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跑“伪装者”,武术不妨走出神坛走进市场
有人说故事悲惨,有人说剧情狗血。近日,一起“真正的太极实战”引发众人关注。 这场比赛,光是约架就从去年12月约到今年人间四月天。
原本太极“雷公”能一直静好下去,直到遇见了徐晓冬,这次切磋的大赢家,号称是“中国MMA格斗第一人”。
综合格斗教练徐晓东20秒击倒雷公太极创始人,难怪看惯了成龙、李连杰主演的动作电影的人们,会如此大吃一惊,这种不堪一击的功夫难道就是中华武术?
武术曾在2011年首次成为奥运候选项目,但在2013年“8进5”选拔时落榜,当时普遍认为武术出局因为两点:武术在全球的推广范围不够广,而且比赛规则不够严谨系统。这两点原因都可以直接归纳为与市场相距甚远。
武术在中国青少年群体的推广远不及跆拳道等外来项目。虽然中国从国家层面很重视武术推广,并且借助在全世界组建的“孔子学院”输出武术运动,但因为商业化程度不高,在各国落地时效果不佳。反观空手道、跆拳道等运动在全世界都有民营俱乐部的身影,这些俱乐部从一开始就有商业机构参与运作,制造出明晰的商业化模式。
虽然武术源远流长,各种派系如云,但整体来看,根据技击划分,无外乎套路和散打两大方面,被一些圈里人戏称为套路更多偏于表演演绎。武师向来保守,真正的功夫并不外传,只传给本家人和信任的弟子。
流通闭塞让中华武术多了几分神秘,却少了几分地气,而实用性越来越差更是很难博得市场的青睐。而强调防身健体的跆拳道则更多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在市场中如鱼得水。
被各种规则绑缚手脚的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同样如此,索然无味的比赛最终成了武术爱好者的自娱自乐。缺少了观众,再好的赢利模式也仅仅停留在组织者的想象中。WMA武术职业联赛推出之后,由于精彩程度有限,组织者并未能获得预想的收益,只能勉力维持。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在《一代宗师》中,武术只是写意的幻象,它背后的拳理与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借此导演王家卫似乎也在告诉中国武行求新求变。神秘主义遇上民族主义,中国武术早已不该是过去武侠小说里肆意意淫的载体。
自我救赎的第一步应是走出神坛与时俱进。徐晓冬所揭开的,或许只是一个被掩饰真相。长期以来,武术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伪装者”,他们有的以敛财为目的,但并不掌握真的格斗技巧和武术真谛,打着传承传统文化瑰宝的幌子行招摇撞骗之实。
如何改变武术竞技的尴尬定位、扭转民间武术投入资源不足、让普通练习者有利可图,根治市场上自欺欺人骗子横行的现状,让中国传统武术重新站起来的问题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问题,也是现代市场化要破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