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进校园话题持续高热,教育部发声:不宜推广!
全文共1519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近期,适逢开学季,多地曝出预制菜占领校园食堂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家长群体对预制菜是否安全、卫生、营养提出质疑。
记者就“预制菜进校园”采访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事关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长期以来会同相关部门,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实施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等制度规定,不断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应当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订购,并按照要求对订购的食品进行查验。供餐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当餐加工,确保食品安全。
这位负责人指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十分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广大家长期望孩子在学校吃得既绿色安全又营养健康。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预制菜的流行,与食品工业化和餐饮连锁化分不开。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表示,预制菜有利于餐厅提升效率、稳定出品。过去,原材料的分拣、清洗、切配等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一方面降低了餐厅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需要面积较大的厨房,提高了餐厅的经营成本。而预制菜是由工厂统一生产加工,可以降低对厨师的依赖,为餐饮企业节约人力和租金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据中国酒店业协会对样本餐饮企业的测算,使用预制菜的餐饮企业能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压缩出餐时间,利润率有望提升7%,同时可使餐厅的原料采购成本下降10%。
目前,预制菜已是餐饮行业的大势所趋。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然而,2022年2月,江苏省消保委曾发布过《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其中显示,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最关心的还是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接近三成,包括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净卫生等。
根据调查结果,部分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的预制菜出现菜品变质腐败、食材不新鲜、菜内含有异物以及存在过期等现象。
这些令家长焦虑和不安的问题,根源在于各家预制菜企业标准不一。
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李晓鹏认为,预制菜本身作为一种产品形态是市场竞争当中,出现的一种适应现代人生活生产方式的一种餐饮产品。它是从市场竞争当中生长出来的一种形态,而学校是一个不完全的自由市场,如果盲目地强行把预制菜推广到学校去,会带来食品安全担忧。“我们其实反对的是强行把预制菜推进到学校里面。如果在学校里要推行的话,家长要参与招投标过程,对于预制菜的口味、新鲜度、添加剂等,也要确保家长知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公开发文表示,“在劳动力日益不足且成本上升,而机械化水平上升、冷链系统日益完善的情况下,预制半成品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这个大方向是难以逆转的。问题在于,需要更多的标准和法规,需要更多的研究投入,需要更多的营养数据,需要更多的科普教育。谁来投入,如何保证这个产业向优质健康的方向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更多探讨和努力。”
由于预制菜行业门槛较低,再加上我国还没有出台预制菜国家统一标准,难以对其进行监管,因此随着预制菜概念愈发火爆,行业也愈发鱼龙混杂。
安信证券研究显示,由于我国预制菜肴的加工起步较晚,七成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的状态,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加工生产模式,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商业经营模式,产品单一,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
“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的董事长夏靖认为,预制菜赛道虽热,但未来发展仍不明晰,大批不明真相的企业涌入赛道之后,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或许,这才是消费者担忧的源头所在。
编辑丨杨博 综合央视财经、中国新闻周刊图片丨北京商报、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