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京消费新功能
随着风向由“集聚”向“疏解”转变,北京的传统发展引擎纷纷外迁,消费成为了这座千年古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近年来,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个性化趋势愈发明显,北京消费格局被倒逼升级,原本中流砥柱的商品消费亟待优化,而“后起之秀”服务消费也需要培育扩大。7月6日,北京市发改委正式公布北京首个综合性促消费文件——《关于培育扩大服务消费优化升级商品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北京消费优化升级定调,以商业、文化、旅游等八大产业为基点,勾勒出了北京消费格局新蓝图。
商业:
核心商圈提质定位城市功能
随着城市功能的日益明确,以及市场推动的企业和商圈各自采取措施应对竞争,中心城区都市消费区也在迎来功能的升级。
今年初,历时十年的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北京坊建筑集群正式落成。彼时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坊是西城区“中国式生活体验区”的尝试。结合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复兴大栅栏地区原有的景象,构建北京文化新地标。
上半年,王府井商圈拆除步行街水吧,开始升级改造。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这只是王府井整体商圈转型升级的第一步。王府井地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员介绍,下一步将从整体规划上进行,包括综合景观的规划、业态升级的规划以及交通优化的规划等。
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不论是前门商圈还是王府井商圈的改造升级,在承接旅游客群的同时服务本地人也是明显的功能调整。一些核心商圈的老牌百货正积极进行业态升级和品牌调整。
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分析指出,随着商品的丰富、消费者购买渠道的多样化以及新消费需求的不断产生,中心城区都市消费区提供商品服务的传统零售模式的市场正在萎缩。顺应消费升级,如今的都市消费区更应该是消费者休闲娱乐的目的地。
赖阳表示,这也可以在近些年商场乃至商圈的变化中看到,功能结构和店铺结构都在发生变化。购物中心购物的比重下降,展示娱乐餐饮等比重上升,专业店、专卖店从追求商品丰富度到追求店铺体验或者创意商品,消费者也在商场当中从寻求需求的满足到发现需求等等。尤其对于王府井、前门-大栅栏等地,在承载原有旅游文化功能消费的同时,近年来也越来越多的在强化市民消费。
文化:
多元业态提升实体书店利润空间
商业是与北京居民最为息息相关的产业,但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现阶段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背后蕴含的巨大消费空间也愈发受到各方关注,推动北京市的文化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意见》指出,北京要研究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400-500家品牌知名度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实体书店。
近年来实体书店的发展面临不小的瓶颈,大大小小的书店接连走向停业倒闭的结局,使得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相继踏入转型的行列,寻找新型业态。无论是图书与咖啡、简餐的搭配,还是店内举办的各色文化活动,亦或是24小时营业,均是实体书店逐步转型的代表。
新华先锋董事长王笑东表示,线上低价售书给实体书店带来较大的冲击,销售图书已难以支撑实体书店的发展,使得实体书店纷纷瞄向多元业务,试图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如今实体书店已经成为一种社交场所,而不是单纯的图书销售场所。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实体书店的发展仍处于探索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层面如果能通过培育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实体书店,一方面能够帮助具备一定实力的实体书店更好地形成自身品牌,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他实体书店通过借鉴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旅游:
旅游消费从观光游向度假游升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提升实体书店利润空间之余,《意见》也对旅游消费的升级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随着中国人旅游消费的升级与消费观念的转型,简单的观光游正在向复合型的休闲度假游转变。《意见》指出,北京要扩展旅游新消费,培育房车旅居消费,开发低空旅游消费产品,强化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此外,还要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促进体育旅游消费与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消费的升级反映出新格局下全域旅游的理念,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国家旅游改革与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李柏文表示,从旅游行业来讲,旅游消费正从观光向度假、景点向全域的方向发展,同时,旅游产业也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发展,旅游经济向“旅游+”发展,而且融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体育:
补齐体育设施短板
在体育消费供给方面,《意见》提出,要丰富群众体育消费业态,补齐体育设施短板,加快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设施,打造“一刻钟健身圈”,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利用疏解腾退资源,加快落实本市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力争到2020年足球场地数量不少于1610块。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产业教研室副教授邢晓燕表示,“北京市是中产群体占相当比例的城市,健身需求消费升级是一个大的趋势,这些促进体育消费升级的举措与北京原来提出的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定位也是相吻合的,我们不仅要办一些大的、顶级的竞技性赛事,更要从全民健身、运动的氛围上提升北京这个城市的体育影响力”。
他指出,这些举措与现在北京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是非常契合的,主要是围绕大众体育参与和全民健身来设计的,比如“一刻钟健身圈”,建设便民健身设施,都与北京市一直以来用于群众参与体育运动设施匮乏的现状相契合,在建设这些设施的过程中可以引发、引导与体育健身参与相关的消费。
健康:
引导居民从治疗向预防过渡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北京居民对于身体健康相关服务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于治病层面。为此,《意见》提出,要倡导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管理理念,丰富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和疾病预防消费服务,引导居民健康消费由治疗向预防转变。
而在供应端方面,自2015年起,北京开始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根据规划,在五环内运营的医院未来都将搬迁至五环外。而《意见》指出,未来北京要鼓励在京医疗机构与津冀医疗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或医院集团,此举在不少专家眼中可谓为培育扩大京津冀三地医疗服务消费奠定了基础。
但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崔小波表示,在北京向外疏解医疗资源、不断在津冀新建医疗机构的过程中,部分居民对新建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尚不满意,仍旧会前往北京的老牌医院就诊,为此,鼓励京津冀医联体与医院集团的组建,有助于让老牌医院向新建医疗机构输送具备更具经验的医疗人才,为京津冀三地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
养老:
多层次养老需求引民资入驻
随着北京老龄化进程加速,如何为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提供可靠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意见》指出,北京将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消费,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条件,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专业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
在业内看来,在北京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低端消费式微,而包含养老等在内的高端消费则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目前北京有接近400万老年人,其中60万老年人需要养老机构床位,但这部分刚需远未得到满足,而随着老龄化加剧及北京总人口向外疏解,未来供需不平衡局面还会加剧”,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成海军表示,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相关部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市场,满足北京老年人多方面消费需求,“此次《意见》就是顺着‘政府搭台、民资唱戏’的方向,搭建了一个整体框架”。
教育:
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融合
《意见》指出,北京要促进专业技能培训消费,鼓励高等院校与社会机构、企业合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双创”提供更多人才支撑。此外,北京还要支持京津冀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组建职业人才合作培养联盟,支持扩大餐饮、家政、物业、社区服务、养老、保健、幼儿保教等服务领域的教育培训消费。
北京利学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希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教育2.0就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从供给侧角度培养人才,促进人才当地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于河北省农村地区及三四线城市来说,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通过职业培训,使得一些拥有中端技能的人才得到培养。比如说,厨师、会计师、美工、出纳等,这些人才培养出来后,在当地能够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而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曾表示,希望通过成立“教育联盟”等方式,让更多的学校参与进来,为传统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出新模式。
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带动升级
北京作为首都具有科技创新的资源优势,北京也提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在相关商品消费上,《意见》明确,北京将促进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平板电脑等新型信息消费终端普及,支持开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云终端等未来型信息消费产品,鼓励研发旅居挂车、通用航空等中高端新兴消费产品,开拓消费新领域,推动居民信息消费产品升级换代。
此外,《意见》还提出,将培育位置服务、智能导航、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新一代健康诊疗、体验分享等信息消费新热点,同时,支持传统商业企业运用物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信息技术,提供更人性化、更具魅力的消费体验。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易表示,北京作为首都,很多工作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此次出台《意见》对于北京市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因为一个产品研发出来,应用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市场,那么这个产品的价值就不能得到体现。之前有关新兴产业,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意见,这一次北京市出台相关意见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