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京代言的“国民汽水”或被收购?湖北前首富:帮我消灭一个对手!公司回应…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2023-11-07


全文共2232,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这不是一个和平年代,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记者丨 陶凤



10月16日,雷军一句“别着急,这次产品很很很强”登上微博热搜。


16日上午,高通官宣2023骁龙峰会将于10月25日-26日举办。按照以往惯例,小米14大概率会在高通发布会之前开启预热,于是有了以上的回复,“米粉”们马不停蹄找雷军催更。毕竟小米这次要“开大”了,除了小米14系列,即将发布的自研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也备受关注。


不过,也有网友对小米近年来的品牌定位和产品质量存疑。他们认为小米如今是低价的代表,性价比不如从前,且产品质量一般,与雷军曾多次承诺的产品质量保证相悖。


过去三年,高端战略一直是小米发展的重中之重。所谓高端,内部看是转型之战,外部看是生死之战。中国手机厂商在经历各种各样的被迫成长,这样的成长是小米这几年最痛苦、最艰难甚至最不被看好的成长。


2023年6月,小米在印度的分公司被指控非法向国外转移资金、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法》。印度执法局曾扣押小米555.1亿卢比资金,约合人民币48.2亿元,这几乎相当于小米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的56.7%。


从2022年开始,小米在印度市场就开始走“下坡路”。一方面,小米自2014年进军印度后,在2017年便成为印度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品牌,另一方面,近年来小米在印度的地位有所下滑,加上当下来自政策层面的风险,小米出海战略逐渐陷入僵局。


不过,从小米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中似显示,小米似乎已经走过了至暗时刻。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674亿元,环比增长13%,经调整净利润51亿元,同比大增147%,为2021年Q4以来单季度最高利润表现,远超市场预期。截至2023年上半年,小米经调整净利润84亿元,已接近2022年全年经调整净利润水平。


据Canalys数据,二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连续12个季度稳居前三,市占率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达12.9%,整体出货量为3290万台,业务收入环比提升4.6%至人民币366亿元,毛利率为13.3%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据Canalys数据,在国际市场中,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在全球51个市场排名前三,在61个市场排名前五, Q2小米在欧洲和中东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均提升至第二,继续保持国际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1


1















谁曾想,水,是印钞机。


记者丨 孔文燮



继武汉二厂汽水被“收购”上市一周后,年销售30亿元的大窑汽水也坐不住了。近日,有传闻大窑要被收并购,收购方是“可乐”。大窑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其目前没有被外资收并购的计划,未来也不会。不过,大窑走过初期的快速扩张后,下一步棋会在哪儿,引发业内人士猜测。


“传闻”与缺钱


“被收并购”传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窑是否缺钱了。


“大汽水,喝大窑”,去年夏天开始,一股“大汽水”风刮向全国,从梯媒、地铁,到机场、高铁,知名导演、演员吴京拿着汽水的形象铺天盖地,也让大窑成功“出圈”。



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烧钱的项目。2022年1月,大窑正式官宣签约吴京,被视为向国民品牌进军,据悉其代言费为1000万元/年。“大汽水,喝大窑”广告语“出圈”的背后,大窑则请了著名品牌战略公司华与华。华与华以“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品牌”为核心,创造了恰恰、华莱士、东鹏饮料等经典案例。据市场报价,华与华目前合作的价格是600万元起/年。有业内人士称华与华往往要求长期合作,最起码签三年。


投资建厂也是一项大投入。从2014年起,大窑先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石嘴山、辽宁沈阳、吉林四平、安徽阜阳、陕西宝鸡、山东泰安等地打造出八大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基地,辐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23年上半年,大窑斥资12.6亿元在陕西宝鸡建汽水工厂,主要包括大窑年产50万吨饮料智能工厂、育才食品包装瓶生产线、秦兴瑞业瓶盖托盘生产线等3个子项目。


渠道拓展,则是另一项大投入。在传统线下商超渠道难以撼动的情况下,大窑选择从尚未完全开发的餐饮渠道突围。根据大窑官方数据,在大窑产品的销售收入中,餐饮渠道贡献了85%左右的份额。如今大窑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光靠餐饮渠道显然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海淀、朝阳等区域的商超货架上已经出现了大窑的身影。大窑市场总监苏彩艳曾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大窑更大的战略布局还是在夯实北方市场的基础上,把南方市场渗透下来,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市场有所表现”。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国产汽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经济实力或者大资本在后面作支撑,如果要去全国建厂,就会变成是重资产,目前前途不是很明朗。光打情怀牌也不可能长久”。



天眼查显示,大窑的控股股东是上海蒙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8.75%,收益所有人为大窑汽水创始人王庆东,持股比例66.94%。也就是说,大窑目前没有引入任何外部股东,属于100%民营企业。要想提升品牌知名度、加速渠道扩张、抢占市场份额,持续造血能力是大窑下一步需要考虑的。


谁会去投资?


2023年10月27日,据消费公号消息,从一饮料企业高管处获悉,“业内在传,大窑汽水或被可乐收购”。该高管在走访市场时,和圈内人聊到玻璃瓶饮料火爆程度时,有知情人士表示听说了这一消息。


对此,大窑官方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大窑饮品与可乐没有过任何形式的收并购交流或接触,作为一家纯民营企业,大窑饮品从未计划,也不可能被外资品牌收购或控股。大窑饮品未来将遵循公司战略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一切请以企业官方信息为准”。


在回复中,大窑虽否认了被外资品牌收购或控股,对于是否会被其他企业收并购,或引入外部资金的计划,则让人浮想联翩。


有业内人士猜测,由中粮集团和可口可乐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合资组建的中粮可口可乐或是投资方的“理想型”。首先,中粮可口可乐虽然是合资公司,但中粮集团控股65%,是中国区唯一一家中方控股的可口可乐装瓶集团;其次,中粮可口可乐具备收购的实力,官网显示其由中国食品有限公司直接控股,该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近几年营收增长较为稳定;再次,中粮可口可乐拥有20家装瓶厂,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直接把大窑急需的建厂问题解决了。



10月27日,湖北前首富、武汉二厂汽水实控人、东星集团董事局主席兰世立发布的朋友圈配文,“谣言往往会成真”。兰世立表示,“这就是典型的可口可乐故伎重演,看到大窑这些渠道竞争对手强大了,要消灭对手,如果真的被收购了,那要感谢可口可乐帮我消灭了一个对手”。


国产汽水排斥外资,过往“功不可没”。在上世纪90年代,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代表的国际饮料巨头,一举收购或并购了包括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武汉滨江、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在内的中国七大饮料品牌,这些品牌本想借外资扩大经营,没想到均被雪藏,后续国产汽水发展进入低谷。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亲眼目睹过这段历史的王庆东,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后来,王庆东在1996年创立了自己的工厂——海光饮料厂,也就是大窑的前身。


短期内上市?


水,是印钞机,国产汽水也曾风靡一时。从北京的北冰洋、西安的冰峰,再到内蒙古的大窑,都有一颗上市梦。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大窑年销售额约为30亿元,到了2022年其销售额达到32亿元,是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


贝恩公司全球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认为,“大窑如果被收购,有可能能很快实现上市。收购方如果是具备资本实力和市场经验的企业,可以通过收购来快速获取大窑汽水的品牌、渠道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其在汽水行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上市进程”。



潘俊进一步表示,“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潜力和财务状况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企业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结构。此外,上市过程中还需要应对监管要求、披露信息、股东利益平衡等方面的挑战”。


不过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目前国产汽水寻求登陆资本市场面临一些难度和挑战。国内饮料市场竞争激烈,众多国内外品牌争夺市场份额,使得新品牌进入市场的难度较大。消费者对于新品牌的接受度和忠诚度相对较低,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监管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也可能对国产汽水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资深零售专家、壹览商业创始人杨宇认为,大窑汽水短期内上市难度较大,“一方面,目前监管方对于消费类企业进入二级市场的政策在收紧,今年以来,已经有多个消费类企业中止IPO;另一方面,就算是可口可乐收购大窑,也不会推动其进入资本市场。从多年来可口可乐收购中资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的目的看,基本都是为了扫平竞争对手,而不是助力其发展”。



编辑丨杨博  
图片丨微博@大窑饮品 截图、大窑京东官方旗舰店截图、天眼查截图、视觉中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