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好文(一) | 赋权增能型“个性化英语学习”的课程效益评价:基于学生视角(上)

赋权增能型“个性化英语学习”的

课程效益评价:基于学生视角


天津理工大学 刘浩 中国海洋大学 张文忠


提  要:从学生视角对英语课程效益进行评价有助于认识课程、改进课程,并有效提高课程效益,但目前英语教学领域还很少有此类研究。本文以赋权增能型“个性化英语学习”课程为个案,运用问卷调查方法,结合课程自评、课程反思和课堂观察,从学生视角对英语课程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个性化英语学习”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激发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生视角出发评价课程效益有助于加深对课程的认识。本文最后指出,仅从学生视角进行课程效益评价远远不够,还需从教师视角、教育视角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个性化英语学习;课程效益;评价


  1

引言

随着《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称“《国标》”)的研究和制定,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方面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创新上也需要新的变革(仲伟合、潘明威 2015;王俊菊 2015),尤其是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模式更需要创新来契合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近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在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上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如顾佩娅 2007;张文忠 2007;常俊跃等 2010),以适应新世纪《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简称“《大纲》”)[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简称“英语组”)2000] 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在课程创新和课堂模式探索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Gu 2002;常俊跃等 2010;张文忠 2011)。但令人遗憾的是,英语研究领域对课程效益的关注明显不足,很少有研究从学生视角对英语课程效益进行评价。这类研究的不足既不利于了解学生的本体需求及参与课程的效益体验,也不利于完善具体课程和实施课程改革。本文选取南开大学英语专业“个性化英语学习”(Individualized English Learning,简称IEL)课程为例,从学生视角对该课程进行评价,以期深入了解该课程的效益,同时也期待在英语课程效益评价上做出探索性尝试。


  2

文献综述

课程效益指受教育者和社会从课程中获得的效果和收益,概括地讲就是学校的教育效益(陈荷荣 2000)。衡量课程效益的标准主要看课程给受教育者和社会带来的获益程度,与课程效果侧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课程效益是课程效果的价值实现,不仅是课程的评价标准,而且是课程追求的目标。

 

在结合教育研究对课程效益的定义(如陈荷荣 2000;李波 2009)和英语课程特征的基础上(何其莘等 1999;束定芳 2014;英语组 2000),本文将英语课程效益界定为英语学习者和社会从英语课程中获得的效果和收益,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具体来说,广义的英语课程效益指整个英语课程体系的效益,即英语学习者和社会从整个英语课程体系中获得的效果和收益;狭义的英语课程效益指某一课程或某一教学模式的效果和收益。

 

英语学习者是英语课程资源配置的中心,也是以英语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受教育者,因此,英语课程效益评价的主体首先应是学习者。英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围绕学习者展开,游离这一主体的课程效益评价难免有舍本逐末之嫌。梳理相关文献可发现,从学生视角评价英语课程效益的研究尚不系统,且多关注广义的英语课程效益(如常俊跃等 2010;文秋芳、王艳 2015),只有少数研究(如文秋芳 2011;张文忠 2011)从学生视角评价狭义的英语课程效益,且未见针对特定英语课程效益的学生评价研究。事实上,从学生视角对英语课程效益进行评价有利于了解学生对课程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反馈,进而对课程进行必要调整。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对整个课程的认识,树立合理的语言学习观念,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本研究主要针对狭义的英语课程效益对“个性化英语学习”课程的学习者进行调查。之所以选择该课程,是因为IEL课程是在赋权增能理念的指导下对英语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进行的创新,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接触不同教学理念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兴趣驱动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研究表明,以兴趣为驱动的个性化英语学习可使学生在课外时间的投入上保持总体的较高水平,对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及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文忠、夏赛辉 2011)。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IEL课程的学习者对该课程的效益有什么样的评价?具体来说:

1)学习者在课程目标、学习材料、学习方法、课内活动和课外任务等五个方面对IEL课程的效果有什么评价?

2)学习者对自己在整个IEL课程中的表现有什么样的自我评价?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参与IEL课程的全部14名学生,他们皆是南开大学英语系的大一学生,且都选修了IEL课程,充分体验了IEL实施的全过程。

 

3.3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自评表、课程反思和课堂观察。首先,为全面地从学生视角了解IEL课程的效益,本文运用《“个性化英语学习”课程学习情况调查》对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具体内容见结果报告)。

 

其次,向学生发放《个性化英语学习自评表》,该自评表包含三项内容,分别是课外任务自评、课堂活动自评和额外奖励,旨在让学生反思IEL 课程的学习经历,就每个项目给自己一个客观合理的自我评价。

 

再次,学生在期末撰写课程反思,该反思描述学生在IEL 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所做、所得及对课程的建议,作为文字性资料,可与问卷和自评数据互为补充。

 

同时,研究者作为非参与观察者,全程旁听并观察课堂,从局外人视角观测并记录学生口头陈述、课堂讨论参与及课外任务实施的情况,可与学生提供的问卷、自评、反思等数据相互验证。

 

3.4 数据处理

问卷调查和自评表在课程最后一堂课实施,各发放14 份,全部有效回收,有效率100%。分析过程中结合了课程教学计划、学生课程反思及研究者的课堂观察,以便能准确地描述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情况。


注:由于篇幅所限,注释与参考文献已省略,详见全文。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2018年第1期,18—25页。


了解更多

每日一刊 | 坚守初心,创新前行 ——《中国外语教育》更名启事暨《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发刊词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声明】感谢《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