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89期我来读文献 |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研究》第二阶段线上答疑干货汇总

iResearch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3-06-25

第89期“我来读文献”活动第二阶段线上论坛于11月5日晚7点举行。本期活动关注《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研究》一书。


一不小心错过活动?想了解更多内容?小编将为您倾情分享本次线上论坛的干货,欢迎阅读、学习!


(点击图片,了解图书详情)


答疑和领读专家:

胡开宝,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教授长期从事语料库翻译学和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迄今为止,在MetaPerspective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中国翻译》等外语类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以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Corpus-based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 in Chinese ContextsIntroducing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语料库翻译学》《语料库批评翻译学概论》《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研究》《基于语料库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研究》等学术著作。

一、思考题解答

1. 何谓译者风格?如何利用语料库开展文学翻译译者风格研究?

胡开宝老师:译者风格是译者在翻译过程或翻译文本中体现的区别于他人的规律性特征。译者风格一方面表现为译者在翻译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与方法应用方面所具有的倾向,另外一方面也表现为翻译文本中一些典型的词汇和结构、句法乃至语篇应用方面的趋势。译者风格具有不少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特点体现为译者所翻译的多部作品中所呈现的一个共性趋势。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我们要做译者风格研究,首先要分析它是不是译者所翻译的多部作品中所呈现的趋势。


如果要采用语料库技术来研究译者风格,那么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其一,分析译者在翻译策略和方法应用方面所呈现的趋势;其二,分析翻译文本中典型词汇和句法结构应用方面所呈现的趋势。采用语料库技术作分析,主要是从原文中的一些词汇和句法结构,以及译文中的一些词汇和句法结构的应用频率和分布特点等方面入手。


2. 文学翻译译者创造性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利用语料库开展文学翻译译者创造性研究?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胡开宝老师:文学翻译译者创作性主要体现于三大方面。一是译者对于汉语原文中一些词汇和句式结构,尤其是对于那些与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的一些词汇和句法结构所采用的一些创造性的翻译方法。我们可以从原文出发,看一些比较难翻译的词汇和句式结构在译文中是怎样翻译的。如果翻译得非常好,应该就可以视之为文学翻译译者的一种创造性。二是译者对目的语文本某些结构和词汇应用的特殊处理,尤其要关注那些与常规使用趋势和常规语言应用特征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比如,有些词汇之间是固定搭配关系;而有些词汇之间的搭配很少见,那么它可能是一种创造性的表征。采用语料库进行研究,我们可以选择原文中的一些词汇结构和句法,看它们是怎样翻译处理的,也可以选择目的语文本中一些典型词汇结构的翻译,来观察它们的搭配是否与众不同。三是译者对一些人物形象的处理。比如,如果原文当中的某个人物形象相对比较扁平化,但翻译的时候使他/她成为了一个丰满的形象,那么从人物形象再现方面来看,就可以说译者的翻译是有创造性的。


总而言之,文学翻译译者的创造性所涉及的本质问题主要和译者的主体性相关,如果译者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那往往是创造性的一个重要表现。那么用语料库研究文学翻译译者,归根结底主要是从具体的词汇和句法结构、词汇之间的搭配,还有人物形象再现与重构这些方面去研究。我们可以选择典型的词汇、句法结构,以及表现人物形象的一些词汇来做分析,由此可以看出译者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比如我的一个博士生,他从鲁迅文学作品的翻译创造性入手,主要研究词汇。大家注意,用语料库可以发现那些低频词,尤其是使用一次或两次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我们还可以选择那些与众不同的搭配,这也是译者创造性的重要表现。研究文学翻译译者创造性的意义主要是揭示文学翻译译者在多大程度上表现了他/她的一些主体性。另外,该领域研究还能够揭示文学翻译的本质,包括文学翻译和其他翻译的一种本质差异。实际上,重要的还是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翻译的本质。


3. 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批评与其他阶段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之间具有哪些共性和差异?

胡开宝老师: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主要经历了语文式的文学翻译批评、语言学式的文学翻译批评、文化范式的文学翻译批评,以及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批评。但是语文式的文学翻译批评和语言学式的文学翻译批评都侧重于文学翻译内部的研究,而文化范式的文学翻译批评则关注文学翻译作品的外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侧重于文学翻译外部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和其他阶段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是对作品的价值、作品的质量以及翻译过程的合理性作出评价;但它们也有很多差异。首先,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批评将这种文学翻译的内部外部问题作了有机结合;其次,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批评把定量研究引入文学翻译批评,在描写的基础之上,使得文学翻译批评更加客观;最后,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批评建立在对大量文学翻译的事实和文学翻译现象的一种描写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学翻译作品的质量以及文学翻译过程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和分析。这一点应该说是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批评和其他文学翻译批评之间存在的一个巨大差异。


4.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涵盖哪些具体研究领域?如何利用语料库技术开展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胡开宝老师: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研究领域:一是文学翻译文本评价研究,主要涉及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主题意义、风格再现,以及人物形象再现的分析和评价。另外,这一领域也对不同文学翻译文本进行比较和评价,重点评估文学翻译作品的价值与影响等。


二是关于文学翻译译者的评价,主要涉及译者翻译策略方法的分析,即译者的翻译策略方法使用得合理与否。译者翻译创造性的分析和评价,还有译者翻译思想的分析和评价,主要是通过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常常是选择汉语原文的典型词汇作为一个切入点。提到翻译创造性,还会关注一些词汇,尤其是临时性的词汇和低频词,以及临时性的搭配和低频搭配。这些都可以作为语料库研究文学翻译批评的重要切入点。利用语料库,我们还可以分析译者和译者群体的翻译思想,在描写的基础之上对他们的翻译思想的价值、贡献和影响进行评价。

二、读者提问

1. 第四章案例一,表4.2(第182页)中译词未进行词目归并(lemmatization),保留了单复数和时态等屈折形式,这样是否会影响表4.3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在统计英文词汇时,是否有必要进行词目归并?常用的词目归并工具有哪些?

胡开宝老师:我觉得不应该说是影响,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个要看我们研究的侧重点,有些研究需要我们把词目归并,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比如动词的单复数往往反映了这个词视角的转换,尤其是文学翻译作品中,动词的过去时和现在时都是有意义的。


是不是有必要进行词目归并?这个还是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来判断,比如动词的过去时和现在时,如果你不关注它的视角转换,不关注事件发生的进程,那么就可以进行词目归并。词目归并难度不大,因为现在很多的软件都有这种功能,比如WordSmith和AntConc等,只需要在工具偏好方面进行预先设置就可以。当然,还有一些软件也可以单独进行词规定,这个比较容易。


2. 第207页提到,为分析具体形象背后的意识形态,语料库还可以收录由来自不同国家或具有不同政治立场的译者所翻译的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其次,应做好双语语料的对齐处理、篇头标注和篇体标注。我只知道可以使用CorpusWordParser进行词汇的词性标注,请问,篇头标注和篇体标注需要使用什么软件?应该如何操作?篇头标注和篇体标注适用于什么研究?

胡开宝老师:首先,篇体标注涉及词性标注,还有句段的标注。一些软件可以做一些基本的篇体标注。就词性标注而言,中文词性标注可以用北大研发的软件,英文词性标注可以用TreeTagger。但是篇头标注现在没有一个自动生成的软件,只有一些小工具可以提供一些篇头标注的格式和格式框,我们可以在格式框填上相应的篇头信息,但目前篇头标注主要还是靠手工完成。


篇头标注和篇体标注用于什么研究?这个应该说要取决于我们的研究目的。如果我们用语料库收录了多个样本,又收录了很多文章,那么为了了解单个样本和单篇文章的一些特点,了解一些高频词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时候最好是要做篇头标注。


篇体标注主要用于了解词汇的频率和词汇不同词性的使用频率。尤其是做翻译研究时,我们想了解,与原文相比,目的语文本在词性方面做了哪些转变、哪些偏移。比如我们要看看原文的动词翻译成译文的时候,是不是变成了名词或者其他词汇,这时我们就需要做一些词性标注。


3.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哪些维度上?有何理论依据?如何借助语料库对文学翻译的各维度上的创造性进行量化?

胡开宝老师: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一是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应用;二是目的语特有词汇和句式结构的应用;三是原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意象在译文中的再现与重构。至于理论依据,首先我们主要是依据译者的主体性,但是要判断译文是不是创造性的,主要还是基于两种语言的比较,一般来说,两种语言差别最大的地方往往是我们研究创造性的一个很好的契入点。


另外还有一个理论依据,主要是看这种词汇的使用频率,比如低频词,也就是平时不使用、不怎么使用或者偶尔使用的词,或者说现有词典中不存在的这种词,但是译者用了,而且用得也很好,那么这个肯定是文学翻译的一种创造性。我们还可以看词汇的搭配,因为搭配有不同的划分,有习惯搭配、常规搭配和固定搭配,那我们看哪些搭配不固定,而且很少见,违背了搭配的选择限制(这是语义学中的一个概念词汇),即这些搭配是有规定的,如果超越了这个常规的搭配,那么这个搭配肯定具有创造性。至于形象创造性的理论依据,当然首先要从文学角度对形象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把译文中的形象和原文中的形象进行比较,如果两者差异比较大,但同时,这种差异是由一定的翻译目的所导致的,那么这种差异就应该是一种创造性。至于创造性的量化,我觉得还是需要从创造性的一些具体表现,比如词汇、搭配、低频词、频率这些方面去量化。


4. 第185页4.4.2的个案分析2,在对英译《少年天子》中福临形象的扁平化研究中,语料库分析充分展示了该方法在分析译本人物形象变化方面的优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料库能否用于分析具体译文的翻译质量,或者为建立客观的翻译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胡开宝老师:语料库能不能用于具体译文的翻译质量的评价?当然是可以的,因为译文的翻译质量主要是从准确性、流利性还有创造性这三个方面去分析的。如果我们的语料库能研究翻译策略和方法,能够研究翻译文本的特征,能够研究文学翻译的创造性,那么毫无疑问,我们语料库能够用于分析具体译文的翻译质量。当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有待大家开展和深入。


还有一点,语料库能不能为建立客观的翻译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的。当然这必须是在有限的维度上,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从翻译策略和方法,比如从原文中的词汇和结构,以及翻译的准确性入手。第二个还可以从一些目的语结构的应用是否合乎句法现象和句法规范去分析。但是语料库不能自动得出翻译质量,它需要人工去提取相关的事实依据来对翻译质量进行评估。


5. 第250页6.5.1的个案分析1,许伟(2006)以培根“Of Studies”的不同译本分析和评价为例,探讨了平行语料库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具体应用。最后的结论是,“王佐良的译文是几个译本当中译得最好的”。通过语料库方法统计原文和译本的用词情况,特别是小词和常用词的使用情况,研究表明王佐良的译文很好地体现了原文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但主要抓住这一点,就得出王佐良的译本比其他译本好,这样是不是不够全面和客观呢?

胡开宝老师:许老师的这个个案研究是从小词和常用词的应用得出结论,王佐良先生的译本比其他译本质量好,那么,应该说这个结论仅限于王佐良译本中小词和常用词的使用情况。我觉得这个结论只能反映一方面的情况,但如果我们想分析王佐良译文的其他方面是不是要比其他译本做得好的话,那么我们还应该从其他维度来介入,这一点可以用语料库做到。


6.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研究》一书中提到在翻译语言特征描写和形象分析阶段,首先以中国文学作品双语平行语料库为研究平台,以指称具体形象的名词为检索项,提取包含该词汇的语句以及相对应的译文,考察这些词汇对应词的搭配和语义韵,深度分析文学作品翻译所塑造的形象。通常如何构建语义韵常模?又如何借助语料库来量化词汇的语义韵呢?

胡开宝老师:关于语义韵常模的构建问题,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拥有大量的关于文学翻译作品语义韵使用的数据。只有拥有足够多的数据,我们才能够谈得上构建语义韵的常模。也就是说,构建语义韵常模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要拥有足够多的关于文学翻译语义韵的一些趋势的数据。至于采用语料库对词汇语义韵进行量化,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语料库在语义韵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节点词为检索项提取搭配,然后靠人工来分析这些搭配前后的情感色彩,据此才可以得出搭配的语义韵。至于如何量化,可能还是需要通过语料库提取相关搭配,然后在分析节点词的搭配的语义韵的基础上进行人工统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语义韵进行量化。


7. 在选择文学翻译文本时,原文和译文可能都会有多个版本,但目前的ParaConc最多只能上传四个平行语料库,写论文的时候,老师们经常会问为什么要从众多版本中选择这几个?版本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对于这类问题,应该如何回答为好?如果找不到权威的版本,可否使用修订版和删减版?但这样势必会影响研究价值,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胡开宝老师:这个可能是我们做研究经常碰到一个问题,就是说一个原作有多个译本,你到底选择哪些译本,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我想说的是以下两个依据。第一是版本的质量,要看译者是谁,哪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就是研究目的,如果想研究不同时代翻译策略与方法的差异,以及译者风格的差异,那肯定要选择时间跨度大的版本。如果想做一个纵向历时的译者风格研究,比如有个译本是20世纪30年代的,有个译本是90年代的,这两个毫无疑问要入选。还有,如果想研究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在一些翻译策略与方法,还有一些句式结构和词汇应用方面的差异,那肯定要选择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的翻译版本。总而言之,选择什么翻译版本主要是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来定,然后翻译文本质量也是一个依据,主要是这两大依据。


如果找不到权威的版本,那么是不是使用修订版和删减版?我建议尽量找到比较全的版本,因为如果没有的话,比如有一个是全本,但另外一个是删减版,这种比较就不太好,要尽量回避这种问题。


8. 胡老师,您在上次的答疑活动中建议组织相关单位共建共享大型的文学平行语料库。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参与“共”建,又怎样报名呢?参与这个共建项目对语料库技术和学术方面有什么要求吗?共建完之后,我们又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共享这个文学平行语料库呢?完全的共享是否会涉及到原文和译文的版权问题?是否能像知网一样,可以通过学校、单位或个人的方式进行购买和下载使用?

胡开宝老师:这个问题其实是应该说是现在语料库建设遇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怎么样去共建共享?我们也是在做准备,马上启动语料库共建共享,主要是跟一些出版社和翻译家合作,这样就可以规避版权问题。我们负责建设,对方提供翻译语料和版权,而且我们建好之后,这个语料库可以供大家共同使用,不做任何的商业开发;万一要做商业开发的话,利益也可以共享。至于怎样共享?完全的共享肯定会涉及原文和译文的版权,所以首先要解决版权问题,我刚才讲的与出版社和译者本人合作可以规避版权问题。


我们希望有些语料库可以供大家免费使用,有些只需要大家付少量的费用来使用。我们正在推进这方面工作,目前上外语料库研究院已经有几个语料库可以在网上免费使用,大家可以获取语料库资源和语料库资讯。大家可以关注上外语料库研究院的“语料库应用与研究网”(http://www.cascorpus.com/)和免费的语料库检索网站(http://instcorpus.com/)。


9. 如果希望通过对比语料库工具处理目的语文本得出的相关数据,观察不同译文的规律性语言特征,让语料库说话,在分析数据时借助SPSS等工具检验显著性(p)值和卡方值等是否必需?肉眼观察译本数据相似性或差异性是否会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胡开宝老师:这个问题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就是分析数据时,我们要进行卡方检验,要看一下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具有显著性。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科学的,如果仅凭肉眼来观察译本数据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会影响研究的科学性,所以真正科学的研究还是应该对数据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所以要用到这些数据。

相关阅读

新书速递 |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研究》(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

第89期我来读文献 |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研究》第一阶段线上答疑干货汇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