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 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三)从外语国情和外语政策看外语教育改革趋势(赵蓉晖)
专家简介
赵蓉晖教授
语言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研究院院长、研究生部主任、国家语委首家科研基地暨国家语言文字智库首批试点单位“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研究领域为社会语言学、语言战略与语言政策、语言学史,近年来重点关注外语政策、国际化城市的多语问题、后苏联国家的语言政策、语言政策的比较研究。正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国际化城市的外语规划——上海与纽约、东京的比较研究》、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项目《世界语言政策综合资源库建设及比较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俄罗斯语言规划研究》等。主讲课程包括《现代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中国的语言国情与政策》、《世界的语言文字与政策》、《语言政策研究方法》等。已发表各类成果近百个。
近年来对外语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社会上凡是出现了外语方面的问题,就会有人在外语教育中找问题、找答案,似乎外语教育改革是解决所有外语问题的良方和出路。我认为,这是对中国的外语国情和外语政策缺乏足够了解而造成的一种误解。
中国的外语国情具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外语的使用和需求都是有限的,外语的分布呈明显的局部性,外语使用和传承方式都与中国世居民族语言有很大差异;第二,外语政策处于法律上的非主流地位,以法规、规范性文件等“软法”为主,强制性不大;第三,外语的应用和发展高度依赖语言政策,以满足我国对外语的现实需求为核心宗旨。
中国的外语政策体系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外语教育政策、外语应用政策、翻译政策。因此说,外语政策是一个多层次、多面向、多主体参与的综合体系。从外语政策发展的大趋势看,其涉及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形式更加多样,社会影响力增强,外语规划和实践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自下而上的、隐性的力量在不断增强,外语与社会其他领域的融合度不断增强。
认清了我国的外语国情特点和外语政策的要点,在此基础上考察外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就可以发现这样几个特点或者趋势:
第一,由于外语教育要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因此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和实现方式,改革就成为不变的主题。甚至可以说,外语政策(包括外语教育政策)是国家语言政策体系中变化最频繁的一个部分,这与它的“软法”性质、与它的政策取向有直接关系。
第二,需要在中国外语政策的大背景下准确定位外语教育的目标。由于外语教育政策只是外语政策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外语教育不必、也不可能承担太多的使命,应该与其他领域的外语政策有区别、有衔接。这样更利于外语教育自身的发展。
第三,外语教育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发展面向不同层次、领域的精细化外语教育。有人期待一个能同时满足多种需求的外语教育,这与我们的外语国情不符,是难以实现的。外语教育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也是大趋势,专业外语教育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我们在讨论外语教育的时候应同时看到非专业外语教育的巨大规模和潜力。
第四,需要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外语教育有更多了解与研究,更要考虑彼此的配合与互补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中国外语教育的全貌,才可能明确不同领域的发展重点和使命,以此构建完备的外语教育体系。
第五,随着外语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这一行业的标准制定和测试会变得更加重要。语言能力标准、教材标准、教师标准应是这个标准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外语教育的整体质量把控将更多地依赖于这些标准。
第六,复合型教育模式会变得更加重要。由于语言能力具有极强的结合力和依附性,它需要与其他能力融合后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语种复合(通用语种+其他语种)、专业复合(外语能力+其他专业能力)以及精深型高水平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会拥有更大的需求市场,外语教育的结构甚至可能因此发生深刻的变化。
【声明】本文版权归iResearch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封面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