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来读文献——线上论坛”2015年度干货整理 | 第12期,综述性文章的阅读与写作


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平台“我来读文献”活动自2013年上线至今,已成功举办21期,覆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翻译等各个研究方向和领域;自2015年4月第12期开始,“我来读文献”活动增加了“线上论坛”,邀请领读专家和文章作者与读者在线交流研讨。活动以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最新发表的论文为载体,通过“专家导读——个人研读——专家同行互动交流”这一系列过程帮助读者加深对文献的理解和思考,帮助青年教师和科研新手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开拓学术视野。


时间不巧错过了之前可能感兴趣的活动?没关系,小编帮您进行2015年度各期活动“线上论坛”的干货整理!

讨论主题:综述性文章的阅读与写作对于青年教师或者科研新手,进入学术领域的第一步就是阅读他人文献,并且进行批判性的总结概括——文献综述。本期活动选择一篇综述性文章作为阅读材料。 
当前的英语教学是把“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ELF)来看待。这种视角打破了原来英语教学仅以英美英语等本族语变体为标准的模式,开启了更为宽泛和包容的英语变体教学/学习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世界上所有英语使用者均操着具有各自文化特色的英语,因此这种英语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阅读这篇文章,可以让您尽快跟上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前沿。
点评文献:张伶俐,2014,国外可理解性研究述评[J],《中国外语教育》,7(3):47-53。
Q
A
&
01论文写作的引言部分跟第二部分的衔接,我认为是比较难的。感觉常常是把国外说的多好多好,否定国内研究不足,然后自己弥补缺失。引言部分到底该怎么写呢?请两位老师解答。
张伶俐
我认为引言部分应该实事求是地去写。国外研究并不是作者能将它说得多好,而是别人都做了哪些,需要用事实来说明的;国内研究做了什么也应实事求是,圈内人一眼就能看出。如果国内已经有学者做了,却没有写出来,就表明作者相关文献没读全。引言部分通常说明研究意义、概括研究现状和介绍整体框架。

许宏晨
同意张老师的说法。引言部分更注重整体框架。就本文而言,作者重在介绍国外的发展状况,旨在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所以国外谈得多一些。国内研究,作者不是不想谈,而是现有文献比较少。
02我的语音课的教学对象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以我特别关注中国学生所产出的英语语调和节奏在多大程度上被英语为母语者和被英语为非母语者所理解;对于中国学生,尤其是师范类的英语专业学生,语调和节奏这一块应掌握到什么程度为宜?
张伶俐
作为师范类的英语专业学生,我个人认为语调和节奏的产出还是能够尽量靠近母语者。他们必须要经过这样的训练,具备这样的语言学习能力,才能将来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多元需求。

许宏晨
对于师范院校学生而言,语音语调显得更为突出和关键。按照 ELF 的观点,当然可理解,可以沟通就可以了。但是按照 WE 的观点,可以以 RP 或者 SAE 作为标准,也可以以中国英语作为标准。当然,这有点过于挑战传统观念。一般说来,还是尽量规范发音,先以英国英语或者美国英语为标准进行学习。在掌握了这些发音之后,再学习其他非标准变体,更合适一些。
03作者在第四部分也就是对我国英语语音教学的启示中提到“英语语音教学必须走出传统的接近母语者的完美发音原则,转向可理解性原则”,那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具体地操作才符合“转向可理解性原则”呢?从学习者角度怎样开展这方面研究?
许宏晨
可理解性对于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启示在于:它告诉我们,接近英国英语或者美国英语的发音不再是唯一衡量标准,即“正确性”不再是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交际双方之间的相互理解程度。这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启发意义在于,我们可以不必刻意追求发音接近英音或者美音,因为我们不是英国人,也不是美国人。我们的交际对象也未必都是英美人士,有可能是日本人,有可能是南非人。所以,只要我们的发音能够让对方理解,就可以。因此,“可理解性”代替了“正确性”成为语音教学的衡量标准和目标。

从学习者角度而言,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可以考察中国学生对非标准变体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考察他人对中国学生发音的理解程度。

张伶俐
许老师对于可理解性的教学目标阐述地非常好。可理解性原则还可以体现在语音教学内容方面,如语音感知方面,可以让学生尽量接触各国英语口音,提高对中国英语口音的自信心。

在语音产出方面,语音教学重点应集中在学生的共性问题以及影响其发音可理解性的因素上,而不是面面俱到,鼓励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连贯性。此外,在语音测试方面,也可以适当补充可理解性的指标。
04我想对国外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统计他们出现的频率,由此来概括国外研究热点,有没有什么好的统计工具可以用呢?
05很多综述性文章都需要统计国内外相关文章的具体篇数,但搜集时会发现用检索词搜索出来的结果并不能包括所有的文献,比如我要研究数据驱动学习的研究,很多文献虽然标题或关键词没有写数据驱动但文章内容却是与数据驱动相关的,所以可能还需要输入其他关键词,怎么保证搜集到的文献很全面呢?把每一篇文章后的参考资料都看一遍?好像也还是会有遗漏。若有遗漏,这个国内外发文量数据对比是否就不科学呢?
许宏晨
这两个问题已经超越了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但是,我也愿意做一个回应。文献检索对于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决定了综述者所能找到的文献数量和质量。一般说来,我的方式是,以关键词进行搜索,在数据库中搜索,在高质量的数据库中搜索。

具体可以请图书馆馆员帮助您,带您做一次,您就会了。我当时就是这样做的。现在再搜索文献,就会比较顺手了。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以一篇近期的,发表在权威刊物上的文章作为起点,顺藤摸瓜——找到这个领域中的核心人物,专门搜索这个人的文献,然后找来细读。由此再拓展到其他核心人物身上。这样下来,可以在短时间内熟悉一个领域,并且跟进他们的最新研究。

张伶俐
文献搜索方法,我跟许老师的大致相同。我将其分为横向和纵向的两种方法。以可理解性研究为例,横向搜索方法是指阅读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核心期刊的目录,如World Englishes、 World-wide English 、English Today、Journal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TESOL Quarterly、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anguage Learning 等等。纵向搜索方法包括关键词和作者等的搜索。除了关键词之外,还可对可理解性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进行重点搜索,如 Jennifer Jenkins、Larry Smith 和 Tracy Derwing,查询他们的个人网页或者博客,上面对其学术成果的介绍更为全面,更新更好。当然,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最开始特别注重综述类文章的阅读,除了读文章本身,还重点阅读其后面的参考文献,对于提及的经典论文或者有着开创性的论文一定要找到原始资料反复阅读。

【声明】本文版权归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网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联系原文作者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