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 | 《语言、翻译与认知》第五辑目录及提要

iResearch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2024-09-09


目录


语义变化的概念实质

西南大学 杜世洪


提要:语义变化问题是语言哲学中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二维语义论者认为,一个语言表达式的语义既有可变性,又有不变性。语义变化的概念实质是什么?语义的可变性和不变性在什么维度中得以呈现?本文围绕这两个问题,以青原惟信禅师关于礼佛参禅之三重境界的描述为主要语例,以Chalmers(2006)的二维语义论及语义金三角为分析依据,聚焦“山”“水”以及“山水”的二维语义属性,从而揭示语言表达式语义变化的概念实质,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含“山”有“水”的语句提供二维语义解释。


关键词:语义变化;二维语义论;语义金三角;概念分析;语言哲学


词项意义何以最小

四川大学 刘利民


提要:语义最小论认为,每个句子都有一个最小语义内容。这个命题必然假定句子的构成词项具有最小词义。然而,“词项意义何以最小”却是一个没有得到足够讨论的问题。组织词汇结构的提出提供了一种思路,但这一结构本身有难以克服的困难。在此,中国古代思想家公孙龙的马形论为最小词义问题提供了思考路径。一个语词不可能把复杂而丰富的、存在于个体大脑中的概念内容全盘托出,但是一个概念必须有其作为心理实体的个体身份鉴别意义,即概念之形。概念形即是一个语词的最小意义内容。一个语词就是音响形象与概念形意义的不可分组合。


关键词:词项意义;最小语义内容;语义最小论;概念;概念形


空间运动事件认知与语言相对论假说

深圳大学 纪瑛琳


提要:语言相对论假说探讨特定语言的结构特征如何影响说话人的思维模式及世界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聚焦空间领域,探讨不同实验(社会)条件下语言的类型学特征如何影响运动事件的概念化过程,由此将针对语言相对论假说的讨论拓展至语言系统与社会认知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显示:1)在语义成分相对简明的自动性运动事件识解中,无论是激活还是屏蔽语言信号,被试的判断策略都展现出清晰的汉语空间类型学特征的影响;2)在语义成分复杂多样的使动性运动事件识解中,当被试激活内在语言辅助判断时,其行为模式仍旧表现出显著的语言结构特征的影响,且该影响在受到数字干扰时才会消失。有趣的是,有外在语言信号刺激的情况下,被试的判断却没能反映出语言的影响,而是体现出运动路径显著的认知普遍规律,这可能与复杂事件识解中认知负担、注意力代偿和相似性判断作为决策过程的社会认知特点密切相关。本研究提示了空间语言的结构特征可对空间思维模式产生系统性影响,从而为语言相对论假说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支持。


关键词:语言相对论假说;运动事件类型学;空间认知;相似性判断任务


语言进化的性选择驱力之实证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 高 照 刘彦池


提要:人类语言起源和演化仍是未解的谜题,相关猜想和假说层出不穷,但都难以采取实证范式深入探究。本文介绍的三项实证研究围绕达尔文的“乐源性语言进化观”,通过构建求偶语境再现语言形式的性选择偏好,探索求偶语境下隐喻表达的优势,以及调控该偏好行为的荷尔蒙和奖赏的神经回路。实证研究一发现女性青睐使用隐喻示爱的男性,其隐喻偏好受到月经周期的调节;实证研究二发现男性的隐喻创作质量与男性伴侣品质和雄性荷尔蒙水平相关;实证研究三发现女性隐喻偏好受雌激素和催产素的相反作用,及通过抑制背侧扣带回与右侧额眶回、右侧额中回的脑功能连接实现调节作用。三个系列研究的结果共同揭示,性选择可能是推动语言进化的机制之一,隐喻偏好具有语言起源与进化意义。


关键词:性选择;语言进化;性激素;催产素


变异语言学视角下英语边缘情态动词构式多元定量研究——以“dare (to) V”为例

大连海事大学 王 茜 孟庆楠


提要:本研究基于变异语言学视角,借助美国历史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简称COHA),采用条件推断决策树和随机森林分析,对边缘情态动词构式“dare (to) V”在美式英语中的使用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揭示影响其构式变体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历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1860年—2009年间,该边缘情态动词倾向于与全称不定式补语连用构成实义dare;影响其不定式补语类型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句子极性”“倒装性”“主语词性”“句子类型”以及“年代”,其中“句子极性”和“倒装性”在条件推断决策树和随机森林分析中均呈现出显著影响。此外,还有一些情态dare与实义dare融合的情况,此类用法的使用频数呈逐渐上升趋势。本研究发现,融合dare的用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与情态dare和实义dare的用法相似,由此推断这些融合dare或许由上述两种用法演变而来。


关键词:边缘情态动词;构式交替;多元定量研究;条件推断决策树分析;随机森林分析


交际关联与转喻翻译策略——以《逝水人生:徐志摩传》为例

浙江工商大学 李丹弟 滕思嘉


提要:翻译中国文化名人传记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本研究通过试译《逝水人生:徐志摩传》前四章,发现译者如何处理跨语言转喻以最大程度达到与源语相似的交际效果是一大挑战。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框架,分析《逝水人生:徐志摩传》前四章试译中对转喻的翻译,并提出“对应目的语特有喻体”“保留源语喻体”“保留源语喻体加注释”“保留源语喻体加喻标”“舍去源语喻体”五种翻译策略,为人物传记中的转喻英译提供认知语用方面的借鉴。


关键词:人物传记;转喻翻译;关联翻译理论;英译策略


中国特色政治术语翻译中的框架操作——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为例

大连外国语大学 秦 上 姚艳玲


提要:本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为例,探讨译者在中国特色政治术语日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策略与认知操作。研究发现,当源语与目标语之间无框架对应时,出于文本政治性等原因,译者多进行框架植入操作;在翻译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中国特色政治术语时,译者多采用框架调整操作,即在目标语中寻找能够激活相似框架的语言表达。本研究一方面丰富了认知翻译学的研究文体,另一方面基于认知翻译学理论对政治文献的外译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框架理论;中国特色政治术语;认知操作;翻译策略


夏目漱石『坊っちゃん』汉译中的人物形象显化——以“哥儿”为中心

贵州大学 叶 霞 马红娟


提要:本研究运用语料库方法对夏目漱石『坊っちゃん』及刘振瀛汉译本中的人物形象显化翻译进行了定量及定性分析。本研究先通过选取类符形符比、平均句长、高频词汇、词类特征等数据,对『坊っちゃん』语料库及刘振瀛译本语料库进行计量特征对比分析,再依据显化具体表现形式对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刘振瀛的汉译本倾向于通过增加词汇丰富度,特别是添加实词来实现信息显化;2)刘振瀛译本中“哥儿”人物形象显化翻译明显,“俺”为“哥儿”人物形象显化中心词;3)就显化具体表现形式和显化效果而言,刘振瀛译本主要通过添加代词、副词、连词、语气助词、形容词,以进一步明示“哥儿”人物的动作及情感态度。


关键词:刘振瀛译本;人物形象;显化



投稿方式

请将电子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lancogtrans@163.com。邮件主题注明“《语言、翻译与认知》投稿”,邮件内容写明文章标题及作者联系方式。



获取渠道

1. 本集刊已被知网全文收录,可打开如下网址下载:

https://navi.cnki.net/knavi/jjournals/YSRZ/detail?uniplatform=NZKPT

2. 长按扫描图中二维码购买。



相关阅读

《语言、翻译与认知》创刊

刊讯 | 《语言、翻译与认知》第二辑目录及提要

刊讯 | 《语言、翻译与认知》第三辑目录及提要

刊讯 | 《语言、翻译与认知》第四辑目录及提要

《语言、翻译与认知》征稿启事

《语言、翻译与认知》获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入库集刊


【声明】感谢《语言、翻译与认知》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语言、翻译与认知》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03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