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会有人全年都愿意待在图书馆呢?
西湖畔小住,孤山间探梅,阮公墩夜游,河坊街观光,文澜阁访书,西泠社读碑或是泛舟西溪,别享一番“天堂”滋味……美好的事物仅限于此吗?当然不止于此。
▽
孤山分馆
1912年孤山馆舍白楼落成,成为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专用建筑之一,1913年作为总馆开放。
根据原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学者毛昭晰教授的考证,中国最早的近代公共图书馆就是浙江图书馆。它的雏形,是建于1900年的“杭州藏书楼”。
1900年(光绪26年)11月,具有维新思想的杭州士绅邵章、胡焕获得杭州知府朱启凤的批准,在城东菜市桥畔“东城讲舍”旧址上创办了杭州藏书楼。1903年,“省级领导”浙江学政张亨嘉及巡抚聂缉槻向朝廷奏准,将民营杭州藏书楼扩充为官方色彩的“浙江藏书楼”,在城中大方伯里(今解放路上)购得民房,改建馆舍,开放之日,门楣上悬挂的是光绪帝为之手书的匾额:“敦彝牗慧”。“藏书楼”对外开放,民众可定期前来借书、阅书,已经具有新式图书馆的特质。
1910年(宣统二年),浙江提学使袁嘉穀、浙江巡抚增韫奏准建造白楼,共耗银19067两。1911年5月20日白楼动工,建筑面积1878平方米(因为外墙用白灰粉刷,故有“白楼”之称,后人又称“白洋房”)。“白楼”一切尽按图书馆功能设计建造,两层楼的砖木结构,遍布采光明亮的百叶窗。进门为正厅,中间一架楼梯直达二楼,天花板是宽敞的玻璃天窗。1912年白楼落成,孤山馆舍作为浙江图书馆总馆,于1913年3月25日正式开放。伴随白楼出世,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也转移到白楼储藏。
▽
大学路分馆
1931年大学路馆舍落成,1932年正式开放并定为总馆。1928年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舍使用浙江省军政府都督汤寿潜遗捐,择定前武备学堂操场为馆址,1929年元旦由教育部长蒋梦麟主持奠基礼,1931年3月竣工,1932年作为总馆正式开放。这是一座相当有特色的图书馆,建筑面积1912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主楼三层,上为阅览室,底层为半地下室,后部书库分为四层。大学路新馆罗马式建筑恢宏壮丽,馆藏中外现代书籍,象征着现代化的外来文化;孤山馆舍雅致清丽,馆藏《四库全书》及其他珍本古籍,象征着中国传统的文明典藏。一中一西,相得宜彰。Ps:现闭馆中,待修缮后开放,敬请期待哦!
浙江图书馆经历过朝代的更迭,战火的洗礼,仍伫立在西湖边、民居中,离不开每一位浙图人及热爱浙图的读者们的关爱。浙图人将为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最大的努力。
▽
嘉业藏书楼
南浔,嘉业堂藏书楼,隔溪与小莲庄毗邻,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解放后,原书楼主人将其捐赠给浙江图书馆,现为公共图书馆和旅游景点。Ps:现闭馆中,待修缮后开放,敬请期待哦!
嘉业堂藏书楼是一座 回廊式的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东西阔十丈六尺,南北深十五丈九尺,分前后两进,每进面宽七间,左右厢房各六间,共五十二间。房屋均为藏书之库房。每间书库,地板坚固,书架整齐,两面均装有铁皮、玻璃双层窗户。楼四周墙基约五、六尺高,皆用花岗岩砌筑。平面呈“口”字形,为了便于 晒书,两进房屋中间有一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大天井,平铺方砖,不生杂草。所有楼堂斋室都陈列着大理石屏风、书桌、茶几和香杞榻等红木家具,一派清代厅堂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