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飚|你一定要克服焦虑吗?
如何正确看待岛型果岭等重大风险的障碍带给球员的心理焦虑?如何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升我们面对重大风险时击球的临场表现,让我们能够在重压之下打得更好?
一方面为了寻求答案,另一方面为了完成自己的心理学博士论文,2021年我用近半年时间,查阅了大量有关运动心理学的文献,包括但不限于:美国著名运动心理学家理查德·考克斯撰写的《运动心理学》;美国公认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撰写的《习得性无助》和《性格优势与美德》等。同时在程军高尔夫学院教学总监、前国家队教练沈灏的帮助下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北京天安高尔夫俱乐部C场第8洞岛型果岭对学院部分学员以及一定数量的业余球员进行观察和访谈,终于在12月底完成毕业论文《岛型果岭引发的焦虑状态成因和解决方法研究》。在调研中发现:超过90%的业余球员坦言自己面对岛型果岭时有焦虑情绪,且程度和比例因差点不同而存在差异。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差点越高的人群在面对岛型果岭时的焦虑问题越严重!数据统计显示结果恰恰相反,低差点球员面对岛型果岭时的焦虑程度和比例反而更高。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高差点球员在面对岛型果岭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心态“躺平”,焦虑感自然降低。而低差点球员往往因为对成绩单的苛求,从心理上拒绝失误而变得越发焦虑,这大概就是我们平常开玩笑说的“偶像包袱”吧!
焦虑是人处于负性情境中的消极适应现象。其与结果的消极性有关,或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有关。导致焦虑的情境条件包括创伤刺激和潜在的恐怖情境。对应高尔夫球员面对岛型果岭的情境,前者表示球员过去在岛型果岭击球失败的经历,而且往往是多次、反复的经历;后者表示球员对结果的负性预测,如击球落水;也包括对他人评价的负性预测,如同组球员如何看待我的失误,他们认为我是什么水平的球员等等。
1982年,美国著名的运动心理学家,运动竞赛焦虑指数测试(SCAT)的主要发明者莱纳·马藤斯等人将心理学的多维焦虑理论移植到运动领域,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认知状态焦虑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有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它是由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成绩的过度期望引起的焦虑,主要特征为担心失败、对自己讲一些消极的话或出现不愉快的视觉想象。躯体状态焦虑指在竞赛时或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它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引起,通常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短促、手心冰凉而潮湿、胃部不适或肌肉紧张感的提高。
两种焦虑会带来不同结果。认知状态焦虑与运动操作成绩负相关。如果在重大风险障碍的击球前经常出现认知状态焦虑的情绪体验(例如我们常说的yips,易普症),那你就应当寻求专业的帮助,来尽快减轻或摆脱这种心理状态。而躯体状态焦虑带有唤醒功能,保持在适度区间则是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所以,如果在击球时经常出现躯体状态焦虑,你大可不必为此感到烦恼,只需要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将焦虑状态调整在一个合理的紧张程度内,它反而会提升你的击球水平。相比而言,合理程度的紧张状态比起漫不经心的“佛系”心态更容易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
至于如何解决与改变球员的认知状态焦虑,如何控制球员的躯体状态焦虑的程度,帮助球员在击球前进入状态自信的心理状态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和值得每一个认真对待高尔夫的爱好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但在踏入更深刻的心理探究之前,当面对焦虑时,你首先更应该去探知这情绪的源头与表象,毕竟,只有未知才是真正的恐惧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