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划重点 | 河北大学九届一次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奋进的 河北大学 2022-10-06
凝心聚力抓改革 实事求是干工作

不断开创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划重点 校长工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八届教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发展机遇叠加,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抢抓部省合建新机遇,持续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办学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办学事业跨上新平台。2018年,为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教育部按照“一省一校”原则,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优先遴选14所高校进行重点支持。河北大学成功入选“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平台上,以燕赵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两大学科群为建设重点,积极对接服务河北省主导产业,特色发展与区域需求契合度极大提升。

     五年来,发展目标更加清晰。大会制定了一流大学建设的“三个阶段”奋斗目标,确定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办校、服务兴校”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内涵发展、创新发展、错位发展、借势发展”的办学思路,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目标,鼓舞了士气。

     五年来,依法治校进程不断加快。《河北大学章程》深入贯彻落实,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治理体系、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学校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教代会、学代会、团代会,以及民主党派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更加畅通。

     五年来,综合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围绕制约学校发展的新难题、新矛盾,制定了《综合改革方案(2018~2025)》,统筹推进六大工程25项重点任务,薪酬分配体系改革、绩效工资改革、机构改革、校办企业改革协同推进,教育教学、人才评价、科研机制、资源配置、资产管理、招投标等领域的改革效果显著,改革精准发力、多点突破,办学活力全面释放。

     五年来,民生保障举措扎实有力。坚持改革成果普惠共享,教职工基本工资先后两次调整。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进一步创新,奖、助、贷、勤、补、免资助体系不断健全。实施系列惠民工程,积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创造更加宜教、宜研、宜学、宜居的校园环境。

      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旗帜鲜明反对“四风”,校园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牢牢把握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

 

     过去五年,我们围绕一流大学建设目标,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落实“以本为本”理念,积极探索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专业培养与思想教育、通识教育与个性培育、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招生培养与就业创业“五融通”育人模式,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聚焦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推进了四大工程、十八项计划,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个。持续推动专业认证工作,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硕博连读、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深入实施,科教融合水平、研究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教育结构深层次调整,专科教育退出历史舞台,工商学院本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停止招生,优势教育资源加快聚集。

     二是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增强学科竞争力。重点围绕加快推进两大学科群建设,打造优势学科集群。学科布局持续优化,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总量达到15个,涉及除军事学、农学之外的十一大学科门类;新增和动态调整一批硕士学位点,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4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0种。研究生培养能力快速提升,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比2015年增长35.64%,博士研究生增长67.6%,今年下达博士生招生指标156个,博士比2015年翻了一番。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目前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设站数量居全省首位。

     三是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坚持引育并举,积极打造人才高地。引进高层次人才313人,其中院士2人,科研领军人才4人,科研拔尖人才6人,具有高级职称33人,优秀海内外青年博士268人;培养“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拔尖人才8人,省部级优秀人才102人。专任教师数量持续增长,现有专任教师20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6.41%,相比2015年增长16.9%;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7.79%,增长4.25%,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实施坤舆学者支持计划、海外研修培训计划、国内知名高校进修计划、赴企事业单位实践进修计划,人才发展平台和环境进一步优化。

      四是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完善项目培育机制,制定《校长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启动自然科学交叉学科研究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培育计划,强化承担国家基金项目的能力。2015年以来,获批国家基金项目30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社科成果奖励保持在全国第40位左右,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历年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居全国高校百名左右,最高排名居全国73位、全球470位。科研平台支撑能力持续提高,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各级平台实现了理工医学科全覆盖。

     五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强化社会服务质量。全面对接雄安新区建设,成立雄安新区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订协议共同筹建雄安高等研究院,统筹实施推进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与智力支撑三大工程,编辑完成“雄安历史文献系列丛书”。坚持“面向需求,主动服务”,建成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众创空间等一批创新服务平台,与保定市、邯郸市、衡水市、河北省委党校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社会服务辐射力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卓有成效,3个科研团队获评“李保国式科技服务团队”,5个帮扶村全部通过省级脱贫验收考核,与赤城县合作建成全国第一个县级生态文化智库——中国·赤城生态文化研究院。保定市第三医院整体并入附属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环境。基本建设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五年来累计安排基建资金7.01亿元,其中争取财政拨款5.97亿元,自筹1.04亿元。新校区图书馆、医学教学楼、科研实验楼等楼宇投入使用,综合实验楼、国家工程实验室楼、游泳馆、多功能馆及风雨操场、硕园学生公寓等建设项目今年年底全部竣工,预计新增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将极大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投资7824万元完成大型专项维修项目25项,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是加快国际合作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与国外100多所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桥港大学共同设立中美高等研究院,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国际科研合作迈出新步伐,与英国伯明翰大学、非洲国家科学院的合作加快推进。新建2所孔子学院,总量达到4所,位居全国高校第24位。中外合作办学成效显著,“人力资源管理”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生源质量逐年向好。

     八是打造优秀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着力构建集红色文化育人、传统文化弘扬、科技文化创新、产业文化扶贫、环境文化保障等五位一体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培育和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深入开展各类科技竞赛,获国家级奖励543项,省级奖励1748项,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社团活动百花齐放,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蓬勃开展,每年组建近200支社会实践团队,8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关老助残、大型赛会等志愿服务。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外部环境来看,“双一流”建设的深入开展为高校新一轮开放竞争吹响了进军号角。从学校自身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雄安新区建设、河北省“三六八九”工作思路,以及“部省合建”新平台都为学校新一轮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空间。

  

     我们要善于解放思想,凝聚起改革创新的合力。每名教职员工都要树立“一盘棋”意识,服从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每个部门都要坚持以师生为本的理念,把主要精力聚焦到一流大学建设上,把工作方向聚焦到服务师生上,为教师安心教学科研、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我们要精于改进工作方法,营造求真务实的过硬作风。学校恢复“实事求是”校训传统,既是对近百年办学精神、办学文化的思想回归,也是新时代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方法回归。

     我们要专于提升质量标准,形成追求卓越的目标导向。将更高的工作目标、更严的工作要求、更实的工作举措融入办学事业全过程,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让高质量工作标准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


三、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落实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重要时期,更是向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迈进的关键阶段。综合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形势,我们面临的环境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紧迫,要凝聚起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力量,不断开创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学校七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四个坚持、四个发展”理念,重点建设燕赵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两大学科群,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为服务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紧密围绕两大学科群建设,打造优势学科集群,到2021年建校百年时,达到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水平,实现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第一阶段奋斗目标;到2025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师生创新活力不断释放,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文化氛围更加浓郁,集体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创新要素加快聚集,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学校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实施“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践行和深化“滴灌”理念,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聚焦一流学科建设主线,努力打造若干学科高峰。坚持“文科登峰、理工科振兴、医科崛起”的学科建设目标,分层分类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三、发挥高端人才集聚效应,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重点引进和培养具有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储备一批具有发展潜能的后备人才,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创新团队。

     四、坚持面向区域重大需求,增强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以两大学科群为依托,加快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精神,瞄准学术前沿领域产生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五、拓宽国际交流合作路径,持续加快开放办学步伐。创新国际合作形式,推进与世界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实质性合作,提升国际学术视野和学术水平。

    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全面优化事业发展环境。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明确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学院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深入推动部省合建工作。

     第二,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

     第三,组织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博士点申报。

     第四,加大综合改革力度。

     第五,积极筹备百年校庆。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时代是奋斗者书写的。

     学校近百年的办学历程,是一代代河大人开拓创新的历程、拼搏奋斗的历程。今天,一流大学建设的重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肩上,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弘扬优良办学传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凝心聚力抓改革,实事求是干工作,为早日实现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精彩推荐
1. | 

2. | 

3. 2020

4.线


信息来源 | 党委宣传部

编辑  |  田林喆

责任编辑  |  张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