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生:上海不相信沉默

五角场张生 法国理论 2022-06-02

上海不相信沉默

文 / 张生,作家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恰恰相反,写下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讨论上海封城期间的沉默问题,而是为了讨论上海为什么在封城后没有沉默的问题。如果读者不嫌啰嗦,我也可以把这篇文章换个题目,那就是:回答一个问题,上海为何没有方方。这个著名的“外地之问”可能是自从上海封城以来始终困扰着很多外地朋友的“大哉问”,这既表现了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关心和友爱,可也透露出他们对上海的独特的文化所感到的不解和困惑。因为好像在别的城市遭遇危难之时,就像当初方方在武汉疫情期间那样,也都会有不少本地的作家或学者摇旗呐喊,为身陷困境的民众发声。可是唯独上海似乎是个“例外”。尽管之前我曾试着回答过这个问题,可是最近又有不少外地的朋友聊起来,所以,我想也许可以再回答一次。


坦率讲,这个“外地之问”对于很多上海朋友来说,多少会觉得有点奇怪。因为作家也好,学者也好,在上海人看来也就是职业不同而已,大家对于他们并没有“高大上”的“幻觉”,因此更能平等的看待他们,对他们也并没有那种更高的期待,而上海的作家也好学者也好,也都深知这一点。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上海人不管是谁,只要遇到问题,自己就会“出场”,而不是等着他人为自己“出头”。而且,更没有谁会觉得别人没有为自己出头就难过,就批评那些仿佛在“袖手旁观”的人。上海人平时不愿意麻烦别人,自己遇到事情宁愿自己解决,所以,他们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哪怕是一门之隔的邻居,也很少彼此打扰,以至于大家在一起比邻而居多年都还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而这种“自家事自家了”的精神即使在遇到疫情也依然如此,因此,当在疫情中出现各种问题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要发出声来,而不是瞻前顾后等着别人为自己呐喊。


而且,我还要再说一次,其实,上海疫情期间,如我所闻,有很多上海的作家和学者都在努力的“发声”,他们既为上海遭遇的这场疫情感到忧心如焚,也为在此期间发生的匪夷所思的人为的灾难感到痛心疾首,更为那些不合理的防疫措施感到怒火中烧。他们不仅一改上海作家和学者平日与生活所保持的距离感,反而不停地在呼吁,在批评。但他们是因为自己是上海人,知道这样的事情随时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他们才和所有的上海人一样,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因为自己是作家或学者才去发声。


这也是为何上海不仅没像很多因疫情而被“静默”的城市一样“沉默不语”,反而“众声喧哗”,也因此成为所谓的“舆情”的“漩涡”的原因。当然,上海之所以有这么多声音,根本上还是因为上海人对自己所拥有的正当的权利更加清晰,因而对受到的侵害也更加敏感所致。而且上海这座城市有着一种对于法治和规则的信赖,这种信赖来自于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的传统,尽管百多年来风云变幻,这种传统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成为上海的城市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人的心里扎下了根。正是因为相信现代的法律会保障人们的权利,所以上海人才“有恃无恐”,每个人也都敢于大声疾呼,以捍卫自己的权利并从而捍卫这座城市的精神传统,而这也是为何上海不相信沉默的原因。


图:上海摄影师陈宇辰@youknowcyc,摄于2019年


所以,我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那些需要和呼唤方方出来为自己说话的城市说明还不是一个现代城市,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需要自己去捍卫,而不是寄托在别人的身上。


海涅说,一个哲学家如果去伦敦,他在繁华的奇普赛德街角(Cheapside Street)看到的东西,将会比他在图书博览会上无数的书籍中学到的东西还要多,因为这里有潮水般的人群和海洋一样的新的思想。同样,如果一个人曾来过上海,如果他曾经在南京路和拥挤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流一起前行,如果他曾看过外滩那一幢幢现代风格的已经成为经典的建筑,又看到路陆家嘴的那些高耸入云的闪闪发光的梦幻般的玻璃幕墙大厦,他会感到有一种不同的文化和精神,他会觉得有一种新的思想在冲击着自己。他会热爱这座城市,他会想象自己在这里生活的样子,而且,总有一天,他会真的生活在这座城市。


这些天,随着上海局部解封,局部交通恢复正常,已经有很多人离开上海,他们中有人带着深深的失望,有人带着难言的伤痛,还有人带着破碎的上海的梦想,忍痛一一与这座他们曾一起度过最为艰难时光的城市告别。这些不得不离开上海的人中,就有我同济的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他们有新疆,有陕西,有云南,有湖北,有安徽,有浙江,有江苏,有山东,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不管他们来自何方,他们都会重新回到这座城市,还有更多的人也会带着希望和梦想再度到来。


歌德在瓦尔米战役以后对朋友说,“从这一刻,从这个地方,世界历史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你,尊敬的朋友,可以说,你曾经历这一切。”那么,或许我也可以对我们这些生活在上海的朋友说,从这一刻起,在上海,历史或者这座城市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对那些此刻正在离开上海的不知名的朋友,我也要说,“你曾经历了这一切”。不管这个开启的新的时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时代,但我们大家曾共同经历了这一切,曾经为之呐喊,为之哭泣,为之欣喜,为之愤怒,为之释然,就可以说,“我曾经经历了这一切。”


所以,请那些离开上海的人不要在沉默中离开。在离去的时候,也请把对这座城市的批评留下来,将来再回来的时候,也许你会看到你批评的一切都已经改变。


因为经此一疫,每个人都已经知道,不管遇到什么样艰难的事情,在上海,他都不会孤单,因为上海不相信沉默,每个人也都不会沉默。而总有一天,他也不会沉默,会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手,会对他说:上海不相信沉默。


5月26日于五角场防范区仍不可出门小区。


FRENCH   THEORY



FRENCH THEORY

法国理论

微信号 : frenchtheory

投稿邮箱:tj_frenchtheory@163.com


从这一刻起,在上海,

历史或者这座城市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