面的文章。稿件内容及格式具体要求请登录本刊网站查询(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访问)。


在线投稿:http://submit.celea.org.cn/fleic

【声明】感谢《中国外语教育》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中国外语教育》编辑部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