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双艺术家 | 克里斯汀·孙·金:一个在“弱”音之下的世界

2016-11-18 ArtWorld 艺术世界ArtWorl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b0347k7ve1a

【TED 2015】Christine Sun Kim


克里斯汀·孙·金(Christine Sun kim)1980 年出生在美国橘子郡,2002 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工业大学多学科系,2006 年获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硕士学位,2013 年在巴德学院获得声音艺术硕士学位。我第一次走进她的艺术创作,是通过一场 TED 讲座。


在那场讲座上,克里斯汀兴致勃勃地与人分享她对声音的认识。没错,她是兴致勃勃地,甚至有些倔强,她不相信先天听力障碍能够阻止其聆听这个世界,她也不相信声音是不属于她,不属于她生活的奢侈品。因此,她用艺术,用绘画、表演、装置……一切她能利用和掌握的媒介重塑声音。她告诉我们,声音,不仅能被聆听,也能被感知,被观看,被经验,如同一个念头,一缕思绪





克里斯汀·孙·金,《技巧游戏》(Christine Sun kim,Game of Skill),2015,魔术贴,磁铁,发声器,60 秒音频文件,空白空间 | 图片提供


许多人会强调克里斯汀的先天不足,对此,她有时会产生反感。她一再叮嘱我,人不应该囿于自己的力所不及,而实际上,我也从未把她视为一个能力缺失的艺术家。相反,我珍视她艺术世界所呈现出的差异与一反常态。乐谱中表示轻音的 “P” 是克里斯汀最钟爱的声音符号,她把 “P” 揉进绘画里,向人们描述声音的存在,以寂静的方式——她让我们注意到,还有很多声音弥漫在“弱”音之下,因而拥有听觉并不能赋予我们聆听的权利。在作品《技巧游戏》(Game of Skill,2015)中,她更改人们接收声音的习惯,进而也挑战这个世界的常识:“听” 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掌握“听”的技巧与方式,我们都必须在身心上付出坚苦卓绝的努力。



 克里斯汀·孙·金,《尽量维持中音》(Christine Sun kim,As Mezzo As Possible),2013,纸上墨水和炭笔,77 x 112 cm,空白空间 | 图片提供


克里斯汀·孙·金,《恢复沉默》(Christine Sun kim,Rehabilitating Silence),2013,纸上墨水和炭笔,77 x 112 cm,空白空间 | 图片提供


对克里斯汀来说,这个世界并不总是美好的。她深知,当大部分人表明已经做好准备敞开内心时,他们其实并没有破除头脑上的壁垒与禁锢。我在克莉斯汀的创作中看到了巨大的勇气,她让我想起博尔赫斯面对失明的态度,那位古怪的倔老头说,“失明不完全是一种不幸,它应当是命运或机遇奉贤给我们的许许多多工具之中的一种”,克里斯汀还很年轻,还有大把时间让她创造另一种声音,让我们为之迷惑,为世界原本的丰富性迷惑。


/ 对话克里斯汀·孙·金 /


ArtWorld: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艺术感兴趣的?又是什么时候决定涉足声音艺术的领域?


克里斯汀·孙·金:我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但大约是10年前,我开始挑战这种兴趣,也挑战我自己。不久之后,我决定寻找将声音作为我艺术方向的可能性。

 

ArtWorld:在许多场合中,你都提及2008年柏林驻地时期对你的重大影响,那个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克里斯汀·孙·金:去柏林驻地,对我来说,就像是鞋子被动地拽离鞋盒。在离开了我熟悉的纽约之后,突然间,我拥有了大把时光和空间。我的头脑开始到处徘徊、创造、思考、放松……仿佛我的心灵空间也变得宽敞了,并且准备好吸收新的事物了。就是在那年夏天,柏林刚好有一大堆声音艺术的展览,它们不诉诸人的视觉,这让我质疑起了自身在艺术领域所处的位置。同时,那也让我得到真正的休憩。



克里斯汀·孙·金,《远行和坠落的未来》(Christine Sun kim ,When a Future Trips and Falls),2015,纸上铅笔和色粉,100 x 125 cm,空白空间 | 图片提供


ArtWorld:当你尝试将声音转化为绘画的时候,你选择借用了一些音乐的符号,比如五线谱,表示轻柔的符号 “P” 等,除此以外,你还借用了一些手语的动作,这让你的绘画显得抽象,如果不借助展签或你本人的解释,人们理解起来会有困难,而一旦经过解释,这些绘画的意义又变得特别直白和明了。这里存在的矛盾会使你困惑吗?


克里斯汀·孙·金:有时,在艺术上,蕴含说教意味与留有全然敞开的结局,仅一线之隔。要在两者间找寻平衡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欣赏每个人对我作品的不同回应,并且我认为,我的绘画有点包罗万象,它是观念的,抽象的,幽默的,沉重的,富有情感的,直白的,甚至,它是空的。而你所提及的那种矛盾,并没有真正对我构成困扰,因为我不想受制于人们对某种媒介的期待,就比如绘画理应抽象,观念艺术理应带给人启迪,诸如此类。


克里斯汀·孙·金,《希望没有怨恨,哈哈》(Christine Sun kim ,Hopefully No Grudge Ha Ha ),2015,纸上铅笔和色粉,100 x 125 cm,空白空间 | 图片提供


ArtWorld:你曾经说过,手语就像钢琴的和弦,必须由结合手、身体和表情来进行表达。2013 年,你创作《面部歌剧》(Face Opera,2013),尝试不使用手来进行表演。去除手的参与,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使用者的表达?


克里斯汀·孙·金:许多人认为手语主要依靠手来完成,但我非常不认同。在我看来,手语一半以上的语调和语法显现在人的脸上。当我看着我的朋友们用脸来“歌唱”,我觉得我更多是在“听”而非“观看”。虽然我对他们“说”了什么一无所知,但仍能完全明白他们的言下之意,正如人们阅读抽象画时,总是在尚未得出逻辑线索时,任凭颜色、形状、大小映入眼帘。



克里斯汀·孙·金,《面部歌剧》(Christine Sun kim ,Face Opera),2013,表演,Photos by Francisca Benitez,艺术家 | 图片提供


ArtWorld:《面部歌剧》有点类似于默剧,但你好像更注重如何利用肢体和神情来诠释一种情态,而非在情节和语境中推进表演。所以看起来,这件作品更具有表情包的特质。可是,表情包所表达的东西常常是不精确的,它的意义会随着我们如何使用它,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而发生变化。那么,作为创作者和表演者,你如何看待这种表达中可能会产生的误读或者松动部分?


克里斯汀·孙·金:我之所以使用歌剧这一形式,是因为歌剧充满着拉长的音调和夸饰,而我也力争体现出这种外观和感觉。这件作品接近于听一首没有歌词的歌,其中存在许多角度,误读和误听必定包括在内。从我的角度出发,《面部歌剧》根本不是默剧,事实上我讨厌默剧(笑)。手语是一门真正的语言,而哑剧从未接近于此。



克里斯汀·孙·金,《面部歌剧》(Christine Sun kim ,Face Opera),2013,表演,Photos by Conrado Johns,艺术家 | 图片提供


ArtWorld:《细读》(Close Readings,2016)这件作品刚好与《面部歌剧》相反,重点关注如何人们聆听,而非如何表现。通过添加字幕,这件作品让我们看到,人对声音的感知实际上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你本人亦是通过人们的反应来获悉声音的存在,所以我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对你而言,声音永远与环境、永远与人的行为、文化、社会语境密切相关?


克里斯汀·孙·金:这取决于你对声音的定义,以及你如何体验它。在一些情况下,我的确认为有纯粹的声音存在,而当声音发挥实际功用时,我就需要依靠人们的反应和社会语境了。我的意思是,我能够感受到声音本身,它建立于音量,音调,音质之上。但有时,我的“聆听”是滞后的,如同一种心理与精神影响。举例来说,假如我的心情很糟,那很可能是夜晚外界嘈杂的噪音影响了我的身体。



克里斯汀·孙·金,《细读》(Christine Sun kim,Close Readings),2016,Photos by Robin Reeve,艺术家 | 图片提供


ArtWorld:在你的作品中,声音、音乐与语言常常有复杂的交织,那么你如何看待这三者之间的差异与关联?


克里斯汀·孙·金:这三者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音乐是一门语言,语言又能够变得可视和可听,而声音则是一种媒介,一种同时适用于音乐和语言的词汇。我想声音、音乐和语言都是立体的。


ArtWorld:我记得你曾把声音比作社会货币,你能进一步向我们解释,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比喻吗?


克里斯汀·孙·金:我会这样来描述声音是因为,这些年我总是和许许多多手语翻译者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趣地发现我获得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声音身份,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授课、举行艺术演讲,打电话……我必须借助他们的声音才能顺利地在这个世界上通行。如果我停止与这些翻译者合作,我的“声音”就会大大减少其社会流通性,我的作品或许也会因此而缺少展示的平台。


克里斯汀·孙·金,《声音系列》(Christine Sun kim,Voices Series),2015,纸上炭笔,27.9 x 38.1 cm x 15,空白空间|图片提供


ArtWorld: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艺术、社会和生活中,你是否已经找到了属于你自己的声音?


克里斯汀·孙·金:最近三年,我做过数以百计的采访。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人们非常渴望聆听和体验我的创作。我想,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已经部分地建立了属于我自己的声音。


---------


* 原文刊载于《艺术世界》313  档案·地理·剧场 /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特刊 ©微信内容版权所有,转载或引用须经艺术世界公众号允许



文、采访:子七

图:艺术家、展览官方

编辑:ArtWorld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精彩】


2016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狂欢指南



2016 上海双年展超级导览手册(剧透)






点击进入《艺术世界》小仓库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