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洲、非洲教会的毁灭与欧洲教会的幸存——谈十字军(王祎)

2018-05-16

作者 王祎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专栏2018.05.16


引言:欧洲教会幸存的关键——十字军

在现代人眼中,基督教是从欧洲来的信仰。然而历史上直到14世纪,基督教仍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信仰。但到了东罗马帝国灭亡后的近代之初,教会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影响深刻、却为大多数人忽略的大事:基督教会在亚洲和非洲最后仅剩一些零星的地方教会苟延残喘。《使徒行传》记载的耶路撒冷教会、安提阿教会,以及《启示录》的七个教会都已基本消失;早期教父特土良、奥古斯丁所在的北非教会也不再存在。基督教几乎仅存于欧洲。原因很简单:欧洲是基督教唯一没有被摧毁的大陆。(注1)

迟至11世纪,从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东到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从亚历山大(埃及)南到欧加登沙漠(desert of Ogaden,今衣索匹亚及索马里)的区域,基督教仍然是一个主流的宗教:亚洲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基督徒人口,而非洲有十分之一的基督徒人口(注2)。但这些亚洲、非洲教会最后几乎完全被消灭。

亚洲和非洲教会灭亡的原因是非常明显的:伊斯兰圣战者通过圣战夺取了政权,教会在伊斯兰政权之下,慢慢窒息或者被粗暴地对待,从而在整个地区的伊斯兰化过程中逐渐萎缩、消灭。

基督信仰不是唯一特例。随着伊斯兰信仰的扩张,除了儒家文明,人类主要的文明在他们的发源地都被或曾被伊斯兰所取代。犹太信仰诞生于犹太地,但在7世纪伊斯兰诞生之后,整个中东地区包括犹太地都迅速伊斯兰化,直到上个世纪犹太人才回归重建以犹太信仰为主的以色列。佛教诞生于北印度,但随着7世纪开始的穆斯林军队的入侵,佛教在印度灭绝(注3)。印度教的诞生地是印度河流域,但现在印度河流域成了伊斯兰教立国的巴基斯坦。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诞生于波斯(今伊朗),曾是波斯的国教,如今伊朗却是彻底伊斯兰化的国家。中国的儒家文明因为距离伊斯兰的核心地带遥远,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但即便如此,在边陲地带的[1] 宁夏,伊斯兰信徒的百分比还是高达33.9%。

从地理位置而言,欧洲离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带非常近,为何欧洲教会在如此激烈的伊斯兰化浪潮中能生存下来?原因非常简单,是十字军以及后续的军事反抗。欧洲的基督徒士兵联合起来对抗伊斯兰的圣战者、军队,用武力保住了欧洲大陆免被伊斯兰化,所以教会与以基督教为中心的欧洲文明也就生存下来了。



一、十字军的起源

(一)伊斯兰教的兴起与教会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从阿拉伯开始向四围快速发展,对周围国家发起圣战。夺取政权后,以政治、经济双重力量压迫治区逐步进入伊斯兰化。

在伊斯兰崛起前,中东与北非有大量的基督徒和犹太人,基督信仰占优势。伊斯兰教诞生后,快速征服了中东、北非和波斯等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地区,许多基督徒、犹太人、琐罗亚斯德教徒及多神论信徒改信伊斯兰教,社会开始伊斯兰化。大批的教会被毁,如公元1012年至1014年间,在埃及和叙利亚约有三万间教会被破坏或掠夺,许多地区的主教与基督徒被杀,这是在十字军东征前80年发生的事(注4)。

北非教会在一百多年内就几乎彻底灭绝;在中东地区,教会大量萎缩。

(二)伊斯兰如何针对基督教会

伊斯兰的目标是要征服、摧毁一切非伊斯兰的政权,包括基督徒建立的政权,不过在伊斯兰政权下基督教会还是可以生存的。根据《可兰经》,基督徒是“有经人”,所以只要顺服、缴纳人头税、甘于做二等公民(如穿特别标志的服装等),就可存活。问题在于法律与社会严禁教会带领穆斯林信主,教会无法通过传福音得到新的基督徒;而同时教会中的一些基督徒却因联姻、政治、金钱利益而转信伊斯兰(这是政府吸引人信伊斯兰教的手段),因此教会处于持续的失血状态。通常教会不会马上消失,但却会逐渐萎缩、衰落,而这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注5)

在这最好的状态之外,当遇到战乱或者仇视教会的统治者,基督徒会大量被屠杀、被逼迫改信仰,往往使得许多衰落的教会顷刻灭亡(注6)。教会萎缩、灭亡在伊斯兰政权下是一个常态。

(三)十字军产生的背景

基督教会一直坚持和平主义,即使面对罗马或其他政府的残酷迫害,教会还是顺服掌权者,用百般的忍耐来持守信仰。

但欧洲教会之所以组织十字军,用军事与政治手段来对抗伊斯兰的圣战,有非常深刻的原因。

1. 欧洲外部的原因

北非等地教会的遭遇:伊斯兰占领地区的教会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让欧洲和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的基督徒有一种唇亡齿寒之感。(注7)

拜占庭帝国受到攻击:伊斯兰的军队开始对拜占庭帝国进行圣战,东方教会的生存面临非常大的危机。



2. 欧洲自身的经历

西方教会并未免于伊斯兰圣战者的攻击,同样受到伤害和掳掠。

朝圣者受伤害:从欧洲到耶路撒冷的朝圣者,常有人被抢、被虐待、被卖为奴隶、被杀,甚至有大规模的朝圣团队被集体掳为奴隶的事件,这使西方教会感到了切身之痛。(注8)

海上圣战者的攻击:对西方教会而言,最深的危机是来自北非的伊斯兰海上圣战者(即海盗)的攻击,这是十字军产生最直接的原因。

突尼斯等北非地区原是罗马帝国的粮仓,但北非快速伊斯兰化后,沙漠地的游牧民族柏柏尔族、阿拉伯人取代了当地的农夫。游牧民族不事生产,以伊斯兰圣战者的身份在海上抢劫、绑人为奴并进行奴隶贸易,以此为主要经济来源。这样的海盗行为是北非伊斯兰社会所认可的圣战,海盗的收入需要向当地的酋长交纳20%的税。(注9)

从公元9世纪直到公元19世纪的1100年时间,伊斯兰的圣战者对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地中海的岛屿进行抢劫并绑架人为奴隶。这样的圣战行为只针对基督徒和基督徒的政权。当西班牙被穆斯林政权控制时,就没有针对西班牙的海盗行为;一旦穆斯林政权被赶出去,海上圣战者就立刻恢复对西班牙的攻击。

大批的欧洲基督徒被绑架后在北非被卖为奴隶,非常凄惨。当时的天主教修会被迫缴纳巨额赎金并冒着生命危险来赎回小部分的奴隶(注10)。深受其害的意大利海岸边几乎没有任何建筑物或村落。(今日在意大利沿岸,除了近代建筑之外就是大量残留的防海盗瞭望塔,没有中世纪的任何建筑,北非伊斯兰海盗的为害之烈可见一斑。)

9世纪时,海盗行为已经非常猖獗,但当时南欧四分五裂,各地武装势力都拒绝保护民众。公元846年圣战者更是直接进攻罗马,不但洗劫了罗马周围地区,更想进一步占领整个意大利。虽然伊斯兰圣战者最后失败了,但教宗及辖下的欧洲教会都深切感受到伊斯兰圣战者对自己的巨大威胁。

于是教宗开始号召基督徒起来武装对抗,教宗组织发起了基督教“圣战”来对抗伊斯兰圣战者。849年,基督徒取得了“奥斯提亚战役”(Battle of Ostia)的胜利。教宗约翰十世更是倡议建立十字军,并亲自率领十字军在916年,夺回了被海盗占领的意大利加利格里阿诺(Garigliano)地区。正如历史学家所写的,这是十字军东征前的十字军。(注11)

(四)十字军东征的直接起因:拜占庭帝国的邀请

拜占庭帝国(即东方教会的所在地)在受到伊斯兰军队的攻击后,请求欧洲的西方教会的帮助。所以十字军东征并非西方教会之主动行为,而是应邀的结果。(注12)

西方教会派出十字军东征,协助拜占庭帝国对抗伊斯兰的进攻,这本身谈不上是侵略,因为所攻地区本是原属拜占庭帝国的领土。

二、十字军东征的具体过程

自从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一直是小国林立,再也没有统一过。各个势力互相征伐不断,十字军内部也是山头林立,相当不团结。

在工业革命前,东方在财力与军事上都胜过西方。十字军与伊斯兰军队作战败多胜少。只有当伊斯兰内部分裂时,十字军还有机可乘;但当伊斯兰势力统一后,十字军几无取胜的机会。整体而言,除了第一次东征外,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可说是屡战屡败。

因伊斯兰势力内部分裂,1096年十字军第一次东征,仅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顺利夺回了圣地耶路撒冷,并在今天的以色列沿岸建立了几个拉丁基督教小国。(注13)

然而从第二次开始,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对手,每一次十字军东征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比如1189年萨拉丁统一伊斯兰势力之后,十字军第三次东征,就惨遭失败。十字军第七次东征,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率领军队从马赛出发进军埃及,但结果连遭败绩,连自己都被俘,最后下属臣民勉强筹集赎金才赎回了国王。

1254年,十字军第七次东征结束了,很快第八次也结束了。1291年,十字军在中东的最后一个堡垒阿卡沦陷(注14),长达两百年的十字军落下了帷幕,伊斯兰军队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整个战争充满了残忍,无论基督教和伊斯兰的军队,都犯下了种种残忍的恶行(注15), 人性真是何等的黑暗。



三、十字军的后续

十字军东征结束了,但这绝不是与伊斯兰圣战对抗的真正结束,而只是把主动远征变为被动防御。随着伊斯兰圣战的不断胜利,拜占庭帝国灭亡,面对伊斯兰军队的进攻,欧洲、欧洲教会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而战斗。

(一)伊斯兰势力的陆路进攻

伊斯兰各个势力经内部整合,最后产生了一个庞然大物,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帝国不断地进攻欧洲。当时欧洲小国林立,面对统一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都无法取胜,因此欧洲军队合作对抗侵略,但大体是败多胜少。

十四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经完全占领保加利亚、控制了巴尔干地区。(注16)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了君士坦丁堡,导致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注17)

1526年,摩哈赤战役中奥斯曼帝国击败并占领了匈牙利。(注18)

(二)伊斯兰势力海路的进攻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量使用北非海上圣战者——海盗作它的海军(注19),不断抢劫掳掠欧洲,并占领了地中海的岛屿。如1522年通过罗得岛之围,奥斯曼击败了基督教的守军医院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成立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十字军东征结束后一直在海战中对抗伊斯兰的军队),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罗得岛。(注20)

以海盗为主的奥斯曼帝国海军基本控制了地中海,在欧洲沿岸继续从事海盗行为,如抢劫、绑架人做奴隶,超过几百万的欧洲白人基督徒被掳掠卖为奴隶。这些被卖为奴隶的人往往是欧洲穷苦的农民或无权无势的平民,主要在北非被交易出售。(注21)

(三)伊斯兰陆路攻势的结束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断进攻,占领了希腊、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地,并开始进攻中欧。而1529年维也纳之围及1683年维也纳之战的失败,标志着伊斯兰的陆路进攻到了终点。从此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逐渐丧失欧洲的领地,直到1924年帝国解体。

直至1683年,伊斯兰的军队还是处于进攻状态,这是何等惊人的事。这意味着就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前夕,欧洲文明仍处于灭亡的危机中;如果不是工业革命使得欧洲的力量增强,欧洲的伊斯兰化是大概率的事件。

(四)海路攻势的结束

1565年马耳他之围中,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被医院骑士团所击败。1571勒班陀战役中,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被欧洲联军击败(注22)。基督教国家的海军开始逐渐强大,但地中海还是基本控制在伊斯兰势力的手中。突尼斯等地的圣战者海盗继续抢夺船只、掳掠奴隶、收取赎金。甚至在1788年抢夺了刚刚崛起的美国的船只,把美国船员卖为奴隶,这导致了1801年和1815年的两次巴巴里战争,美国海军攻破了突尼斯等地的海盗老巢(注23),迫使北非几个国家不再对美国的船只实行海盗行为。圣战者海盗行为从此逐渐减少,最后法国于1830年占领海盗的老巢阿尔及利亚,这才结束了长达千年的伊斯兰圣战者的海盗行为。

十字军东征之后,欧洲各国及教会继续使用军事手段来对抗伊斯兰圣战者的入侵。虽然危机重重,在陆地上被攻到了中欧,在海上法兰西与意大利面临海上圣战者上千年的掳掠,但最终保住了欧洲的教会、使欧洲文明免于解体,也使得基督信仰的后续发展及宣教成为可能。

而其余各地的早期教会,包括小亚细亚、中东、北非、中亚(聂斯脱里派教会在中亚有近千年的宣教工作,曾有大量兴盛的教会)(注24)都逐步伊斯兰化;教会不是完全消失,就是奄奄一息。

四、十字军东征对现今教会的影响

现代基督徒对教会历史的印象基本是:教会从耶路撒冷开始扩张,哪怕遇到了政府的迫害,还是不断地成长,教会的历史就是从胜利到胜利的过程。这是非常可怕的心态,因缺乏对事实的起码尊重,从而失去基本的危机感。基督信仰的历史绝对不仅仅是胜利,同时也有大量失败、甚至在大部分地区被毁灭的历史。

现代教会、神学院、和教会历史书几乎完全不谈教会在亚洲和非洲的失败,那段在发源地被连根拔起的历史。如此态度使得基督教会对自身的重大失败缺少反省和检讨。(为何有这样逃避的心态?这是否是政治正确的心态?还是因为新教较普及的中西北欧地区,本身并没有直接承受伊斯兰圣战或政权的压力?笔者希望有人能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在此种态度下,对十字军的正面作用,几乎完全没有提到——虽然西方教会与文明之所以能维持下来,十字军东征对伊斯兰圣战的反抗以及后续的战争,是关键的关键。

若缺乏这种认识,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历史上,凡是被伊斯兰政权控制的地区,基督教会要么直接完全消失(如北非、中亚),要么奄奄一息(其余的各处)。而如今伊斯兰教没有改变、穆斯林的扩张方法也没有改变,他们还是在不断地使用武力与各种形式的圣战。但现今的基督徒则完全失去了危机感,更谈不上对抗的心态和行为。

(一)伊斯兰仍然使用暴力行为来阻止教会的宣教

2017年,在巴基斯坦的两个某国宣教士被杀;此外,在东南亚一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里,两个对穆斯林宣教的牧师被抓走,生死不明;离开伊斯兰的人被迫害、被杀是常发生的事……伊斯兰社团敢于使用武力的决心和行为,迫使各地政府强力禁止对穆斯林传福音。面对如此大的威胁和阻力,今日大部分教会是不对穆斯林传福音的。十字军时代教会几乎无法带领穆斯林信主,今日的教会同样还是如此。



(二)基督徒对伊斯兰化或“被宣教”没有警惕

穆斯林有一个基本的目标:让全世界都俯伏在伊斯兰的政权之下。直至今日这目标仍然没有变。伊斯兰政权用物质、政治上的优势来诱导吸引人信仰伊斯兰,如马来西亚砂劳越等地本是以基督徒为主的地区,现在大批的土著基督徒转成穆斯林。

伊斯兰势力时常采用暴力的手段来攻击基督徒或别的族群。伊拉克、黎巴嫩、埃及的各古东方教会受了千年的迫害、杀害如今还是如此,基督徒被迫逃离。ISIS的行为与作恶上千年的地中海伊斯兰圣战者海盗几乎没有差别。车臣地区俄罗斯族(主要信仰东正教)大约占当地人口的40%,现在几乎全部离开,车臣彻底伊斯兰化。

十字军时代,亚洲和非洲的教会虽逐步被灭,但欧洲的教会则极力对抗,终于保住了欧洲没有伊斯兰化。今天则更糟糕,伊斯兰化的范围逐步扩大,欧洲、美洲的穆斯林不断增加,中东、亚洲正在消失中的教会极少人关注。教会重视宣教,希望能让非信徒归主。但对教会的被“宣教”却毫无危机感,更谈不上对抗。

(三)无人援助基督徒小区

当有地区发生种族清洗的时候,如果是穆斯林大规模清洗基督徒,西方世界袖手旁观,以免被认为是新的十字军。但当穆斯林对穆斯林(如阿拉伯人对非洲黑人穆斯林)进行种族清洗时,西方强权立刻插手干预。

(四)无法合理解释十字军的行为

非信徒来问:为何十字军这么残酷?答案其实可以理解。比如:某地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佛教军队强烈抵抗,过程非常残酷,但从没有人质问为何佛教这么残酷。任何的战争都是残酷的,人护卫自己的文明乃天经地义,一般人都能理解这个真实。但现在的基督徒往往只能低下头,完全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总结

教会的根主要在亚洲和非洲。《使徒行传》记载的大部分教会活动是在亚洲,早期的神学家大都在亚洲和非洲,如我们熟悉的奥古斯丁、特土良、亚他那修等均是非洲人。早期教会的神学重镇安提阿在亚洲(今土耳其),神学重镇亚历山大则是在非洲的埃及。俱往矣!教会在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几乎被彻底摧毁,当地伊斯兰化了,早期教会最重要的地区现在反而成了对抗福音最强烈的地区。

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督徒该深切反省亚洲与非洲教会基本被摧毁的事实,而不是当鸵鸟拒绝面对这个悲剧。有了危机意识,未必一定能避免危机;但没有危机意识的人或群体,一定会陷入危机!

上帝在我们这个时代要做新事,但我们这个时代面对的挑战和危机一定不亚于中世纪。教会在中世纪损失了亚洲和非洲的教会,仅仅欧洲教会幸存下来。那我们今天要做什么来避免教会的沉沦和灭亡?这是每一个基督徒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注:

1. 菲利浦·詹金斯,《失落的基督教世界》,蔡孟彣译(士嘉堡,加拿大:加拿大恩福协会,2016),3页。

2. 菲利浦·詹金斯,《失落的基督教世界》,4页。

3. 杜继文编,《佛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228页。

4. 帕谢,《烈焰城堡:回教世界初探》,谢丽娟译。(台北:校园书房,1998),80页。

5. 帕谢,《烈焰城堡:回教世界初探》,82页。

6. 菲利浦·詹金斯,《失落的基督教世界》,蔡孟彣译(士嘉堡,加拿大:加拿大恩福协会,2016),112页。

7. 游斌,《基督教史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7页。

8. 毕尔麦尔等,《中世纪教会史》,雷立柏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168页。

9. 盐野七生,《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田建国、田建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64页。

10. 盐野七生,《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206页。

11. 盐野七生,《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109页。

 12. 唐纳德•特雷德戈德,《基督教史》,孙慧民、王星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97页。

13. 乔纳森•赖利-史密斯,《十字军史》,欧阳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50页。

14. 乔纳森•赖利-史密斯,《十字军史》,320页。

15. 马千,《医院骑士团全史》,(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144-145页。

1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meline_of_the_Ottoman_Empire

17. 盐野七生,《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下)》,13页。

1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Moh%C3%A

19. 盐野七生,《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下)》,26页。

20. 马千,《医院骑士团全史》,(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238页。

2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rbary_slave_trade#cite_note-9

22. 马千,《医院骑士团全史》,292,308-310页。

23.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rst_Barbary_War

24. 菲利浦·詹金斯,《失落的基督教世界》,54-74页。

 

作者是新加坡以马内利基督教会的主任牧师。南京大学学士,同济大学硕士,南洋理工大学机械系博士。在半导体行业工作多年,在读博士期间建立教会,后全职服事。

相关阅读

埃及政府开放基督教堂建筑的历史性决定(渔夫)

欧洲空荡的教堂因穆斯林新信徒得到重生(渔夫)

联系我们


投稿:editorial@oc.org,请务必注明“投稿给《举目》”。并附中英文姓名、笔名(若不想用真名发表)、电邮、地址及作者简介或相关照片。


转载:请先致邮editorial@oc.org获得许可,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