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聚焦 | 翻译工具与翻译技术

外语学术科研网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1-03-17


本期“热点聚焦”邀请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三位专家,分享多种翻译工具与方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他们分别介绍了本地化后处理(post-editing)中需要用到的技术与工具、云翻译技术的前景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以及如何利用CiteSpace分析国际翻译学研究动态。老师们可以此为引入,就其中感兴趣的软件和技术进一步搜寻相关文献、学习使用方法,并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寻找最佳契合点。


崔启亮

本地化服务是信息技术驱动的语言服务。本地化这一提法最早来自软件本地化,其对象为多种格式的电子化文件,本地化服务提供商必须掌握软件工程技术和语言处理技术才能完成本地化服务。


在产品本地化过程中,翻译是本地化的核心任务之一,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从技术方面来说,通常需要进行本地化预处理;翻译任务完成后,还要进行后处理。下面以软件本地化为例,以本地化翻译为焦点,论述本地化服务中后处理(post-editing)流程中翻译技术与工具的应用。


本地化后处理的目的是将翻译人员完成的翻译文件进行处理,提供符合本地化要求的目标语言的文件,并且生成本地化产品的过程。


本地化后的文字可能比源语言文字长度增加(字符扩展),通常一个英文单词翻译成1.7个汉字,所以,翻译后的软件用户界面文字可能出现因为空间尺寸或位置所限而无法完整显示的问题,格式验证是对本地化翻译后的文件进行格式检查和修改。常用的格式验证工具包括Alchemy Catalyst、SDL Passolo及Microsoft LocStudio等。


提取译文是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将双语文件导出为译文文件的工作,根据使用的工具不同,执行各自的提取工作,例如Alchemy Catalyst、SDL Passolo、Microsoft LocStudio、SDL Trados等软件都可以提取或导出为目标语言文件。


对于软件、网站、游戏等类型的本地化对象,需要本地化的内容在得到本地化的文件后,通过版本编译(Compile)的软件工程技术生成本地化的产品,例如本地化的软件安装程序、网站、游戏等。软件本地化编译的工具可以是源语言软件的编译工具,也可以是软件工具定制编写的本地化编译工具。对于视频、音频和人机交互的电子学习材料还需要进行音频导入、字幕层导入、时间轴调整、语音、文字和视频合成等技术,以获得本地化的产品。视音频编辑工具包括Adobe Premiere Pro、Adobe Captivate等。


说明:本文摘选改编自将于2015年年底出版的《译苑新谭》。


王华树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翻译技术和工具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语言市场的全球化和商业化进一步加大了对翻译技术的庞大需求,翻译技术和工具得到长足发展。在此背景下,云计算技术迅速发展,并应用于现代语言服务行业,催生了云翻译技术。以云计算为依托,可快速搭建定制化的机器翻译系统,并且实现跨系统、跨设备、无安装的互联网服务访问。


目前国内外很多机器翻译项目已经利用了云计算,如Google Translate Toolkit、Microsoft Bing、Microsoft Translator Hub、EU LetsMT!、XceleratorKantanMT、Lionbridge GeoFluent、SDL BeGlobal等等。基于云计算的语联网技术,集成了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引擎的翻译管理平台。将“私有云”、云计算接口(API)、云共享资源平台和云语言服务产业链整合,能大幅提升翻译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韦忠和,2012)。云计算同智能机器翻译技术相结合,融合基于大数据建构的语义信息和深层语言学知识,将会大幅度地提升机器翻译的质量,是未来翻译技术发展强劲的驱动力。


现代翻译技术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挑衅”着传统的翻译世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问世与发展,加快了翻译速度,优化了翻译流程,降低了翻译成本,提升了行业整体翻译生产效率,传统的手工翻译模式以及落后的生产工具即将被信息技术的洪流淹没,逐渐退出翻译的历史舞台。信息技术风起云涌,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驱动之下,一场新的语言技术革命浪潮已经来临,将会重塑语言服务产业链经济结构和语言服务产业增长模式。


此外,根据许钧、穆雷(2009)、文军(2011)等人的统计,我们发现研究者对翻译信息化的诸多现象和特点不甚关注,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翻译的对象、流程、环境、技术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翻译理论要全面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作为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计算机辅助翻译为当代译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是现代翻译理论创新和发展的一个着眼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深入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翻译的本质,扩大翻译研究视野,拓展翻译研究范围,完善现代翻译学科建设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选自:王华树,2014,信息化时代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研究,《外文研究》第3期。


冯佳

CiteSpace是一种多元、分时、动态的第二代信息可视化技术,可以用来绘制某一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知识图谱,直观地呈现该学科或领域的信息全景,展现其宏观结构和发展脉络,同时准确地识别该学科或领域的关键文献、探测其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并展现若干研究前沿的演进历程(刘则渊等,2008)。


我们可以借助它来梳理国际翻译学研究近二十年发展的整体脉络,廓清其知识结构,并探测其研究热点和前沿。我们对1993至2012年间12种翻译学国际权威期刊所刊发论文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翻译学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如下:




上图呈现了一张翻译学研究庞大学科丛林的全景快照,蓝色的节点和连线代表较早的研究,而红色的节点和连线代表较新的研究。通过考察引文数据的总被引频次,上图也凸显了翻译学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核心文献。


位于图谱的中下方、最显著的节点是Gideon Toury的《描写翻译学及其他》(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它是近二十年翻译学界引证频次最高(总计被引183次)的文献。该书倡导翻译学发展一个适当的、系统的描写翻译学分支,是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第二大节点是Lawrence Venuti的《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总计被引122次)。它将译者置入聚光灯下进行重新认识,将社会文化框架的价值驱动本质纳入翻译研究的考察范畴,将翻译与政治、意识形态的诉求相联系。


翻译学高影响力文献的另一新秀是Mona Baker的《翻译与冲突:叙事性阐释》(Translation and Conflict: A Narrative Account)。通过参与冲突或重述冲突,译者不可避免地需要做出独立的判断和与之相关的决定。在今日的语境下,翻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成为了一个关乎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因此该书成为近年来翻译研究的一个热点。


摘选自:冯佳、王克非、刘霞,2014,近二十年国际翻译学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外语电化教学》第1期。




【声明】本文版权为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网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联系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