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KT文库看外研社打造精品学术出版的“独家秘笈”
“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简称KT文库)是一套大型的综述与方法兼顾、国际视野与中国视角结合的原创学术书系,涵盖中国外语学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研究、跨文化研究等领域。2016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后简称“外研社”)策划启动KT文库项目。2018年,文库所含书籍始陆续推向市场。如今,KT文库已出版作品60余本,因其学术性、体系性、前沿性、引领性广受学界认可,被誉为外语研究者的科研地图。
近日,百道网专访了外研社副总编辑常小玲,向她探寻外研社打造精品学术出版的“独家秘笈”。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对外开放、信息技术发展、语言产业繁荣与教育领域改革等对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和外语学科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201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鼓励打造中国特色原创学术著作,对推动我国外语学术出版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最大的外语出版机构,外研社积极响应时代和国家的需求,决定打造一套纵贯外语学科前沿核心话题的文库。为梳理学科发展脉络,展现前沿研究成果,外研社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王文斌教授、文秋芳教授、王克非教授、张剑教授等五位专家担任总主编,邀请国内外语学科众多专家学者担任子系列主编和作者,合力打造“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KT文库精选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五大方向共25个重要领域的100余个核心话题,一个话题一本书,深入探讨该话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脉络、研究方法和前沿成果,严选经典研究以及原创研究案例,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既有全面的宏观视野,又有深入、细致的分析,能为外语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教师及研究者提供有益参考,也能为国内外语学科研究的创新发展与成果传播作出积极贡献,是我国外语学科学术前沿研究水平的具体体现。
坚定学术理想,推进原创创新
从“引进为王”到大力推进原创著作出版,外语学科学术出版市场虽有所改观,但成规模的优秀原创丛书仍然较少,原创力量不够突出。如何打破这种局面,成为外语学科学术出版的一项挑战。
百道网:外研社推出“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得到学界和出版界的高度评价,并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您如何理解这个项目的学术和出版意义?
常小玲: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代表国家学术研究和出版水平。“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出一批反映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科等各领域重要研究成果的出版物”。KT文库组织中国学者对外语学科五大方向25个重要领域的核心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纵观话题研究全貌,切入话题研究重点,评述各话题研究脉络、研究方法、研究案例,并对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兼具学术性、体系性、前沿性、引领性、原创性,体现了我国外语学科学术前沿研究水平,因此非常契合“十三五”出版规划的要求。KT文库的入选对我们进一步提高精品出版能力,不断提升外语学科学术出版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道网:您提到“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确定了五大方向25个重要领域的核心话题,这些核心话题的确定标准是什么?
常小玲: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研究和跨文化研究是外语学科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每个方向包含多个子领域,但不同方向的子领域划分标准有所不同。我们根据各方向的特点进行了划分,例如语言学方向、应用语言学方向主要按照学科分支划分,外国文学研究方向主要按照话题维度来划分。我们针对每个方向都单独召开了编委会,由总主编领衔,与多位学界知名专家讨论该方向领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遴选核心话题。总体上,确定核心话题有两个大原则:具有核心性,是该方向某一子领域重要的研究话题,有比较清晰的研究脉络、鲜明的研究方法、丰富的研究成果;具有前沿性,是该领域国内外学界依然关注的话题,有比较广阔的研究空间。
坚持目标管理,系统统筹规划
KT文库是一个大工程,体系庞大、持续时间长、专业度强。作为外研社重点出版项目,无论是确定作者方案还是安排出版流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了能够更系统、有序地对其进行管理,外研社采取了“五步走”的方式来统筹KT文库项目。
百道网:KT文库选题模式是一个话题一本书,体系庞大,社里的出版计划和节奏是怎样安排的?文库整体完成出版需要多长时间?
常小玲:KT文库是开放性文库,是一个持续项目,总目标为出版不少于100部图书。整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启动项目,组织总主编和子系列主编召开专题组稿会,研讨选取哪些核心话题,然后邀请各话题作者,沟通定位、结构、篇幅、风格等;(2)作者撰写大纲和样章,编辑部、子系列主编和总主编进行审读;(3)作者撰写全稿,编辑部、子系列主编和总主编审读并反馈修改;(4)作者提交修改稿,审读通过并定稿,或者继续修改直到定稿;(5)编校出版。KT文库项目2016年启动,至今已出版60余本,计划2025年完成出版100本以上的总目标。
百道网:要为KT文库找到合适的作者也是一项大工程。出版社是如何找到并协调这些作者的创作的?与作者的合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常小玲:首先是作者人选的确定。在策划文库话题的时候,经过调研,我们对于作者团队有了初步意向。在和主编多次商讨确认后,我们开始联络作者、发出邀约。其中有些是与出版社合作较多的学者,有些虽然合作不多,但在沟通过程中对文库的定位和意义很认可,所以很愿意参与这个项目。当然可能会有时间上的冲突,我们原则上是尽可能地理解和配合,毕竟能找到合适的作者是最重要的。
合作中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还是刚提到的时间问题。文库作者大都是知名学者,工作繁重,因此撰写进度很难完全按照计划。但我们还是要通过各种渠道与他们保持密切沟通,适度调整计划,给予他们充足的支持和信心来推动进度。第二就是书稿定位问题。比如“对研究的研究”这一定位就对作者要求很高,需要对已有研究进行深度分析,尽可能地梳理脉络,挖掘内在逻辑,而不仅限于汇总;再比如立足学科本位的跨学科视角,既要有综合的视野,又要有所聚焦。此外,我们希望文库对青年学者有实际指导意义,写作风格尽可能简明清晰,不能太晦涩。有时候初稿很难面面俱到,这时候编辑和作者就需要就一些重点问题不断地沟通、协调,寻找平衡,再细细打磨,力求完善。
百道网:为了顺利完成“KT”文库的出版工作,出版社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做了哪些安排?
常小玲:KT文库是外研社重点出版项目,社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保障项目顺利推进。首先,对项目提出了明确的出版规划,将本项目列为重点项目,对出版目标、出版标准、时间进度等作出具体安排。其次,建立项目管理机制,由主管社领导统筹,分社及部门领导牵头,组成由项目负责人、责任编辑、设计师、印制经理构成的项目组;同时按照方向进行分工,形成与五位总主编、20余位子系列主编、百余位作者的对接机制。第三,建立质量保障机制,选题确认及书稿质量需要经过外研社编辑、社内编委会和丛书子系列主编、总主编的多重把关。未达标的选题延后,修改后仍不达标则果断停止。编校出版过程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必要时增加外审,确保作品质量。第四,加强市场营销。文库出版后,我们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配合图书推广,不断扩大影响力。
坚守专业品质,提升整体设计
100余本图书,需要一个非常长的出版周期,对外研社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数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些作品的专业性、原创性和创新探索上保持与时俱进。
百道网:KT文库的出版是一项长期工程。选题和方向确定后,在出版过程中如何保证这些选题和方向能够符合当前的学术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以确保话题的前沿性?
常小玲:KT文库覆盖面广,出版周期长,涉及多个领域多位作者,在出版上确实面临很大挑战。为确保作品的前沿性,我们一直与作者保持密切联系,提醒作者将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融入书稿,不断更新文献,确保话题紧跟前沿。为体现作品的本土性,助力形成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派别、展示中国的视角和观点,我们也提醒作者在撰稿时,综述部分要涵盖本土研究,案例要包含原创研究案例,以展示中国研究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贡献,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趋势和建议。
百道网:KT文库已经出版的作品,从装帧设计看除了统一的文库标志外,还在颜色、版式等方面做了区分。请介绍一下文库丛书在内容编排、装帧设计方面的独到之处?
常小玲:作为一套大型学术文库,KT文库的整体设计非常重要。我们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因为涉及不同的研究方向,25个子系列,100多本书,既要有区分,又要有统一性。我们与杨林青老师的设计工作室合作,前后经历了五六轮的设计方案调整,其中几次都是推翻前稿,从头再来,期间也征集了主编、作者、读者和同事的意见,最后定下了目前的设计。现在的文库总体包含绿、橙、蓝、黄、紫五种颜色,分别代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五大方向。书籍用纸增添了磨砂质感,每本书中间有一个烫印工艺。封面右上是文库logo,左上是丛书名,下面是子系列名,子系列前有个小图形(三角形、圆形等),与封面中间的形状一致,不同形状代表不同子系列。另外,这套书两边留白多一点,阅读时感觉更开阔。侧边短线代表不同的章节,是为了方便读者查阅。相信已经读过文库的朋友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这套书在设计上的一些独具匠心的地方。
百道网:KT文库目前收到了哪些市场反馈,与当初的策划想法有哪些契合点,又有哪些不同的差异点?对后续的出版计划会有哪些调整和完善?
常小玲:目前反馈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豆瓣、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读者来稿,学术活动期间的交流,以及专门的调研活动等。从收到的反馈来看,和我们的设想还是比较一致的,比如不少读者都提到文库门类齐全、话题丰富、可读性强、深入浅出、视角新颖、案例鲜活,是非常实用的研究入门读物等,可以称其为高校外语研究者的“科研地图”。但也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比如我们没想到文库收获了一批非外语专业的粉丝,另外还有一些忠实读者对文库的各个方向都感兴趣。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一些话题在向专业领域纵深的同时,也要注重普适性,让更多读者从中受益。
接下来我们希望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体现本土创新。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新形势、新实践、新思想不断涌现,建设我国自主知识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中国风格的学理阐释和学术表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我国外语学科理论与实践产生了许多新成果,读者也更加关注本土化的研究,对这方面内容会有更多期待。
其次,也会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与新技术的融合。目前,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跨学科研究已成趋势,有助于挖掘外语学科的深层次问题,并提供多元研究视角和解决方案。同时,新技术的发展对外语学科各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在出版新的书目时需要考虑业界的这些新形态、新变化,既突出话题中具有永恒或者长远价值的内容,也对当下实践和未来发展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探索立体化传播,深化学术交流
百道网:KT文库目前已有多部图书出版,出版社还做了哪些工作来推动这些成果的传播与交流?
常小玲:KT文库内容丰富、专业性强,为了促进成果传播,扩大影响,我们做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推广。截至目前共举办了30多场KT讲坛,累计约3.5万人次观看;依托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平台“我来读文献”活动,请作者或专家领读了34部图书,吸引了6000多位高校外语教师和研究生参与。
我们还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活动,以项目切入学术讨论,推动对某个前沿话题的深入探讨,再以学术讨论促进项目深化提升。比如“第一届KT论坛:外国文学研究核心话题——走向批评实践”、“第二届KT论坛:语料库研究的知识体系创新”、“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出版与传播”专题论坛、“自然·性别研究”沙龙、“文学与作者”座谈会等。此外,编辑团队充分利用新媒体,策划了不同视角的专栏,如“热点聚焦”“主编说”“作者说”“编辑面对面”“书评”等,其中多篇文章在《光明日报》发布。还为读者开辟了“读书三味”栏目,方便读者与学界同行分享个人读书心得。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加深读者对文库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引发对文库话题的持续探讨。我们希望文库能够在引领学术发展、推动学术创新、成就作者和读者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今年6月15日,外研社与泰勒•弗朗西斯集团举办了“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KT文库)合作签约仪式,KT文库首批输出版权的六部著作分属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等领域。此次签约标志着外研社与泰勒·弗朗西斯集团的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也为中国外语学术研究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新的平台。
iResearch“我来读文献”活动
百道网:KT文库的出版,在社会效益,以及外研社的出版资源和学术出版体系的建设方面,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常小玲:先说社会效益,前面提到,KT文库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这是上级部门对项目的重视和肯定。目前,文库已出版图书中近10部图书获评省市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部图书已和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签订版权输出协议;5篇相关书评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发布。此外,文库作为外研社在“学习强国”网站的推荐书目,部分内容的上线也惠及了更多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文库虽然是学术专著,但许多话题紧跟时代热点,关照社会现实,能够引发读者思考,推动人文反思与跨文化交流。比如《性别》有助于我们形成对性别的科学认知和群体间的理性交往;《中文小说英译研究》可以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参考;《二语的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涉及儿童和成人学习外语的不同方式;《论英汉的时空性差异》提醒我们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角度审视不同语言的本质特点,等等。这些都是很有趣也很有启发性的研究。有些读者反馈说,拿到书后就想一直读完,读起来很流畅,很多视角很独特。我们听到后也感到很欣慰。
对外研社而言,文库一方面丰富了出版社的学术资源和内容结构,提升了出版社的学术影响力,因为不少著作的面世在学界具有开创意义,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出版社的原创力量。就外语学科而言,一开始的发展很多是引介西方,所以引进居多,这一形势虽然早已改观,但原创力量还不够突出。文库的出版则集中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学者的声音,对我国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努力,推动国内学术成果的创新发展和国际传播,为提升我国外语学界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促进全球学术合作和人文交流贡献更大力量。
【声明】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百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