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好文 | 2001-2015年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趋势(上)(文 / 文秋芳 林琳)

期刊好文
邀您共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 林琳

提要:本文选取应用语言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两份期刊TESOL Quarterly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简称TQ和《外研》),对2001-2015年520篇实证文章(TQ 265篇、《外研》255篇)中量化法、质化法和混合法使用的宏观趋势进行对比,重点考察三个时段(2001-2005、2006-2010、2011-2015)量化法和质化法的使用差异。结果显示:TQ呈现的总体趋势是质化法(50.19%)>量化法(32.83%)>混合法(16.98%),《外研》是量化法(79.61%)>混合法(12.94%)>质化法(7.45%);三个时段,TQ中量化法与质化法使用的差异趋于稳定,《外研》中的差异愈加明显。最后,本文基于研究发现分析了上述差异的成因。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量化法、质化法、混合法


1. 引言

应用语言学属于社会科学,通常采用实证法来回答研究问题(文秋芳 2004)。使用何种实证法一般能反映这个领域研究视角或理论基础的变化。就应用语言学领域而言,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其研究方法使用的变化进行过梳理和分析,揭示了发展趋势,例如,Henning(1986)、Lazaraton(2000)、Richards(2009)、孟悦(1993)、高一虹等(1999)和文秋芳、王立非(2004)。然而,他们研究覆盖的时段只截止到2000年,未能反映进入新世纪后研究方法使用的变迁。此外,他们仅将研究方法归纳为两大类(量化法和质化法),未给予混合法独立的地位。Johnson & Onwuegbuzie(2004)已明确指出,混合法作为一种新范式的时代已经到来。有鉴于此,本研究将聚焦2001-2015年这一时段,选择两本具有代表性的杂志(TESOL Quarterly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并将混合法与量化法、质化法同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还将与过去相关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了解我国该领域研究方法的使用与国外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

2.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使用趋势回顾

本节将依据已有研究,梳理1967-2000年国内外研究方法使用的变化趋势,作为本文的参照点。


2.1 国外变化趋势(1967-2000)

Henning(1986)和文秋芳、王立非(2004)分别分析了 TESOL Quarterly 1967-1985年和1986-2000年两个时段的研究方法使用趋势,根据他们的统计结果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见表1)。第一个阶段(1967-1975)以质化法为主,第二个阶段(1976-1980)量化法和质化法均衡使用,第三个阶段(1981-1995)以量化法为主,第四个阶段(1996-2000)质化法超量化法。依据质化法耗时费力,研究周期较长,文秋芳、王立非(2004)断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外质化法进入成熟期,可能会出现质化法多于量化法的使用。高一虹等(1999)曾对国外四种刊物(TESOL Quarterly,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Applied 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85-1997年期间的研究方法变化趋势进行过分析,尽管他们分析的杂志数量多,时间段不完全相同,但得到的结论与文秋芳、王立非(2004)十分相似:“西方的研究呈现了一个从量化到质化的发展趋势”(高一虹等 1999:12)。

2.2 国内变化趋势(19781997)

高一虹等(1999)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学刊》和《外语界》1978-1997 年这一时段刊发的学术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统计。依据他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将这一时段研究方法的使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见表2)。第一个阶段(1978-1987)非实证研究(94%)占统治地位,其中有的基于个人经验和反思,有的是对国外理论的引进;实证研究仅占6%,且以百分比为主的描述性分析。第二个阶段(1988-1997)实证研究逐步发展,达到了16%,其中量化法(14%)明显多于质化法(2%)。


综上,到上世纪末,国外应用语言学研究量化法与质化法呈交替上升趋势,最终是质化法超量化法。国内应用语言学领域广泛采用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方法比国外滞后20年左右,变化趋势也相对缓慢。到上世纪末,才出现少量实证研究,且以量化法为主。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1)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2)国内外的趋势存在何种差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2 数据来源及纳入标准

本研究依据应用语言学的狭义定义,选取国外TESOL Quarterly和国内《外语教学与研究》(下文分别简称TQ和《外研》)中刊发的实证研究文章为分析对象,主要涵盖二语习得及外语教育范畴。经过筛选,总共有520篇符合标准,其中TQ 265篇,《外研》255篇。选择TQ和《外研》作为研究材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TQ和《外研》分别是学界知名的核心期刊,影响力大。TQ创刊于1967年,与应用语言学学术地位的正式确立时间(1964年)相近(桂诗春 2000),能够反映国外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演进;《外研》是我国外语界第一家权威学术期刊,复刊于1978年,其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第二,Henning(1986)和文秋芳、王立非(2004)从事的相关研究前后刚好覆盖了TQ 1967-2000年这一时段;高一虹等(1999)的研究涵盖了《外研》等期刊1978-1997年这一时段,本研究覆盖的时段能够基本与他们的研究时段对接,研究结果可与他们的进行比较。

3.3 研究方法的界定

我们将所有实证研究法归为三类:量化法、质化法和混合法。在具体界定方法类别时,我们参照了 Niglas(2010:220)的定义:“量化法的数据以数字形式呈现,数据分析采用统计方法;质化法的数据以文字形式呈现,数据分析以文字描述为主”。界定混合法时,我们参考了 Bryman(2015:635)的定义,即, “同一研究采用了量化和质化两种方法”。对于语料库语言学、语篇分析等研究,我们依据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侧重作者描述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等线索为主,若采用词频分析等手段为主,算作量化法;若以主题分析和文本内容分析为主,归为质化法。每篇文章的界定进行了两轮分析和审对,针对某些不确定的案例,本文的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进行讨论以达成共识。表3列举了三类研究方法的典型示例。


本文选自《现代外语》第39卷第6期(2016年12月)“2001-2015 年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趋势”(842-852)。

【声明】感谢《现代外语》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现代外语》编辑部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