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读书日专题:当代作家谈读书

小说月报 2022-04-10

世界读书日

《小说月报》“封二•作家现在时”栏目自2015年开设以来,采访了诸多当代作家,作家们在访谈中曾为我们介绍了当时正在读的书籍以及读书的感悟。今日恰逢世界读书日,月报君对此予以整理并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熊湘鄂

湖北公安人,青年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要敬您一杯酒》。现为荆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江大学兼职教授。

今年春节期间,看完了科马克·麦卡锡的《长路》。这本书讲述了人类经过某场灾难后,社会秩序崩塌,一对父子在文明末日长路上的漫长流亡生活。作者有意模糊背景、简化场景、缩减人物,最大限度地抽离故事的元素。父子的每次对话,虽极其简短,但一字一句皆能摄人心魄,始终让人感到一种强大的、洞穿的力量。


郭爽

曾获山花双年奖·新人奖、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诚品阅读职人大赏·年度最期待作家、钟山之星·年度青年作家等奖项。出版作品有《正午踏进光焰》《我愿意学习发抖》。

让•科克托《可怕的孩子》是我去年读过印象最深的书。遇见让•科克托,对我来说就像遇见贡布罗维奇或托马斯•伯恩哈德一样,给我带来对阅读和写作的更新与冲击。这三人都是天才,从个人生活到写作,都不为社会框架所约束。可以说,天才们创造制高点,文学的曲线由他们连缀并延绵不断。



范稳

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已发表各类题材、体裁的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代表作为《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大地雅歌》。现为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刚读完阿来的《云中记》,自认为是近年来读到的国内作家最好的作品之一。该作品构思极为巧妙,语言灵动轻盈,细节生动翔实,对现实的把握极其到位,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生死拷问、心灵创伤治愈等等方面,作家处理得驾轻就熟、举重若轻。是来自生活感悟和思想深邃的接地气之作。



余一鸣

出版有小说集《淘金三部曲》《余一鸣小说选》等。作品多次入选各种选刊选本。曾获人民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等奖项。

我正在读英国作家约翰·韦恩的长篇小说《打死父亲》,他同时是一位批评家。小说通过父子冲突,表现了青年一代对传统、权威、规范等价值标准的决绝态度。我读的时候常常想到鲁迅的《伤逝》和黑塞的《在轮下》。




朱朝敏

湖北枝江人,七十年代出生,出版有《百里洲纪事:一线脱贫攻坚实录》、《黑狗曾来过》、《遁走曲》等书籍。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各大选刊转载,有作品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和韩语。

阿特伍德的小说《别名格蕾丝》,是作者对许多年前一桩臭名昭著的杀人案件进行调查后写作的。它建立在资料阅读和新闻报道的基础之上,是以阿特伍德的视野对案件及各类人物心理的多维度解读,表现了作家精准的心理分析能力和情景再现能力。她的确将写作当成了生命,这也是我们期待她下一部作品的原因——肯定会更棒。由此我们相信,好作品布满了岁月的年轮,沧桑即智慧。



梁豪

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十月》《上海文学》《天涯》《山花》等杂志,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2019中国短篇小说年选》等选载,《人间》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曾获《南方文坛》年度奖。

《人间词话》是本小书,一节一节的,可以专门细读,也可在忙碌的空当看上几眼。最近又将它从书架取出,是自感近来动笔出言,似总不得要领,于是想着赶紧施肥,好叫文字、谈吐稍显神气一些。我以为《人间词话》有这样的肥力。将中国最好的一批词人、词作归置一处,鉴定臧否,好不痛快,唯有渊深、敏锐的大家如王国维,才能这般举重若轻、一针见血,其间气势不输、境界不减,与对象相得益彰。

中、后二主,欧、秦,冯正中和姜白石,各家词作孰优孰劣,我并不在意,但乐在观看。一看观堂先生怎样轻拢慢捻手中的素材,以此昭告自己的文艺大观;二看原作所写何物,何出此言,可取处在哪儿,又或是纯作一番喟叹。观者,一又一见,在我是一遍遍地看,硬生生地投缘起来,似曾相似了,感到精神舒畅,自觉增益无限。寻章摘句式的评断,难免遭人诟为举一废百,纵然争得个百密一疏,也无法尽得人心。而这恰是我喜欢《人间词话》的一大原因。其实,豪抒己见,是一名敏感、渊博的学者表露其渊博和敏感的最好途径。至于其中的抓大放小或抓小放大,又有何妨?



樊健军

著有长篇小说《诛金记》《桃花痒》,小说集《穿白衬衫的抹香鲸》《空房子》《行善记》《有花出售》《水门世相》等,曾获汪曾祺华语小说奖、林语堂文学奖等,入选加拿大列治文公共图书馆最受欢迎的中文小说名单。

我耗费了整个四月来读《绿阴山强盗》,里面的每一个短篇几乎都很喜欢。约翰·契弗好像具有一双X光机般的眼睛,从惯常的生活中探射到深邃之处,照见其中的复杂和幽微。小说的结尾总是收束奇妙,这本书我肯定不会只读一遍。


皮佳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湖南常德人,有古诗词、赋、散文、小说等发表于《诗刊》《作品》《光明日报》《收获》等报刊。



我正在读美国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与历史》,听起来似乎与文学无关,但与我正在思考的“现代性”问题有关。现代哲学思想在一步步拒斥绝对价值。有的文学写作中,把人的生存看作荒谬,把价值驱赶进虚无空洞,这当然看起来很时髦,实际已经摧毁了文学存在的根基,使得文学本身成为可疑的事情。读列奥•施特劳斯,看看现代性推进如何摧毁了自然正当的一切,也许可以给我一些启示,可以思考以后小说的写作。



潘灵

云南巧家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全国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作品多次被转载。曾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奖项。

我最近在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这是一本读起来并不比他的小说轻松的非虚构传记。我承认,如果不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我可能读一万字就放弃了,但我现在读了全书的四分之三,大约三十万字的样子。不得不说,我受益良多。有些书我们必须耐心地读下去,比如像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样的大师的作品,如果我们在有生之年还有讲述的冲动。



老藤

出版长篇小说《西施乳》《鼓掌》《樱花之旅》《刀兵过》,小说集《熬鹰》《没有乌鸦的城市》《会殇》《无雨辽西》《大水》,文化随笔集《儒学笔记》《探古求今说儒学》。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中篇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转载。

最近在重读《霍乱时期的爱情》,以前读过,有点囫囵吞枣,这次是细读慢读,读出了一点滋味。我在《刀兵过》里也写了类似的故事,有人做了比较,我便又从书架里抽出这部经典之作来重读。



秦岭

著有长篇小说、小说集、散文集、剧本《皇粮钟》《透明的废墟》《幻想症》《借命时代的家乡》《不娶你娶谁》《宿命的行走》《在水一方》等二十部。曾获《小说月报》百花奖、梁斌文学奖、飞天十年奖等十余种奖项,根据“皇粮”系列小说改编的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重读美国学者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在我看来,文学的思考与判断多半来自对社会心理的拿捏。缺此一项,纵然生活万般,也是雾里看花。

李凤群

著有长篇小说《大野》《大风》《大江边》《颤抖》《活着的理由》《背道而驰》《良霞》等多部。曾获第三、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安徽省首届鲁彦周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安徽省第二届小说新星奖、2003年度青年作家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提名奖,《人民文学》2018年度长篇小说奖等奖项。

《邻人之妻》,“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历经九年完成。这本书是多个叙事角度交错的环形结构,以性爱视角极为震憾却又相当严肃地展现美国性解放的进程。作家沉迷于细节,洞若观火,保持精妙的若即若离,以此描摹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变迁,使我感受到非虚构的强大感染力。



朱辉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牛角梳》《我的表情》《天知道》《白驹》,小说集《红口白牙》《我离你一箭之遥》《视线有多长》《要你好看》《和辛夷在一起的星期三》等。曾获“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和短篇小说奖,“作家金短篇奖”“汪曾祺文学奖”等奖项。

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杨玲译),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长篇小说。主题相对集中,关于爱与死亡;篇幅不长,但历史的光亮照进了致密的生活,令人感佩。


王威廉

著有长篇小说《获救者》,小说集《内脸》《非法入住》《听盐生长的声音》《生活课》《倒立生活》等。曾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花城文学奖、广东鲁迅文艺奖等奖项。

刚刚读完两本前辈师长的书。余华的随笔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用小说描写的细节来思考人性,而不是从某种假定的人性来思考文学细节。还有李敬泽的散文集《会饮记》,当身体只能给空间留下一些点状痕迹,是出窍的灵魂南征北战,完成了对空间的统一大业。


文清丽

出版散文集《瞳孔·湾·湖》《月子》《爱情总是背对着我》,小说集《纸梦》《回望青春》,长篇非虚构《渭北一家人》。作品多次被各选刊转载。

最近重读《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发现了过去从未注意到的许多神妙之处,方悟曹雪芹是如何把事件或人物提升到好小说高度的。由此,又读了《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真真好书,只恨读得太晚。


房伟

曾于《收获》《当代》《十月》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数十篇,出版长篇小说《血色莫扎特》》《英雄时代》,中短篇小说集《猎舌师》。

最近在读史景迁的《大汗之国》。这本书类似让-诺埃尔•罗伯特的《从罗马到中国》,都是讲述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西方人遭遇的“中国故事”与“中国体验”。史景迁将文学的想象力与史学的严谨相结合,展示了历史独特的魅力。


海飞

著有小说集《麻雀》《青烟》《像老子一样生活》等,散文集《丹桂房的日子》《没有方向的河流》等,长篇小说《花雕》《向延安》《回家》等,另有影视编剧作品《麻雀》《旗袍》《大西南剿匪记》《隋唐英雄》《花红花火》等。曾获人民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海上警察百年印象(1843—1949)》,上海市公安局史志办编。上海第一部记述近代警察历史的专著,时间跨度为上海开埠至新中国成立,涉及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租界巡捕房、清政府巡警总局、民国警察机构、日伪上海特别市警察局、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直至新中国人民公安机关创建。这样的专著读来别有一种小说不能给予的快感,它让我深吸那个历史时期的气息,见识那个历史时期的人世。近段时间对警察生出浓厚兴趣,觉得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有许多故事,更主要的,是我可能会写一部警察题材的小说。

斯继东

作品散见《收获》《人民文学》《今天》《十月》《天涯》及各种选刊、选本,入登年度《小说选刊》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和《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榜”。著有小说集《白牙》《你为何心虚》《今夜无人入眠》等。

今年计划好好读的书是《金瓶梅》,因为去年读了《红楼梦》,上半身和下半身嘛。读至三十多回却被打断,然后整个就乱了。期间看了不少与方言有关的书,从《简明吴方言词典》到《越谚》,到《嵊州方言词典》。Kindle上点开的是鲁迅的《故事新编》,床头放的是《知堂文集》,奈保尔去世翻出了《米格尔大街》重读,去意大利带的是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买一堆新书,又翻看起了讲花木栽培的《花经》,马尔克斯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甚至还有《潘金莲的饺子》什么的。不时有出版社或朋友赠书,大多是翻一翻,也有不小心从头读至尾的,像王咸的《去海拉尔》、张忌的《出家》。一个作家一本书一年都看不完,怎么辩解都像笑话。当然,也可以将这视作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个隐喻。


李修文

1996年起开始发表中短篇小说,陆续结集为《不恰当的关系》《闲花落》《心都碎了》等,出版有长篇小说《滴泪痣》《捆绑上天堂》,2017年推出散文集《山河袈裟》。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

手边书一直是《聊斋志异》,这是我心目中杰出的短篇小说写作指南。年纪渐长之后,越来越觉得重新体验“中国”和“传统”之必要,《聊斋志异》就是最好的门径之一。


文珍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十一味爱》《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柒》。曾获老舍文学奖、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中篇小说提名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4年度最具潜力新人等奖项。

前几天刚读了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的《无止境》,他其实不需要我来介绍,译者李以亮也极出色。介绍一本诗集最好的方式就是摘抄其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比如《自我》:“它是小的,并不比一只八月的蟋蟀/更易见。它爱装扮,化装,/一如所有的侏儒。它寄居在/花岗石块之间,在有用的/真理之间……”


周大新

著有长篇小说《湖光山色》《安魂》《曲终人在》等。曾获过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散文奖等。中篇小说《向上的台阶》获《小说月报》第六届百花奖。

我最近看的一本书是《重返人类演化现场》,是美国人奇普·沃尔特所著。这部书对人类的脚趾、拇指和咽的演变进化及其作用有新的见解,对人类的笑、眼泪和亲吻的意义有新的阐释,对我们认识人类自身很有启发。作者做学问的那种沉稳精神特别令人敬佩。


苏童

著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碧奴》《河岸》《黄雀记》,小说集《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刺青时代》《香椿树街故事》及“苏童短篇小说编年”系列,随笔集《纸上的美女》等,主要作品结集为《苏童文集》。长篇小说《黄雀记》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我正在读英国的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的《不负责任的自我》。詹姆斯·伍德的《不负责任的自我》对文学经典的剖析,细腻、深入、爱憎分明,是有态度、有温度的文学批评。


尹学芸

作品多次被各种选刊选载。曾获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梁斌文学奖、孙犁散文奖、林语堂文学奖和《北京文学》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最近读的印象深刻的一本书就是王咸先生的《去海拉尔》,我是个诚实的人,只得实话实说。书中的七个故事都很吸引我。实在是文无定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叙述语境太重要了。间或还要翻一下《罪与罚》,去年年底读完的,一直不舍得放下,我对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日常有些着迷,经常想象他惊慌流窜的样子。


季宇

著有长篇小说《徽商》《权力的十字架》《共和,1911》,小说集《当铺》等,另有影视作品多部。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星光奖、飞天奖、金鹰奖、安徽社科文艺奖和《中篇小说选刊》奖等奖项。

最近在重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书我年轻时看过,觉得太啰唆,看不下去。现在重读,才感到这是一部可以称得上史诗的伟大作品。大格局,大气魄,没多少作家能写出。有一年,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去过托尔斯泰庄园,当时正值圣诞节前夕,整座庄园被大雪覆盖,但走进托翁的别墅,立刻便被温暖包围了,茶炊、咖啡的香气四处弥漫。在托翁的书桌旁,我站立了很久,据说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创作的。我当时脑海里就闪出了两个字:静气。我想,《战争与和平》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


赵兰振

1998年进入文学出版行业,先后供职于《青年文学》《十月》等刊物,其编辑的作品多次获得各种大奖,发现并推出了一批实力派作家。1991年始发表小说,作品散见于文学报刊。《夜长梦多》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

在重读《日瓦戈医生》,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对于苦难,对于沉重的人生,帕斯捷尔纳克都给予了准确而深刻的解读。这本书读一次会震撼一次,每次的震动强度都不同,一次比一次强烈。


石一枫

著有长篇小说《红旗下的果儿》《节节最爱声光电》《恋恋北京》《我妹》《心灵外史》,小说集《不准眨眼》《合奏》《世间已无陈金芳》《营救麦克黄》《小李还乡》《特别能战斗》等,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地球之眼》获第十六、十七届百花文学奖。

最近看了门罗的小说集《逃离》和《亲爱的生活》。首先觉得在人家那儿当个作家太难了,所谓的“难”指的是社会环境:地广人稀的北美小镇,没什么突出的社会矛盾、贫富分化或者环境问题。这么一个没戏剧性的背景里,还能把小说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就是功夫深,或者说对微妙人性的理解之深。


张悦然

著有长篇小说《茧》《誓鸟》《水仙已乘鲤鱼去》《樱桃之远》,短篇小说集《葵花走失在1890》《十爱》等。曾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人民文学散文奖、春天文学奖等奖项。

在读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我的天才女友》,这是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小说关于两个女孩长达半世纪的友谊和战争。我很喜欢小说里那个严肃、尖锐、神经质、令人不安的叙述声音,似乎可以感觉到,作者在讲故事的时候,时刻都是眉头紧皱、如临大敌的模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想,为什么自己在小说里无法体现出某种在生活里具备的幽默感,一旦写起小说来,我就变得很严肃、紧绷。我的一部分似乎无法注入小说中去,这未免有些遗憾。不过在读《我的天才女友》的时候,我意识到,这可能确实和女性身份有关。在这种身份里体会到一种敌意和危险,会在作品里流露出来,像是对读者筑起不友善的堤坝。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友善呢?我们热爱文学,不就是热爱它除了友善和美好,还兼容了更多与之相反的东西吗?所以,女性身份如同一种特殊筛子,它或许可以过滤提纯最细微的情感,但它也一定会无情和粗暴地把另外一些可贵的东西挡在外面。当然,每个女作家对于女性身份的感知和表达都是不同的。有人几乎可以无视它,但是有人一旦松开紧抓着它的双手,将陷入失语。


阿袁

著有长篇小说《鱼肠剑》,小说集《郑袖的梨园》《米红》《梨园记》等。作品多次入选各种选刊、年度选本和小说排行榜。曾获上海文学奖、中华文学奖等奖项。

最近一段时间读的书较少,因为一年来人在法国,用行李箱带过去的书只有四本:一本是戈迪默的《保守的人》,另三本是马洛伊·山多尔的《伪装成独白的爱情》《一个市民的独白》《烛尽》。如果可着性子饕餮,三下两下就读完了,所以我只能细水长流,像回到了以前那没有什么书读的中学时光。这也好,俭省着读书的感觉也颇有味道。如今这个时代不患寡而患多。四本都是好书,先读的是《伪装成独白的爱情》,已然觉得好,等到读《一个市民的独白》,更觉好了。怎么个好法呢?可以说,大声鞺鞳,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


葛亮

著有长篇小说《朱雀》《北鸢》,小说集《七声》《谜鸦》《相忘江湖的鱼》《浣熊》《戏年》,文化随笔集《绘色》等。作品曾获香港艺术发展奖、香港书奖、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

这几天在读的书是《率性而多感的小说家:帕慕克哈佛文学讲堂》。我很喜欢成熟的作家现身说法,谈有关小说创作的林林总总。帕慕克完成《纯真博物馆》后不久,即接到霍米·巴巴邀请,为The Charles Eliot Norton Lectures授课。在他之前,曾经在这个讲堂上出现的,包括福斯特、卡尔维诺与艾科,为我们留下了《小说面面观》《未来千年备忘录》与《悠游小说林》。作为后之来者,帕慕克这本书讲经典,以及一些基本的小说概念,却道出建基于现代写作语境的机趣。其中说到普鲁斯特作品的译本在土耳其成为流行阅读指标,可见文学在当下出人意表的独特境遇。


迟子建

曾获第一、二、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奖项。小说《亲亲土豆》《花瓣饭》《踏着月光的行板》《采浆果的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鬼魅丹青》《别雅山谷的父子》《晚安玫瑰》分获《小说月报》第七、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十八届百花奖。

我今年读了黑塞的《悉达多》,感触很深。悉达多的求道之路,就是褪去喜悲,寻找到大哀愁的过程。我写作《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时,就有与大哀愁遭逢的感觉。


徐坤

代表作有小说《白话》《先锋》《厨房》《狗日的足球》《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八月狂想曲》等。话剧《青狐》改编自王蒙同名长篇小说,话剧《性情男女》2006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短篇小说《厨房》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天国之秋》,[美]裴士锋著。域外学者对太平天国的历史叙述,剖开了中国全球化的进程如何始于“被全球化”的惨痛。如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些一流历史学家的杰出文笔,为职业作家写作历史小说提供了典范。


胡学文

著有长篇小说《私人档案》《红月亮》等四部,中篇小说集《麦子的盖头》《命案高悬》《我们为她做点什么吧》等六部。作品多次入选各种选刊、选本与年度排行榜。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作协优秀作品奖及《十月》《中国作家》等刊奖项。

最近重读了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可能是年龄的原因,近几年我特别喜欢读不像小说的小说,不像散文的散文,格外迷恋陌生的阅读体验。《福楼拜的鹦鹉》就是这样一部像小说又像传记的杂糅作品,借着寻找福楼拜的鹦鹉,开始了别具一格的追寻和思考。这部作品中,形式本身即为内容。内容既被形式呈现,又被形式分解。实验性的文本常常是艰涩的,这部作品却让我们有奇妙的享受。


宁肯

出版有《蒙面之城》《沉默之门》《环形山》《天·藏》《三个三重奏》,另有中短篇小说集《词与物》、散文集《我的二十世纪》《说吧,西藏》。获得第二届、第四届老舍文学奖,首届施耐庵文学奖,第七届北京文学艺术奖,首届香港“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推荐奖,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编辑奖等奖项。

正在同时或交叉阅读两本文学之外的书,一本是黛博拉所著的《这里改变世界――硅谷创新之谜》,一本是凌志军所著《中国的新革命――1980~2006年,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一个写硅谷,一个写中关村,两者相似之处是都写了各自国家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它们让我跳出文学看文学。十五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一个传统文人的消失》也有类似的感觉,那时我也是从外部看文学的,让我获益匪浅。


小说月报微信 

刊物最新动态,作品精彩文字,作家创作感言,

读者阅读心得,文坛潮流脉动,

随时随地向您报告。

让经典点亮生活

长按识别右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百花中篇小说丛书"。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