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在囧途,体坛报奥运特派记者二三事

2016-08-04 体坛报


本报里约特派记者:黄维

编辑:丁牛奶


此次里约奥运会,体坛报特派两位黄维、郑召刚两位记者飞抵里约,为大家带来前方最新鲜的奥运资讯。虽然奥运尚未开始,但记者们的“征途”已然拉开序幕——


▶巴西当地时间4日清晨(北京时间昨日19时),本报特派记者黄维(右)、郑召刚,来到里约奥运会奥运村。这是记者抵达里约后的第一站。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遥远的里约之行


从太平洋的此岸,到遥远的大西洋彼岸,相距大概2万公里。从中国到巴西没有直达航班,必须到第三国转机。这给原本就遥远的旅行,增添了新的麻烦。




北京时间8月2日午夜。国内最负盛名、以帮助各家媒体组团采访大赛的经纪人老金,大手一挥,近百名记者分别从北京、上海、广州浩浩荡荡开拔。7个多小时后,在阿联酋迪拜国际机场会师。此刻,北京时间应该是最为美好的清晨,旭日东升、朝霞璀璨。不过,位于地中海国家的阿联酋,因为有4个小时时差,折腾一宿后依然是“最黑暗的黎明”。


▶从空客A380换乘777大飞机,我们的记者匆匆路过了迪拜。


幸好,在迪拜逗留时间不长,两个多小时后再出发。从迪拜到里约,航行时长达14个小时。原本以为,在逼仄的经济舱,又是漫长的行程,枯燥、苦闷,一个都逃不了。不过,以嘴皮子、笔杆子著称的老记们,愣是把枯燥的时光,打磨得光鲜可人,也给旅途平添了不少乐子。


旅途枯燥不乏味

全靠同行“侃大山”


中国军团416名运动员,哪个省最牛逼?


山东大汉嘚瑟了,“我们占了54席,老大。”说这话的是山东淄博电视台的李守波。这位53岁的大哥,个不高嗓门高、胃口不大口气大——“咱还占了两项纪录:地级城市派出的特派记者,谁最多?淄博,5 人;咱这个团队中,谁跑奥运会最多?我,算上这届,六朝元老了。”老大哥的话,让兄弟们哑然。


浙江老乡、绍兴日报的摄影记者袁云,也已是连续四届跑奥运会了,在省内小有名气,此刻识趣地闭了嘴。


除了侃大山,老记们好“占卦”。


中国军团的首金谁拿,谁将是本届奥运多金王,哪个省市在里约拿到最多金牌……抛出一个话题,相当于点燃一挂鞭炮,噼里啪啦能扯上小半日。国家体育总局不请体育记者当顾问,实在是人才浪费!


▶贴心奉上浙江奥运健儿冲金时间表,侃大山专用。


sorry, I can't speak English.

哦,那就一路苹果汁喝到底吧!


整趟旅途,从北京到迪拜空姐讲阿拉伯语,从迪拜到里约说的是葡萄牙语。露出八颗牙齿、满脸堆笑的空姐,笑容再灿烂都无济于事——鸡同鸭讲。


国际航班,美食琳琅满目。不过,由于语言不通,每顿分餐不是用手指指,就是蹦出几个最为熟练的英语单词,结果顿顿喝苹果汁,差点喝成一张咖啡色脸——只有“apple”这个英语单词,打小记得滚瓜烂熟。唉,从小不好好学外语,一出国门肠子悔青半截。



▶大家随意感受下我们特派记者乘坐的阿联酋航空飞机餐网友晒图,小编可是看到了大龙虾啊!!!各位小朋友们,一定要好好学英语,以后在飞机上可以点大龙虾次。(^-^)


终抵里约

第一印象:美女志愿者和枪声


葡萄牙语是巴西的官方语言。抵达巴西,怕两眼一抹黑?这份担心是多余的。没听说过吗?“地球上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会有中国人”。没错,甫一下飞机,办理出关手续时就碰上了一根救命稻草——一位来自沈阳的美女志愿者。




这位中国MM潘赛一,是日本留学生。精通中、日、英三种语言,人长得也漂亮。(此处应有记者和美丽的志愿者姐姐合影。)经过层层申请,终于成为里约奥运会的注册志愿者,岗位就在机场,职责是做好引导、翻译工作。她是10天前,自费乘机抵达巴西的。在她的热情引导下,我们这帮跟陈焕生进城一般稍显落魄的老记们,顺利出关并搭乘上前往下榻公寓的大巴。然后,在大巴上,听到了枪声——




冬办夏奥?

天气完全没问题!


我们离开里约国际机场时,是当地时间下午16时40分。天际间,显现出灰暗的色彩,夜晚已经悄悄来临。


不到17时,这个时候的中国,大多数城市不正是太阳炙烤着么?!没错。亲,可这里是南半球,节气也与中国正好相反。也就是说,虽然是夏季奥运会,但在里约此时不折不扣属冬季,昼短夜长。


冬季不能办夏季奥运会?别怕,远不是你想象的“三九四九,相公不出手”这样的天寒地冻。


这个时候的里约,海风习习、草木葱郁,出门着春装、穿秋裤,正是一年中最惬意的季节。这不,春夏秋冬“四季全套”嘛。这个时候来到里约,尤其与前些天浙江普遍38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相比,实在是把这里称之为“人间天堂”更为贴切。



图自网络


当地生活如常

足球激情随处可见


与八年前,北京奥运会时的普天同庆相比,里约奥运会与之简直是天壤地别。


在机场里,除免税商店手掌大小的吉祥物、穿着志愿者服的大学生,鲜有奥运氛围。


在大巴途中,除了猎猎飘扬的刀旗外,奥运的气氛也几乎没有。远眺看得到的成片贫民窟,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老百姓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变化,一切平静如水。


即便是奥运会即将到来,里约的交通依旧是老方一贴。


从机场到酒店,相距不过20公里,足足开了一个半小时,拥堵指数堪超“中国首堵北京”;就连机场高速公路上,成群结队的底层百姓,肩扛手提各式膨化小食品,追着车子兜售、甚至直接匍匐在小汽车前,有的还带上两三个、三五个连鞋子都没穿的孩子,很难保证这些孩子不做“顺手牵羊”的事,领队在车上不止一次地提醒大家小心再小心。


车过里约市区,经过了好几处大中型体育场馆,应该都是奥运场馆吧,因为在场馆外已经搭建起庞大的安检棚。记者并没有见到传说中,目前里约依然还在大兴土木的场馆。不过,富人区与贫民窟一墙之隔,这已被眼见而证实。贫民窟往往坐落在山坡上,鸽子笼似的房子,密密麻麻、严严实实、破破烂烂。巴西政府并没有因奥运会来了,而找上一块遮羞布来挽回面子。


遗憾的是,初到里约没能见到火辣辣的桑巴舞。不过,不愧是“足球王国”,连深夜都能见到踢球的场景——我们下榻的公寓小区,临窗就是运动区。



▶对面就是奥运村。


运动区有一片沙滩小足球场和一片篮球场。已是深夜,两片球场还是人头攒动——篮球场也被足球爱好者“征用”了,篮球架被抬到了一角,在原本的塑胶篮球场上也踢起了足球。既有七八岁的孩子,也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跑着、笑着,让整座公寓小区都觉得特别带劲。


更多奥运会前方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体坛报官方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