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活动28期 | 《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干货分享(一)

iResearch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1-03-17

第28期“我来读文献/读书活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活动已经结束了。一不小心错过活动?不必遗憾!小编将为您倾情分享本次活动的全部干货,包括专家导读及精彩问答等。为便于您更好地消化、吸收全部内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专家答疑干货将于今明两日发布,欢迎阅读学习!

图书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

作者:文秋芳等

出版单位: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专家

江进林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用英语系副系主任,全国商务英语专业考试与培训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学者,英国剑桥大学外语考试部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语料库语言学、二语习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结题)、北京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培育项目1项(结题)、校内外其他项目5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发表SSCI期刊论文1篇、EI期刊论文3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写专著2部。

导读

尊敬的读者:


《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是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策划的“重点问题研究”系列的第一位“成员”。本书针对二语习得领域中的要点、热点和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述。全书共有八章,每章均以不同意见的争辩为组织内容的出发点,对相左的理论取向和不同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梳理和述评,最后介绍或者展望国内外的最新发展趋势。本书既可作为二语习得课程的教材,便于初学者了解二语习得的关键概念和研究问题,又有助于该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把握该学科的动态,辨明理据,寻找焦点,确定选题。


本书第一章“认知派与社会派论战20年”概述了认知派与社会派的形成和发展,并系统阐述两派在语言观、学习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哲学倾向等方面的严重分歧。第二章“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评析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显性与隐性两种方式,对两者之间的争议以及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归纳。第三章“语言输入、输出和互动”从社会派与认知派两个视角比较了人们对输入、输出以及互动作用的认识存在的分歧。第四章“石化现象”梳理了人们对“石化”存在的系列争议、理论根源以及相关实证研究。第五章“语言迁移”回顾了围绕语言迁移研究的争议焦点、相关实证研究,以及该领域的新进展。第六章“自动性”概述了相关的系列争议,归纳了相关实证研究,并展望了国内外自动性研究的发展。第七章“年龄问题”概述了相关理论,梳理了不同的实证研究,归纳了争议产生的焦点,等等。第八章“社会文化理论”介绍了该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理念,评述了相关实证研究,探讨了该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作者的反思。


总之,本书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抓住二语习得领域的要点、热点和富有争议的问题。全书力求语言简洁明快,阐述深入浅出,易读易懂,希望能够真正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阅读过程中,希望大家与同行充分交流,通过阅读开拓视角、深化理解,并思考如何使用相关理论解决二语习得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


祝大家阅读愉快!

江进林

第一阶段活动安排2016.11.15—2016.11.25

阅读章节(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重点阅读第2、3节
第二章重点阅读第2、3节
第三章重点阅读第2、3节

章节要点

这三章从介绍历史开始,进而涉及理论和实证研究,再展望未来。作者对主要要点、热点和富有争议的问题已进行了概括和述评,建议读者仔细阅读。


由于观点比较浓缩,理论相对庞杂,建议读者能边读边做笔记,尤其是实证研究部分。

线上答疑整理

课前思考题

1.认知派和社会派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主要分歧何在?


认知派和社会派在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如语言观、学习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哲学倾向。具体参见《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一书第5页的表格,如下。

认知派与社会派的主要分歧

2.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主要分歧何在?哪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


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是学习知识的两种必然途径,目前争议的焦点在于:(1)在学习对象上:抽象的知识能否通过隐性学习获得。(2)在学习过程上:显/隐性学习过程是否具有意识性、意图性、抗干扰性。(3)在学习结果上:显性学习的结果是否是显性知识,隐性学习的结果是否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如何测量;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的效果孰优孰劣;显、隐性知识能否相互转化。

3.输入假说、输出假说与互动假说的观点有何不同?对外语教学有什么启示?


输入假说认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语言知识的唯一方式。

 

输出假说认为,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可理解性输出有三大功能,即:注意功能、假设检验功能、元语言反思功能,这些功能能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互动假说将可理解性输入、调整后的输出,以及会话的作用综合在一起,认为语言从输入到输出包含5个阶段:被感知的输入、被理解的输入、吸收、整合、输出。


在线问答

1.如何利用社会派理论指导英语教学?


重视教师对学生的适当指导,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重视学生课堂外与其他人的互动交流、互相学习。简而言之,让学生在互动、互助中学习。

2.利用社会派理论指导英语教学可以理解为“交际化语言教学”吗?


交际法和社会派有相似之处,但交际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更强调“教”;而社会派理论是一种比较宽泛的理念,更多地体现在利用一切社会辅助(教师、其他学生、社会上的交往等)来帮助学习者学习,更强调“学”。

3.哪些学习成分适合显性学习,哪些适合隐性学习?请举例说明。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难度适中的学习成分更适合显性学习,太难和太易的都更适合隐性学习。一般而言,“显性规则学习+例证”的效果最佳。比如,对虚拟语气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有一定的隐性输入(如阅读一些含有虚拟语气的段落或句子),再讲解虚拟语气的几个类别和规则,接着再呈现一些例子,最后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接受大量隐性输入。也就是先隐性输入,再显性讲解规则,再隐性输入。

4.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醒学生notice?


上题中提到的学习虚拟语气的方法,就是一种提醒方法。给一定的、含有某个目标语言特征的输入让学生阅读,然后问学生以下问题,如输入的语句中哪些句型相似,分别用在什么语境下,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会观察句型、自己总结出规则。教师再讲解规则、呈现更多例证即可。

5.在任务教学中,如何把控语言的输入量,又如何设计合适的输出任务?


语言的输入量很难把控,应该考虑想教的内容的难度。难度越大,课堂需要的输入量更多。至于输出任务的设计,我个人觉得,第一,任务要让学生有话可说;第二,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启发学生思考和说出一定的内容。

6.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的notice有什么区别?


显性学习比notice要更显性,就是明确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什么,接着明确讲解。Notice只是“注意”,学生可能注意到了一些特征,但不知道是为什么。

7.显性学习和隐形学习意识参与方面有什么区别么?


显性学习更显性。下面举例说明,比如我不太懂完成时态,我专门查语法书看,这个是显性学习。隐性学习是我不懂完成时态,但在阅读中慢慢知道了have+v-ed的表达形式,只是不知道它叫完成时态,也不十分确定它的意思。

8.文老师的书出版于2010年,6年后认知派与社会派的论战、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输入输出和互动理论等是否有了新的发展?现在的质性研究是否比实证研究更适合二语习得的研究?


(1)应该有了新的发展,至于是不是根本性的、颠覆本书结论的发展,我并不清楚。

(2)质性研究一直在二语习得中有一席之地,也是实证研究的一种,和实证研究并不冲突。


9.如何区分意识与意图?


意识是consciousness,就是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意图是有意的、有目的的学习。

10.如何将元认知策略运用到比较难的英语阅读中?


元认知策略的有效运用可能需要一定的培训。建议先阅读“阅读策略”方面的论文,查看元认知策略有哪些,各是什么意思,然后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训练。

11.请问您如何看待多模态教学法?


据我所知,多模态教学还没有成为一种教学法,只是把多种工具应用到教学中。我个人觉得不一定要讲求形式多变化、多复杂,只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管是不是多模态,都是好的。

 12. 二语习得在在外语研究中的地位和前景如何?


二语习得是外语研究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且一贯如此。

声明

本文版权归iResearch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