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除了兵马俑和摇滚乐,去西安还可以看当代艺术

2016-10-01 ArtWorld 艺术世界ArtWorld


OCAT 西安馆的“西安之年”

 

OCAT 西安馆想做的是立足西部,把好的当代艺术带到西安。——OCAT 西安馆馆长凯伦·史密斯

 

提到西安,心目中的印象总是那个有关兵马俑、古城墙与碑林的古都长安,它好像与当代艺术的气息格格不入。OCAT 开馆之前,虽然有西安美院这样一所全国知名的美术类专业院校为依托,西安当地却并没有专注于当代艺术的非盈利性美术馆。

 

OCAT 西安馆于 2013 年 11 月开馆,其使命是整合当地及国际资源,以国际化的水准来呈现并推介中国当代艺术,同时支持多样化的、立足西安的文化交流项目。2016 年以“西安”为主题,OCAT 西安馆陆续推出了“西安美院毕业回顾展”“西安肖像”摄影计划和“西安角”展览计划。

 

▲OCAT 西安馆坐落在大唐芙蓉园旁边,虽然沾染着些许盛唐的气息,却显得相当低调

 

收藏不仅仅是购买艺术品

 

收藏如奇遇,更是艺术的另一个侧面,一条不经意间通向未知的简朴而崎岖的小路。——策展人戴卓群

 

9 月 24 日开幕的“李文栋 | 魏兴业收藏展”是 OCAT 西安馆 2016 年全年关注西安艺术生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展出的是两位西安藏家的当代艺术收藏。“单行道”做为展览的题目,意在援引本雅明抛开经由概念引导和推断的思想方式,同样也意味着两位藏家的独特的体验。

 

展览所选的作品基本都出自 30 至 40 岁的艺术家,以架上绘画为主,呈现两位藏家入门至今的收藏轨迹。在展陈方式上,虽然是两条“单行道”,但策展人并没有将两位藏家的藏品分开,而是重新融合整理,此外也充分考虑到了具体作品的色彩和画面关系。比如谢南星和唐永祥的两幅作品分别是魏兴业和李文栋的收藏,两幅作品同处一个展示平面,不但在色彩上相协调,在表达上也都有“取消绘画”的观念意识。

 

展览的策展人戴卓群表示,这次展出的很多作品都有可能颠覆观众过往的经验,所以这次的展览更多是一次梳理近年来当代艺术和两位藏家的收藏面貌、探讨收藏以及和同行交流,听取建议的尝试。



▲“李文栋 | 魏兴业收藏展”展览现场

 

西安的收藏力量

 

在博览会上,很难听见西安口音,偶尔听到一两句西安话,很亲切。——收藏家魏兴业

 

两位藏家几乎是同时进入当代艺术的收藏领域的,李文栋在此之前收藏过水墨,而在榆林计划之前,魏兴业从未接触过艺术。(榆林计划同样由戴卓群策划,魏兴业作为这个项目的资助人,与 18 位艺术家同吃同住的经历给了他极大的感性刺激。)


虽然展览题名为“单行道”,但两位藏家的收藏却呈现出很相似的面貌。二人的收藏轨迹大致都经历了一个由具象绘画到抽象或者观念绘画的过程。比如魏兴业最早的一幅收藏是闫冰的《天色》,是一幅比较具象的作品,甚至可以看出一定的情节和情绪。而另一幅同样是闫冰的作品,《深褐色的影子》就取消了形象,深褐色的笔触或许暗示着某种悲壮的情绪。


▲闫冰,《天色》,布面油画,2012,魏兴业收藏


▲闫冰,《深褐色的影子》,布面油画,2015,魏兴业收藏


同一面展墙曾宏的《静物 9》是李文栋去年的收藏,通过在画家画室的深入交流,李文栋挑选了这一张“可以看出艺术家作画时愉快的情绪”的非具象作品。另外一间展厅里展示的李文栋早期的收藏——秦琦的《皮包中的福柯》,李文栋则坦言当初“就是觉得好看”。


曾宏,《静物 9》,布面丙烯,2014,李文栋收藏



秦琦,《皮包中的福柯》,2014,李文栋收藏


虽然是业余爱好,但两位藏家对于艺术品收藏的态度却十分认真和专业。魏兴业说:“由一幅作品一位艺术家到它背后的画廊、美术馆,由点到线到面,越了解越觉得自己无知。”从信任的画廊手中购买作品是他们收藏的主要渠道。他们关注的艺术家在几年内都上升到了一个比较主流的位置,这也证明了他们的眼光,可以说他们是和这一批艺术家共同成长的。

 

两人和藏品的关系很亲近,李文栋有一个专门位藏品建立的收藏和展示空间,魏兴业会将藏品摆放在自己办公室里,同时他还有一个 more 咖啡馆,除了是艺术品的展示空间也是音乐等艺术活动的举办空间。

 

虽然西安的当代艺术藏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人群,但在专业性和持续性上是一股值得期待的力量。



▲作为摇滚乐和民谣演出的胜地,西安的酒馆咖啡馆文化不可小觑,而现在当代艺术也悄然走入其中,在魏兴业和妻子经营的 more 咖啡馆里,就挂了一些他俩的藏品,比如石珩伯的油画


▍艺术的西安一角

 

符号并不是时代的见证,时代的见证更多的是日常的生发。——“西安角”项目策展人杨西

 

“西安角”项目启动于 2016 年初,通过截取 OCAT 西安馆展厅中的一个角作为项目的使用空间。“西安角”这个项目关注生活和工作在西安本地的艺术家,意在激发西安本地艺术家特有的创造力,通过他们的知识结构,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和自我方法论的思考,采用不同的媒介和语言,阐述出日常的所见关系。

 

与收藏展同时开幕的“石珩伯 | 追忆”是这个项目的第五个展览,石珩伯 2005 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此次展览展出的是他最近三年的思考方向。“追忆”体现了画家观念的某种转变的过程,从关注符号到关注“实在介”从关注空间到将空间中所有的东西慢慢抽离,产生出巨大的虚无感。

 

“西安角”计划是 OCAT 西安馆的一个长期计划,请到 2015 年西安美院硕士毕业的独立策展人杨西作为整个项目的策划人。在这个项目中,杨西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示西安当代艺术的现状,在策划理念上更倾向于贴近日常。在他看来,艺术的时代符号是由无数艺术家的日常生发出来的。在前几个策划中,艺术家所采用的媒介也比较多样化,有版画、影像和行为。杨西告诉 ArtWorld,西安本地不缺优秀的艺术家,但西安看展览的人非常少,前几年兴起的纺织城艺术区发展不好,西安本地目前还没有一家专门做当代艺术的画廊,所以 OCAT 落地西安对于展示和推广西安本地艺术家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西安角”项目



▲“石珩伯 | 追忆”展览现场


▍作为支持的角色:艺术机构、收藏与市场

 

展览开幕之前分别由 OCAT 西安馆馆长凯伦·史密斯和策展人戴卓群主持了两场对话。其中一场对话《作为支持的角色:艺术机构、收藏与当今市场》,邀请了北京、上海、香港、成都等地多位知名的画廊主。


对话中,凯伦抛出了一个问题:“画廊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几位画廊主的回答很有一致性。比如北京星空间的房方说,“我觉得画廊对面一个最大的课题还是如何扩大喜欢当代艺术的观众和买家群体。”成都千高原的刘杰也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对当代文化和艺术的认知。”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夏季风认为“民间的力量尤其是画廊,面临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建设任务,同时又要面临着生存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市场问题。”可见资深从业人员都认为,中国当代艺术被广泛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画廊、艺术机构、藏家共同营造了一个当代艺术的接受语境,其中成长中的藏家群体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夏季风指出“(藏家)在主宰着市场需求。(与过去不同)这些人(藏家)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是受到非常多的教育。”像上海 Vanguard 画廊的李力说的那样,“国内新的收藏家开始慢慢越来越多,所以大家的想法比较开放。除了绘画、雕塑也会关注观念性的东西、影像、甚至写作性的作品。”


中国目前的非盈利性艺术机构起步较晚数量也不够多,主要只集中在上海、北京两地,像西安这样的二线城市并非没有好的艺术家和藏家,“作为支持的角色”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当代艺术,需要像 OCAT 西安馆这样的非盈利性艺术机构付出更多的努力。


▲对话现场



/ 相关展览 /



单行道:李文栋 | 魏兴业收藏展

2016.9.24 - 10.16 | OCAT 西安馆(西安市雁塔区北池头一路南段)

策展人:戴卓群


尹黎摄影计划——西安肖像二:感应

2016.9.24 - 2017.2.26 | OCAT 西安馆

策展人:凯伦·史密斯


西安角项目:石珩伯 | 追忆

2016.9.24 - 10.30 | OCAT 西安馆

策展人:杨西


文、采访:xfang

编辑:ArtWorld

图:网络、展览官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精彩】



访谈 | 沈莘国内首次个展:《在家》



黄金の展览 | 2016 第 40 周(10.3 - 1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