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聚焦 | 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一)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仲伟合)

仲伟合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3-06-25

外语是国家重要软实力资源,外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总体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进作用。“2016中国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于12月10日在广州举行,该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机构协办。


iResearch特别邀请论坛诸位主旨发言专家,推出“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热点探讨,将于近期陆续发布,敬请关注!今天的特约专家是仲伟合教授、王铭玉教授和赵蓉晖教授。


专家简介

仲伟合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英国华威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口笔译学硕士、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博士学位。英国西敏斯特大学荣誉博士、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荣誉博士、英国华威大学荣誉研究员、秘鲁圣母玛利亚天主教大学荣誉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目前兼任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翻译协会会长等职务。



外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接国家新型发展战略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要,重新定位和规划外语教育事业,构建高层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对国家的经济转型、文化传播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来审视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尚存在战略意识缺位、战略规划不足、资源投入不足,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以外语语种数量为例,目前和中国建交的172个国家中,非通用语种有 95种,而中国目前仅能开设 67种语言课程。根据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最新数据,“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不含南太平洋国家),有49种官方语言性质的非通用语,国内高校已开设的有32种(指专业外语,不包括二外等),尚有三分之一语种未被覆盖,不少语种都是近几年新开的。未来“一带一路”的建设,将面临非通用语人才储备严重短缺的困境。


在国家战略视野下,亟待论证研究外语教育服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等发展需求的方法路径。


1

确立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实施战略。明确新形势下我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定位、加快设立外语管理专门机构的步伐,协同联动、建构并完善外语教育的语种规划、层次和水平衔接。同时,重视国家安全语言教育与规划,加强军事外语教育规划。


2

开展国家外语能力建设动态监控。外语需求的调查分析是外语规划的重要依据。亟待政府牵头,动态监控国家外语能力总量和需求、外语教学国家标准实施情况、外语评价体系及外语教师发展状况等方面。



3

优化中国外语教育评价体系。外语能力评价体系旨在为各阶段外语教育提供能力标准和测评方法,构建沟通衔接各级各类外语教学、科学评价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亟需建立国家外语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完善现有考试体系,采用多元评价,从而准确利用考试结果、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和衔接、节省外语教育资源、提升外语教育质量及效率。


4

促进外语教师发展并提升外语师资水平。外语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外语教师。目前还没有针对外语教师教学水平、教师能力的有效评价体系。因此,亟待建立健全外语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及专业等级标准,建构基于外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保障体系。从国家的现实需要出发,应建立并强化非通用语种师资培养机制,尤其是解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科技、人文交流等密切相关的语种的师资配置。


5

探索创新型外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领域的主旋律。外语教育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拔尖人才方面承担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有必要探索实践非外语专业和外语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外语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及国外高校协同培养,明确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发挥优势互补效应。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改革与完善我国外语教育体系,为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文化交流储备外语人才,提供重要智力支撑和保障。


【声明】本文版权归iResearch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