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金霞 等:网络圈层化背景下群体极化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基于“2·27事件”的微博评论分析

申金霞 万旭婷 现代传播 2023-03-12

核心提示

内容摘要


通过分析2020年“2·27事件”微博平台网民评论的态度变化,发现网络圈层化背景下群体极化具有如下特征:极化态度明显,呈现持续且不可调和的双极对立;同质化程度较高,以个人为中心的道德判断为主导;网民非理性程度始终较高,评论言辞激烈,情绪宣泄突出。网络圈层化背景下的群体极化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个体及群体心理、圈层传播结构和互动情境为依托,以信息影响为机制的群体思维过程。心理机制方面,个体认同联结为集体认同,虚假共识效应推动观点偏移;传播结构方面,圈层传播结构重新赋权,意见领袖观点引领群体极化;互动情境方面,去个体化的群体情境碰撞,圈层之间的异质性放大极化;社会文化方面,权力博弈下圈层文化外溢,亚文化冲突推动群体极化。


关键词:


群体极化;网络圈层化;饭圈文化;圈层传播






END







本文刊发于《现代传播》2021年第8期,

第55页-61页







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传媒大学

主编:隋  岩

副主编:张国涛、潘可武

编辑部主任:刘  俊

责任编辑:张国涛、潘可武、刘  俊、杨旭东

特约编辑:张毓强

美术设计:卜希霆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27号楼2层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

邮编:100024

电话:010-65779586

邮发代号:2-753


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

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RCCSE权威核心(A+级)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声明:

(1)本刊一律不收取任何刊发费用;

(2)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

journalcuc@163.com,本刊未委托任何网站和机构代理投稿事宜。





订阅《现代传播》

请保存此二维码,在公号之外识别;

或用其他手机扫描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