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期刊好文 | 国内ESP研究在国内学术期刊中的分布与引用研究
1. 数据选择标准
2. 数据分析
可能影响论文引用频次的三个主观因素分别是作者性别、作者教育背景以及工作经历(截止时间为作者论文发表时间)。 根据对这22篇论文的统计数据发现:分别有3篇论文出自于同一作者,因而,22篇论文总共有18位作者,其中7位为女性,11位为男性。虽然在数量上男性超过女性,但是,同一男性作者发表的论文的引用率缺乏一致性,有的论文引用率在22篇论文中排名很靠前,有的则相反。例如,作者辛斌有3篇论文,其引用频次排名分别为第5、第8及第21。如果作者性别是一个影响论文引用频次的决定因素,那么该作者的3篇论文的引用率都应该排名靠前。因此,作者的性别不是影响论文引用频次高低的关键因素。 接着,笔者搜集了作者的教育背景(截止时间为作者论文发表时间)和工作经历(截止时间为作者论文发表时间)的数据信息。其中,有4位作者学历信息未知,剩余14位作者(77.7%)都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8位作者(44.4%)拥有博士学位。 然而,黄建滨、邵永真(2001)指出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在各高校一直都偏低。这与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分析一致:1997年至2009年,虽然教师学历有所提高,但到2009年,本科学历仍占50%,这一比例远远大于硕士学历的33%以及博士学历的14%。可见,在此期间,拥有硕士学历或博士学历的教师只占较小的比例。 此外,200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大学英语教学与教师情况调查(黄建滨、邵永真 2001;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2;王海啸 2009)。七年后的2008年夏,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又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问卷调查(王海啸 2009)。王海啸(2009)指出,虽然大学英语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教师学历与职称结构等方面有待改进。 据这两次调查中关于教师学历方面的数据信息(见表8),2001年,拥有硕士学位的大学英语教师比例是21.9%,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只有0.3%;72%的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学士学位。到2008年,拥有博士学位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比例上升到1.2%,拥有硕士学位的上升为53.5%(王海啸2009)。这似乎表明,到2008年,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学位为硕士学位。 总之,2001年以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师的学位以学士为主,硕士或博士是少数。至2008年,这一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大学英语教师的学位以硕士为主。考虑到本文所选用的22篇文章均发表于2007年之前,绝大部分发表于2000、2001以及2004年,这22篇文章发表时,中国大学英语教师的学位以学士为主。而22篇文章的18位作者中,已知14位作者都拥有硕士及以上的学位,可以认为作者的教育背景与论文的引用频次呈正相关。 附件2显示作者工作经历包括作者职称及行政职务,其中7位作者职称信息不能确定,剩余11位作者(61.1%)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其中9位教授(50%),2位副教授(11.1%)。 然而,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与职称结构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改进(王海啸 2009):2001年,具有教授职称的大学英语教师只有3.7%,副教授为23.4%,72.9%的大学英语教师是讲师及助教;到2008年,教授的比例只有3.09%,副教授的比例只有22.34%,讲师及助教上升到74.57%。这表明,即使在2008年,绝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是讲师及助教,教授及副教授仍是极少数。 此外,2009年至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530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王守仁、王海啸 2011)。从表11可知,2011年,教授的比例只有3.3%,副教授的比例只有22.6%(王守仁、王海啸 2011),比起王海啸(2009)的研究报告中的比例有所增长,但讲师及助教仍占74.1%。也就是说,直到2010年,中国绝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为讲师及以下职称,教授及副教授只占一小部分。 基于上述职称结构,本文的18位作者中,教授及副教授则占很大比例(61.1%),而且有16位作者(88.9%)拥有丰富的教学与研究经历;有8位作者同时拥有行政职务,具有行政管理相关经历。比如:蔡基刚教授1983年开始从教,1995-1996年担任复旦大学大学英语部副主任主管教学,2001年起担任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与教材建设委员会委员,还被教育部聘为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因而,作者的工作经历和论文的高引用率也呈正相关。 4. 进一步定性分析
本文针对引用率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篇论文进行进一步的定性分析,分别是《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蔡基刚 2004)以及《体裁教学法述评》(秦秀白 2000)。需要指出的是,虽然Seglen (1997)指出综述类文章的引用十分频繁,极大影响了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应当纳入期刊影响因子的评估分析中。但本文所探讨的是影响论文引用频次的因素,与期刊影响因子不同。另外,Alberto & Carlos (2012)表明英文综述类文章的引用率是最高的。因而本文没有因为这两篇文章是综述类文章而将其筛除。 首先,蔡基刚和秦秀白两位作者都是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术威望高,成为其论文高引用频次的有利条件,而且从专家角度出发,其研究可以在理论上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框架,便于其他研究者围绕这一框架进行大量具体的实际研究。 其次,论文研究内容的创新之处也会赢得高引用频次。秦秀白(2000)就选取体裁教学法作为研究内容,该教学法当时在国内非常新颖。蔡基刚(2004)围绕教育部颁布的最新政策性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其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进行对比,进而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这一热点问题。围绕国家最新政策性文件、针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无疑非常吸引研究者眼球并为其引用。 最后,研究方法的独特之处也使得一篇论文被高频率地引用。Alberto & Carlos (2012)的研究就表明英文综述类文章的引用率是最高的。蔡基刚(2004)和秦秀白(2000)的这两篇文章都大致属于综述类文章。蔡基刚(2004)是在需求分析基础上,对社会需求和学生基础进行了分析。而秦秀白(2000)将其文章定位为全面综合的文献综述,介绍和总结了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体裁教学法的教学应用情况。作为全面而翔实的文献综述,加上作者的学术威望和专业知识,该文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为国内英语教师应用体裁教学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使得该文被广泛引用。
《中国ESP研究》创刊于2010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旨在推动国内ESP教学研究,加强ESP教学,促进该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每年两期。
本刊设有以下主要栏目:理论探索、语言研究、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法研究、教材研究及国外学界等。此外,本刊将根据需要,不定期开设“本期约稿”、“学术争鸣”、“学界动态”等栏目。
欢迎各位朋友关注并投稿!网址:http://www.espchina.com.cn(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