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来读文献——线上论坛”2015年度干货整理 | 第13期,二语习得研究

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平台“我来读文献”活动自2013年上线至今,已成功举办21期,覆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翻译等各个研究方向和领域;自2015年4月第12期开始,“我来读文献”活动增加了“线上论坛”,邀请领读专家和文章作者与读者在线交流研讨。活动以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最新发表的论文为载体,通过“专家导读——个人研读——专家同行互动交流”这一系列过程帮助读者加深对文献的理解和思考,帮助青年教师和科研新手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开拓学术视野。


时间不巧错过了之前可能感兴趣的活动?没关系,小编帮您进行2015年度各期活动“线上论坛”的干货整理!
13期活动讨论主题:二语习得研究学习者的创造性与其在语言习得任务中的表现有何关系?本研究对我们的语言教学有何启示?
本期活动文献选自国际期刊(TESOL Quarterly),文章短小精悍,研究内容与教学密切相关。
点评文献:McDonough, Kim, Crawford, W. J. & Mackey, A. (2015). Creativity and EFL Students’ Language Use During a Group Problem-Solving Task. TESOL Quarterly, 49(1), 188-199.
点评嘉宾:北京外国语大学徐浩副教授
Q
A
&
01在第二语言研究的写作中可能会用到SPSS分析,语料库也是必须要用的吗?

SPSS和语料库都是具体的方法,需要哪一个,要看具体的研究目的。如果是统计相关系数、做方差分析,还是需要SPSS的,如果想考察某一群体学生写作文本中的general tendency,那么可以考虑语料库的方法。

02

在写作时,如何选取关键词的定义呢?比如这篇文章,作者对creativity并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理解,而是引用了Feldhausen and Westby (2003)对creativity的定义,这个定义很经典,但是也发表得比较早,这样是否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呢?

选择哪一个定义,最主要的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1)这个定义是否比较广泛地得到了接受,这样看来,时间是一个检验的标准,被更多的学者引用和使用也是一个标准。


(2)这个定义是否可操作,且与本研究的具体问题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能够更好地帮助研究者解决问题。

03

参加过创新大赛并获奖的学生可不可以视为具有很高的创造力,可否拿他们直接来做二语相关的研究?

我觉得不行,参加大赛获奖了,只能说按照大赛组委会的标准有创新能力,并不等于说研究者认可大赛组委会的标准。研究者要有自己的标准和论证。

04

请问大学英语读写课如何有效地展开小组合作教学?学生不配合是因为教师设计的任务有问题吗?是不是和学生已经习惯了的授课传统有关?

我觉得是否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首先取决于为什么要开展它。如果教学目标中有些内容非小组合作教学不行,或者它是最好的途径,那么就自然而然要这样做。如果不是这样,不仅是学生,包括老师在内也会觉得这有点“浪费”时间。所以我觉得关键可能还不是学生的习惯问题,而是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是否真的有效。如果在特别需要的时候开展了,那么大家就会认可它。比如,让学生写一篇报道,讨论大家对成都暴打女司机事件的看法,要求被采访对象包括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然后,分别归纳他们的观点,再写成一篇文章。一组四个学生……恐怕不合作就不容易完成,而且每个人写的自己的部分都和其他人的不会太一样,大家还要统一体例和语言,也得合作。这个任务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真实的采访任务,对吧……既训练了学生个人采访的能力、归纳转述的能力,还训练了理解他人报告的能力,以及共同协商完成一篇文章的能力。

05

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各自的研究侧重是什么?两者是否有联系或交集?Learning和acquisition 这两个概念是需要截然分开的吗?

二语习得更关注学习者和学习过程,而外语教学要关注师生双方及其互动,有些时候可能更关心教学本身。其实二者是密切相关的,只是角度不同罢了。learning和acquisition不可能截然分开,在实际语言学习中,总是混杂在一起的,只是什么条件下,哪个多一些的问题。

【声明】本文版权归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网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联系原文作者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