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播

其他

2023年第3期目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声明:(1)本刊一律不收取任何刊发费用;(2)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journalcuc@163.com,本刊未委托任何网站和机构代理投稿事宜。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现代传播》| 谢兴政 等:数字化生存的隐忧与抗争:中老年人在线隐私保护意愿形成机制研究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从社会认知理论和保护动机理论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中老年群体媒介使用中的隐私保护意愿形成机制展开探讨发现,进入信息化时代,中老年人处理媒介使用中的隐私问题会经历威胁评估、应对评估和保护行为三个阶段,同伴影响和代际影响是触发中老年人隐私威胁评估和隐私顾虑的关键要素。隐私顾虑无法对隐私保护意愿产生直接作用,需通过沟通效能、应对效能、隐私信息寻求意愿等中介变量产生影响。因此,开展中老年群体在线隐私知识和技能教育是切实帮助其融入智媒环境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中老年人;智能媒体;在线隐私;隐私保护意愿本文引用格式参考:谢兴政,王佳玫.数字化生存的隐忧与抗争:中老年人在线隐私保护意愿形成机制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159-168.谢兴政、王佳玫:《数字化生存的隐忧与抗争:中老年人在线隐私保护意愿形成机制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1期,第159-168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3年3月2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张文东、姜翼飞:论新世纪主旋律电影美学结构的“本土化”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成熟的主旋律电影应当是思想引领与大众传播的有机统一,不仅要“化大众”,还要“大众化”,新世纪主旋律电影便是在此意义上,以中国本土美学结构为艺术根脉,在素材上着意于对集体记忆的重构和对现实焦点的化用,在叙事上承续了古典小说的传奇叙事传统,在人物上围绕“兼济”思想塑造了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英雄群像,在感知方式上基于传统诗性美学构建主客相融的对话机制,依托这一系列“本土化”美学建构,实现了从“讲中国好故事”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突破。关键词:主旋律电影;本土美学;本土化;美学结构;诗性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张文东,姜翼飞.论新世纪主旋律电影美学结构的“本土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98-103+111.张文东、姜翼飞:《论新世纪主旋律电影美学结构的“本土化”》,《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1期,第98-103页,111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现代传播》| 陈刚 等:“大音希声”:数字媒介时代听障者的声音转码、 感官漫游与生命力重塑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以听障者为研究对象,以听障者自身视角从感官体验进入,将其日常生活实践切入现象学视野。通过对听障者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交流实践现象进行田野观察、深度访谈及个体生活经验的描述,深描和呈现听障者与媒介交互过程中具体细微的感官体验后发现,听障者主要使用手语、文字及智能手机三种方式进行交流和声音转码,数字媒介时代智能化设备与听障者的感官系统接洽,带来身体与感官的时空漫游。同时,听障者也不断通过数字媒介具身实践建构自我和社会联结,听障者之间、聋听之间的边界逐渐消解,促进了听障者生存空间的拓展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关键词:听障者;数字媒介;感官体验;日常生活本文引用格式参考:陈刚,李沁柯.“大音希声”:数字媒介时代听障者的声音转码、感官漫游与生命力重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17-28.陈刚、李沁柯:《“大音希声”:数字媒介时代听障者的声音转码、感官漫游与生命力重塑》,《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1期,第17-28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3年2月8日
其他

《现代传播》| 顾明毅、李海容:创意可以被计算吗?人工智能推进广告创新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数字广告技术发展推动了计算广告、智能广告和智能营销传播的演进,将创意内容决策纳入智能计算科学。通过引入罗杰斯海外智能广告分类和国内互联网平台广告智能创意调研,新建中国短视频广告的智能创意模型,包含“识别、制作、完成、审查、竞投、优化”闭环阶段,理论研究数字代理商智能创意的价值链体系,重点分析“人机协作”的创意组和优化师创新广告技能提出智能创意已经从传统广告“创意人中心”模式,转向“人机协同”生产创意的规模化内容服务业模式。新兴数字代理商的创意生产效率由于智能技术的引入和组织职能岗位变革,满足了品牌主批量更新创意视频的广告生产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并非孤立地加入创意组织思维能力,而是始于数字营销传播的互联网智能广告业务的流程再造。关键词:广告创意;人工智能;智能广告;智能创意;人机协作本文引用格式参考:顾明毅,李海容.创意可以被计算吗?人工智能推进广告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144-152.顾明毅、李海容:《创意可以被计算吗?人工智能推进广告创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1期,第144-152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3年2月6日
其他

《现代传播》| 李京丽:“媒介化生存”的基本逻辑与危机——基于媒介与时空关系研究历史的考察与思考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在媒介进入人类生活领域的漫长历史中,媒介逻辑如何影响社会生活,是把握“媒介化生存”本质的一个关键角度。从人们在媒介化生存中与媒介的接触界面而言,技术改变时空关系、承载符号系统、突破身体真实与虚拟的感知界限,是探究“媒介化生存”三个最重要的研究向度。从学界对媒介与时空关系的研究历史切入,先从时空关系改变、突破身体真实与虚拟感知界限两个角度探究呈现了“媒介化生存”的基本逻辑,并提出了媒介化生存中人的主体性消解的危机。关键词:媒介化生存;虚拟与现实;元宇宙;主体性本文引用格式参考:李京丽.“媒介化生存”的基本逻辑与危机——基于媒介与时空关系研究历史的考察与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29-36.李京丽:《“媒介化生存”的基本逻辑与危机——基于媒介与时空关系研究历史的考察与思》,《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1期,第29-36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3年2月2日
其他

2023年第1期目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声明:(1)本刊一律不收取任何刊发费用;(2)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journalcuc@163.com,本刊未委托任何网站和机构代理投稿事宜。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现代传播》| 赵双阁 等:元宇宙社交:重塑部落化时代的人际传播新景观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元宇宙强调全感官的延伸弥补了网络时代单一注重视觉文化的缺点。社交被看作是元宇宙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当人能够在虚拟时空实现“真实交流”时,人际传播将回到全感官的部落化时代。把元宇宙视为人际传播重返部落化的新形式,在提出网络时代人际传播的问题之后,以元宇宙为基点,具身传播和媒介技术沦为工具,认为元宇宙将塑造人际传播新景观。这种部落化不是复刻史前人类的互动圈子文化,而是以崭新的拟真化形式回归,它是现代技术发展的终极产物。元宇宙的拟真不仅将实现未来新型全真虚拟在场,也将传播学的视角拉回了身体本位,重新思考身体在传播中的关系,为传播身体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关键词:元宇宙;部落化;社交;人际传播本文引用格式参考:赵双阁,魏媛媛.元宇宙社交:重塑部落化时代的人际传播新景观[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129-136.赵双阁、魏媛媛:《元宇宙社交:重塑部落化时代的人际传播新景观》,《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1期,第129-136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3年1月20日
其他

《现代传播》| 俞立根、顾理平:当公私边界趋于消融:时间维度中的隐私困境与界限管理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作为现代性的产物,隐私权深受空间变迁的影响,形成以公私边界为基础的权利观念。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公与私的边界在持续消融,公民隐私逐渐超越了空间隐喻而沿着时间维度展开,呈现为“隐私档案”和“隐私意向”般被数字技术记录和预测的形态。循着隐私与时间的视角,公民隐私正面临着“在加速中被持续收集”“在流动中意外涌现”“在风险中被预先缓存”的多重困境。对此,隐私保护需要从公私边界到时空界限的认知转变,并从实践层面打造一种“淡化机制”,借助社会控制对隐私价值属性和多方关系进行调节,最终实现对隐私界限的管理。关键词:公私边界;数据隐私;时间维度;界限管理本文引用格式参考:俞立根,顾理平.当公私边界趋于消融:时间维度中的隐私困境与界限管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71-78.俞立根、顾理平:《当公私边界趋于消融:时间维度中的隐私困境与界限管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第71-78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3年1月18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宣长春 等:微博辩证情绪的发现及其对舆情治理的启示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微博为公众观点表达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便利和空间,但情绪极化形成的网络舆情事件也随之增多,成为当前政府舆情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以253373条微博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情感分析和量化研究发现,辩证情绪在官方用户和普通用户微博中均占有一定比例,但官方用户积极情绪占据主流,普通用户消极情绪占据主导地位。在面对负面舆情事件时,官方用户和普通用户双方的情绪表达相对对立,官方用户倡导积极情绪,而普通用户则发泄消极情绪,两者之间较难形成情绪共振。未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面对负面舆情治理时,可能需要尽量把握官方用户和普通用户之间情绪的“公约数”,即通过辩证情绪的传导降低情绪极化的风险,用官方用户辩证情绪部分替代积极情绪的功能,进而对冲和消解普通用户的消极情绪。关键词:辩证情绪;负面舆情;微博;舆情治理;情绪表达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宣长春,吴钧昊.微博辩证情绪的发现及其对舆情治理的启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136-145.宣长春、吴钧昊:《微博辩证情绪的发现及其对舆情治理的启示》,《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第136-145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孔庆江、王楚晴:数据跨境流动全球治理:国家间信任关系的缺失与构建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以2013年“棱镜门”事件为开端,数据信任危机不断发酵,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碎片化、缺乏互操作性以及数据本地化等问题无法消解。而依赖于数据跨境流动的数据合作、开放与共享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国际社会亟需建立国家之间的信任关系以保障数据安全、有序、可信任地跨境流动。国家之间的信任关系应以国家外交行为和价值观之感性维度为基础,由利益权衡和制度约束之理性维度的交互作用来构建。数据跨境流动方面的信任关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信任关系,终将由国家在理性地权衡利弊之下作出选择,即解决数据跨境流动信任关系缺失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而非利益。中国应立足各国数据跨境流动需求,以利益为纽带,为合作对象国提供互利的制度框架提案来与他国建立信任关系。关键词:大数据;跨境流动;国家信任;全球治理;数字经济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孔庆江,王楚晴.数据跨境流动全球治理:国家间信任关系的缺失与构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65-70.孔庆江、王楚晴:《数据跨境流动全球治理:国家间信任关系的缺失与构建》,《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第65-70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3年1月6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周雯 等:互动叙事:适用于VR叙事的多学科领域框架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互动数字叙事(简称互动叙事)领域继承了西方经典叙事学的四大理论,成为VR叙事领域研究的重要源流。互动叙事研究主要集中于互动与智能叙事的内容创作规律,叙事、交互和系统模式,以及设计理论与实践等多个方面。探讨互动叙事的发展历程和本体论问题,可以对VR叙事研究起到重要启示作用,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其多学科框架可为VR叙事研究提供各个相关领域的经验和理论;二是其对新技术介入的包容性能提升VR叙事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潜力;三是VR叙事研究可以参考互动叙事理论和设计轨道两方面的研究经验;四是其能为VR叙事术语概念的界定提供框架和依据。关键词:互动叙事;VR叙事;人工智能叙事;多学科研究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周雯,刘柏亨.互动叙事:适用于VR叙事的多学科领域框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95-105.周雯、刘柏亨:《互动叙事:适用于VR叙事的多学科领域框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第95-105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3年1月5日
其他

2022年总目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现代传播》2022年发文量栏目发文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3本刊专稿2传媒观察8新闻学与传播学59国际传播25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前沿22传媒艺术60新媒体研究57学术动态1总计237《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第
2023年1月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现代传播》| 严三九 等:老年人移动支付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老年人为例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移动支付是横亘在数字断连老年人面前的一大阻碍,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在上海,信息化社会与老龄化问题的矛盾较为突出,老人移动支付采纳意愿成为重要研究对象。通过两阶抽样,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的调研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代际技术支持和积极老龄化对于老年人对移动支付的采纳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优化移动支付操作流程,鼓励家庭代际技术支持,提升移动支付安全性能等对策,能够推动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关键词:移动支付;技术接受模型;采纳意愿;影响因素本文引用格式参考:严三九,郑彤彤.老年人移动支付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老年人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15-26.严三九、郑彤彤:《老年人移动支付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老年人为例》,《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第15-26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现代传播》| 胡智锋、张国涛:新时代十年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回顾与前瞻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2011年版学科目录的印发开启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的新时代。十年中,戏剧与影视学学位授权点建设稳步推进,专业硕士学位建设再上新台阶,影视类、传媒类高校蓬勃发展,学术创新推动学科实力不断增强,这其中学科评议组、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做了大量的规范化与建设工作。时至今日,戏剧与影视学科仍然存在着学科整体规模不大,区域布局不平衡;领军人才不多,师资队伍不强;学科体系不稳定,学科评价有待明晰;学术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对影视行业发展支撑度较弱等问题。在2022年新版学科目录颁布的背景下,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势必要将重点转向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此特提出了以“高质量”为目标的高质量创作实践人才培养新思路:以“创新型”为目标,全面提升戏剧与影视学的学术创新能力;以“自主性”为目标,积极构建中国自主的戏剧与影视学知识体系的重点主攻方向等建议。关键词:新时代;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知识体系本文引用格式参考:胡智锋,张国涛.新时代十年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回顾与前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88-94.胡智锋、张国涛:《新时代十年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回顾与前瞻》,《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第88-94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12月19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张志华:南南传播: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下重构全球传播秩序的新思路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以文化帝国主义批判的历史和现实为外因,以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中国经验为内因,探寻通过南南传播重构全球传播秩序的历史动能。研究指出,在世界体系结构性危机深重和中国探索发展道路转型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对外传播亟须地缘和文化战略转型,即联合“全球南方”,以新的南南横向联结开展对外传播,以更好地锚定中国故事的内核、校准中国对外传播的代表性,以及守护中国对外传播的“初心”。本文以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整体性视野,超越方法论民族主义,提出以南南传播作为新的世界历史性条件下重构全球传播秩序的中国思路。关键词:南南传播;全球南方;全球传播秩序;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张志华.南南传播: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下重构全球传播秩序的新思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56-64.张志华:《南南传播: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下重构全球传播秩序的新思路》,《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第56-64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刘宏:影像传播的媒介学转型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影像传播是当今最为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它不仅使传播者能够通过影像方式向社会大众分享自己的感知经验和审美意识,同时亦通过影像所标识的现实语境进行观念传播,成为引导此时此刻的社会知觉的形象范式。从媒介学的观念来进行分析,从模仿到再现的历史主义轨迹意味着影像生产机制的媒介考古学;影像数字化意味着技术主义的视觉参与不断分化影像解读的差异性,数字虚拟突破现实时空提出影像传播的认识论转变的命题。关键词:影像传播;视觉;虚拟;媒介学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刘宏.影像传播的媒介学转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34-38.刘宏:《影像传播的媒介学转型》,《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第34-38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现代传播》| 易前良:算法可见性:平台参与式传播中的注意力游戏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媒介技术持续形塑“看”的形态与结构,推动可见性模式从“在地可见性”演进到“媒体可见性”,再到“算法可见性”,不仅改变了看的时空属性,而且对权力关系进行再生产。结合既有文献和实证观察提出“算法可见性”理论,用以阐释平台参与式传播中的注意力博弈,揭示新媒体产业和数字文化的物质—社会逻辑。平台公司、内容生产者、MCN(公会)和网络化受众分别扮演可见性管理、可见性争取、文化中介和参与式反馈者的角色,围绕算法展开策略性互动,呈现出多元行动者动态博弈的场景。随着智能技术和商业运作的相互加持,权力天平愈益朝平台倾斜,算法可见性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有助于深入考察中国社会方兴未艾的平台化进程。关键词:算法可见性;算法优化;数字平台;公会;数字达人本文引用格式参考:易前良.算法可见性:平台参与式传播中的注意力游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9):16-25,74.易前良:《算法可见性:平台参与式传播中的注意力游戏》,《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第16-25页,74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现代传播》| 郭全中: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融合”思路及实施关键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声明:(1)本刊一律不收取任何刊发费用;(2)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journalcuc@163.com,本刊未委托任何网站和机构代理投稿事宜。
2022年11月4日
其他

《现代传播》| 申启武 等:感知边界的革命:论虚拟现实的沉浸感营造及其认同建构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声明:(1)本刊一律不收取任何刊发费用;(2)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journalcuc@163.com,本刊未委托任何网站和机构代理投稿事宜。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徐轶瑛 等: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的机制:基于戏剧理论的视角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随着“流量”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社交媒体从传播空间、传播主体、传播议题和传播机制上推动了议程设置失焦的产生即为刻意迎合公众的某种需求而罔顾事件的本质属性、过度消费其他属性,造成事件中心议题边缘化、严肃问题消遣化、复杂事件片面化。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为理解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现象及其生成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戏剧舞台、角色、剧本及表演活动四个角度思考社交媒体的特性,进而引导人们对社交媒体上议程失焦频发原因的分析:社交平台的舞台极化、传播主体的角色狂欢、新闻剧本的议题解构、传播机制的表演体系变迁成为社交媒体发生议程设置失焦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建构了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分析的新路径。关键词:戏剧理论;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徐轶瑛,陈琬.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的机制:基于戏剧理论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8):162-168.徐轶瑛、陈琬:《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的机制:基于戏剧理论的视角》,《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8期,第162-168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10月10日
其他

《现代传播》| 邓向阳 等:要素配置对媒体供给质量的影响——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提升媒体供给质量是当前媒体发展的首要任务。资本和劳动力两大要素配置是否合理会影响到媒体供给质量。通过对359名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媒体组织的不同类型媒体从业人员的调查问卷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向媒体内容制作倾斜配置有利于提升媒体供给质量,且媒体从业人员满意度起中介作用。媒体组织公平氛围正向调节媒体劳动力要素配置与媒体从业人员满意度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从业人员满意度在媒体资本要素配置与媒体供给质量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为了提升媒体供给质量,在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配置向内容制作合理倾斜的基础上,要着力提升媒体从业人员满意度,并创造良好的组织公平氛围。关键词:要素配置;媒体供给质量;从业人员满意度;组织公平氛围本文引用格式参考:邓向阳,谢理玥.要素配置对媒体供给质量的影响——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8):67-78.邓向阳、谢理玥:《要素配置对媒体供给质量的影响——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8期,第67-78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现代传播》| 韩娜 等:国家安全视域下社交机器人涉华议题操纵行为探析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在国际传播活动中,社交媒体上机器人的信息操纵正影响着国际舆论环境及国家形象塑造。以社交媒体涉华新冠病毒议题为例,通过对比社交机器人和人类用户在发文趋势、策略和主题上的特征,探究社交机器人在涉华议题上的操纵行为,发现国际舆论中16.5%由社交机器人操纵,社交机器人更倾向于在行为上通过潜伏和模仿,利用多元路径发布更具煽动性的争议话题,涉华议题操纵活动明显。未来,我国的国际传播研究要提升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意识,重视计算宣传操纵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关键词:国家安全;社交机器人;国际传播;信息操纵本文引用格式参考:韩娜,孙颖.国家安全视域下社交机器人涉华议题操纵行为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8):40-49.韩娜、孙颖:《国家安全视域下社交机器人涉华议题操纵行为探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8期,第40-49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刘小波:符号互动与泛符号化:流行音乐的传播机制研究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传播是流行音乐及其产业极为重要的一环,联动融合成为流行音乐传播的显著特征,传播各环节相互交融,并延伸至生产与消费的多个环节。从符号学的视角、传播的环节考察流行音乐的诸问题,能够提升流行音乐研究的理论深度。传播与符号有着天然的联系,这是从符号学视角出发研究音乐传播的理论根基;从媒介到讯息是音乐传播的逻辑起点,也是流行音乐得以“流行”的根源;“意图定点”这一理论切入能够解释流行音乐传播的趣缘分割与分众传媒;以商业目的为旨归的流行音乐将作为艺术形式的音乐高度“符号化”,成为其产业化的秘籍;过度的符号化引发“符号泛滥”,导致当下流行音乐传播出现一些病态现象。关键词:流行音乐;符号学;传播符号;媒介符号;音乐传播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刘小波.符号互动与泛符号化:流行音乐的传播机制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8):105-111.刘小波:《符号互动与泛符号化:流行音乐的传播机制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8期,第105-111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现代传播》| 许加彪 等:算法安全:伪舆论的隐形机制与风险治理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公意”和“众意”在大数据的海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算法的指引和侵扰。网络平台通过可见性的控制和智能适配的技术逻辑影响舆论的自然生成,在特殊利益集团的操控下,算法以其隐蔽的技术手段将社会表达的“公意”舆论操纵为一种满足特定需求的“众意”的“伪舆论”。这种伪舆论容易钳制舆论主体的理性表达,挑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权,撕裂民众的社会共识,冲击社会治理的基座。对算法“伪舆论”的治理既是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国家算法安全、防范算法滥用带来意识形态风险的必要工作。关键词:算法安全;算法治理;伪舆论;风险治理本文引用格式参考:许加彪,王军峰.算法安全:伪舆论的隐形机制与风险治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8):138-146.许加彪、王军峰:《算法安全:伪舆论的隐形机制与风险治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8期,第138-146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22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孟建 等:数字人文:中国短视频研究的学术地图与脉络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声明:(1)本刊一律不收取任何刊发费用;(2)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journalcuc@163.com,本刊未委托任何网站和机构代理投稿事宜。
2022年9月21日
其他

《现代传播》| 李卉、陈旭光:数字时代电影想象的转型与想象力消费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相比于文字、图像等媒介,电影模拟了想象力在人类心智中的运作机制,是人类想象活动最为契合的外在化身。数字技术推动电影的媒介本体由“物质现实的复原”转向模型生成的拟真,电影本体之变一方面解放了创作者囿于胶片媒介机械复制特性的想象力,释放了观众想象力消费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提出了人工智能对人类想象力的挑战。作为一种想象代理,人工智能渗透进电影的剪辑、剧本创作、绿灯系统等生产环节,以机器逻辑影响了电影想象。但因缺乏根植于人类肉身的生物性和感性力,作为机器和程序的人工智能并不具备媲美人类的想象力,亦不具备真正的原创性,而是以代具/义肢的身份与人类协同创作,共同推进电影想象力的解放。关键词:想象力;人工智能;电影本体;电影创作;想象力消费本文引用格式参考:李卉,陈旭光.数字时代电影想象的转型与想象力消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8):86-95.李卉、陈旭光:《数字时代电影想象的转型与想象力消费》,《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8期,第86-95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20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张馨月、李红涛:“北京奥运yyds”:媒介事件的数字重访与连接记忆的激荡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2020年东京奥运开幕式触发了中国网友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追忆,掀起了一场对过往媒介事件的大规模数字重访。数以万计网民投入其间的记忆实践,展现出自发连接与集体追忆之间的张力,也在连接记忆和事件链的脉络中揭示出媒介事件的追忆机制及其后果。围绕着对2008年奥运开幕式影像的重温,以个体为核心的参与者在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上抚今追昔,合力构造出追忆的热点时刻。由此展开的跨平台连接性记忆实践在行动、叙事和情感层面相互交汇、激荡,彰显出鲜明的集体性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由是观之,连接记忆与集体记忆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呈现出复杂的交错、互动与延续。关键词:媒介事件;奥运会开幕式;事件链;数字追忆;民族认同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张馨月,李红涛.“北京奥运yyds”:媒介事件的数字重访与连接记忆的激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8):28-39.张馨月、李红涛:《“北京奥运yyds”:媒介事件的数字重访与连接记忆的激荡》,《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8期,第28-39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现代传播》| 白志如 等:以媒介之“名”:“媒介”如何进入文化生产与历史书写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以“命名”作为概念表征考察媒介如何进入文化并生产知识与意义,为媒介与文化互动研究提供一条新的线索。聚焦“媒介”的“命名”问题,超越单个媒介译名研究等局限,将其视为关键概念和话语体系进行系统性考察;从不同媒介被赋予的译名流变讨论其演化的双重逻辑出发,推进至两个更深层次上考察媒介如何对接文化,即形态层面的命名伪装、分离与融合,和内容层面的文本建制、互涉以及进入文学等更广泛的文化生产;进而梳理并讨论“命名”的意义升级,即如何成为重要事件的命名或参与历史进程的书写。基于此,串联并反观“媒介”之命名史,为理解媒介与文化互动铺开一条语言路径,也为当下如何驾驭媒介本体取向的概念资源和话语生产提供启发。关键词:媒介译名;命名史;对接文化;历史表述本文引用格式参考:白志如,王子丰.以媒介之“名”:“媒介”如何进入文化生产与历史书写[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8):11-19.白志如、王子丰:《以媒介之“名”:“媒介”如何进入文化生产与历史书写》,《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8期,第11-19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现代传播》| 盛柏:论技术发展背景下影像的“现实性”回归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给人们的感观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刺激,掀起了一场影像视听的变革。先进技术在影像创作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了作品的视觉呈现效果和观众的个体收视感受,但由此而过度技术化的后果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作品内涵严重缺失的现象。考察新媒体时代的影像特征,阐述技术发展背景下影像创作“现实性”回归的必要性,结合法国最近20年的新电影创作实例,反思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现实性;影像表达;法国新电影;创作主题本文引用格式参考:盛柏.论技术发展背景下影像的“现实性”回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12):105-110.盛柏:《论技术发展背景下影像的“现实性”回归》,《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12期,第105-110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现代传播》| 王敏:数字新闻生产中的编辑室控制 ——基于对媒体从业者微信使用的田野观察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声明:(1)本刊一律不收取任何刊发费用;(2)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journalcuc@163.com,本刊未委托任何网站和机构代理投稿事宜。
2022年9月14日
其他

《现代传播》| 曾琼 等:计算技术对广告产业发展的嵌入——基于技术可供性的视角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运用技术可供性理论及其基本分析框架,探讨计算技术对广告产业发展的嵌入。研究认为,数据集成与分析可供、行为定向可供、人机协同可供、媒介兼容可供,为计算技术之于广告产业的四种主要感知可供。基于技术可供与产业需求的双向耦合,计算技术对广告产业的嵌入,重点在定向广告与程序化交易两个层面展开,破解了多重历史性难题,也有效回应了广告产业发展急切的现实需求,但仍存在从消费者识别、广告投放到程序化创意的多重嵌入缺憾。这主要是由计算技术自身的限制、使用环境的限制,以及使用者主观认知与私利性限制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当多重限制因素得以改善,新的可供及其实践将再次发生,广告产业将朝向更高水平的精准化与智能一体化发展。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技术;广告产业;技术可供性;可供嵌入本文引用格式参考:曾琼,马源.计算技术对广告产业发展的嵌入——基于技术可供性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7):128-136.曾琼、马源:《计算技术对广告产业发展的嵌入——基于技术可供性的视角》,《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第128-136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现代传播》| 任孟山 等: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地缘政治学:澳大利亚与“脸书”之争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信息传播与国家主权地理边界之间的传统矛盾,在社交媒体时代的新表现是跨国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空间扩张与国家主权在信息传播地缘层面的管控张力。国家主权一方面在信息传播主权不断让渡跨国社交媒体平台上有抵抗和焦虑,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放弃和撤离跨国社交媒体平台。脸书本身共享传统媒体生产的新闻内容,却没有做出责任明确的法律层面的经济补偿,这是澳大利亚政府强制性立法《新闻媒体和数字平台强制性谈判法》的首要原因。社交媒体平台的“暗箱”算法操控获得了事实上的传播主权与把关权。因而政府通过立法帮助新闻生产者提前了解算法的变化,克服新闻生产依附于算法逻辑的问题,以此重新掌握传播主权。此外,该法律认为社交媒体平台对国家主权构成较为突出的潜在威胁等。关键词:社交媒体;国家主权;信息传播;地缘政治本文引用格式参考:任孟山,盛子晴.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地缘政治学:澳大利亚与“脸书”之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7):137-145.任孟山、盛子晴:《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地缘政治学:澳大利亚与“脸书”之争》,《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第137-145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7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张晶、解英华:数字时代沉浸式艺术的美学考察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从某种层面来说,沉浸其实是一个非常原始的概念和古老的美学问题,无论是我国古典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境界”,还是西方酒神文化中的“狂迷”、悲剧文化中的“净化”等都是沉浸感的重要美学特性。通过对“沉浸”概念的追溯、数字时代审美感官问题的分析、数字沉浸式艺术审美发生机制的探讨,结合传统美学范畴与命题中的“意境”“审美经验”“审美距离”“移情作用”,从美学的视角考察沉浸式体验,有助于为数字艺术领域深层次情感的共鸣、知识的传递、趣味性的设计等审美发生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数字沉浸式艺术;意境;审美经验;审美距离;移情作用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张晶,解英华.数字时代沉浸式艺术的美学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7):86-94.张晶、解英华:《数字时代沉浸式艺术的美学考察》,《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第86-94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6日
其他

《现代传播》| 潘若天:谶谣是如何自我实现的? ——以民国《金陵塔碑文》的源起与流变为中心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金陵塔碑文》作为一则广泛流传的谶谣,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至少7个版本的变化。其制造、传播、流变与定型,是一个不断肢解、增饰、遗忘和重构的动态过程。该谶谣早期文本主要指涉国共对峙,但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它不断被掺入崭新的文本,指涉对象也相应转向中日矛盾。谶谣自我实现的方式在于,其制造者和传播者为迎合民众或自我需求对碎片化的隐喻片段不断再编码,不同时期的历史诉求推动阅读者创造新的解码系统,再编码后的文本经过新解码系统得出的讯息,一旦在多歧性的文本中寻找契合现实的阐释,就会形成自我验证的闭环。近代知识分子在科学和迷信之间的首尾两端,正是“社会化的自我”与“人性化的自我”交织冲突的产物。关键词:《金陵塔碑文》;谶谣;自我实现;编码本文引用格式参考:潘若天.谶谣是如何自我实现的?——以民国《金陵塔碑文》的源起与流变为中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7):35-44.潘若天:《谶谣是如何自我实现的?——以民国《金陵塔碑文》的源起与流变为中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第35-44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5日
其他

《现代传播》| 杜丹:“转场”:远程交往的具身行动与体验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泛在的通讯技术系统作为实践在场,在时空层面组织人们的转场行动和远程交往。转场是人在技术的支持下具身地在虚实交织的社交场景之间往返、穿梭与停泊。转场时,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逻辑形塑身体的移动,安置身体的停泊,模拟面对面的交谈;屏幕时间协调人即时与实时的信息沟通,既拓展人的共时性社交,又将时空律令及其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于人,进而促逼身体加速。远程通讯技术系统的权力/利政治,正让人屈服为“速度的囚犯”。关键词:转场;远程交往;技术具身;远程通讯技术;屏幕时间本文引用格式参考:杜丹.“转场”:远程交往的具身行动与体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7):70-78.杜丹:《“转场”:远程交往的具身行动与体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第70-78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9月2日
其他

《现代传播》| 何辉 等: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乡愁意象与视觉说服机制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十年来,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已展现出数十个春节除夕的返乡和团圆故事,传达了中国人的“乡愁”。通过大量的视觉符号,广告片勾连出“乡愁”的空间意象、时间意象及文化意象。通过意象和视觉修辞的结合,公益广告片激发了受众的文化记忆,使受众共享了伦理价值,直至完成广告的视觉说服。关键词:公益广告;乡愁;意象;视觉修辞本文引用格式参考:何辉,蔡惠.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乡愁意象与视觉说服机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7):79-85.何辉、蔡惠:《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乡愁意象与视觉说服机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第79-85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现代传播》| 赵月枝、陈鸥帆:反“线性历史观”启示的中国新闻理论方向与路径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线性历史观是主流传播学和美国现代化理论所植根于其上的历史观和意识形态设计,与西方中心主义、城市中心主义同构为一套话语系统。其深层意涵和理论表达都意在规训和误导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路径,限制后发国家对非西方的另类发展道路的想象和探索;进而消解全球多元文明价值观,确立西方资本主义“所谓的文明”的永久中心地位。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必须具备突破线性历史观的意识形态自觉,在中西方文明碰撞交流的跨文化视野中确立以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实践为社会历史坐标的理论主体性;从融入并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和中华文明进化发展的历史实践中发掘问题意识,实现理论创新;进而致力于构建平等平衡的全球文明发展生态,在推动消解线性历史观的历史实践过程中解构其话语合法性。关键词:反“线性历史观”;西方中心主义;文明等级论;新闻理论本文引用格式参考:赵月枝,陈鸥帆.反“线性历史观”启示的中国新闻理论方向与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7):9-18.赵月枝、陈鸥帆:《反“线性历史观”启示的中国新闻理论方向与路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第9-18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29日
其他

《现代传播》| 范红 等:国家形象与文化符号体系的战略传播——基于日本文化符号传播实践的考察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运用文化符号形塑文化身份、传播良好的中国形象,对于我国战略传播体系的建构至关重要。国家形象的差异化表征集中体现为竞争性的国家品牌,尤其是公众对于一个国家的符号化联想。日本是运用文化符号塑造国家形象的优秀示范。通过对日本国家形象宣传片、奥运会赛事、新媒体三种传播路径的考察,可以发现日本基于“文化认同—文化行为—文化符号”的映射关系形成了结构完整、内涵丰富的国家文化符号体系。对日本文化符号传播实践的分析和思考,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符号体系的建构与国家形象的战略传播,从而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有益启示。关键词:国家形象;文化身份;文化符号;日本;战略传播本文引用格式参考:范红,苏筱.[J].国家形象与文化符号体系的战略传播——基于日本文化符号传播实践的考察,2022,44(06):77-86.范红、苏筱:《国家形象与文化符号体系的战略传播——基于日本文化符号传播实践的考察》,《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77-86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22日
其他

《现代传播》| 袁周敏、王雪玉:微博场域的话语生产与群体性话语构想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基于布迪厄惯习理论及巴蒂亚的公共话语幻象理论,从微博新闻话语、微博用户评价以及惯习三个层面,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体性话语构想的生成过程,发现微博新闻在词汇、语义与语篇层面的语言选择构建的话语事实分别为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以及女司机违规强行别车;微博用户继而产生男司机残暴以及女司机该打的群体性话语构想。这一过程源于社会大众对子惯习的偏好性选择以及同情弱者的根惯习,也反映自媒体时代价值先于事实的信息传播特征。关键词:惯习;话语构想;微博话语生产;群体性话语本文引用格式参考:袁周敏,王雪玉.微博场域的话语生产与群体性话语构想[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6):101-107.袁周敏、王雪玉:《微博场域的话语生产与群体性话语构想》,《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101-107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18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张利群、周月亮:“吃播”:群体传播时代大众欲望的景观化表达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群体传播时代,“吃播”作为一种网络叙事,通过实证性、交易性和共食性的方式呈现各种吃的景观:吃美食的人、产美食的地方以及各种美食样态等,以此来建构大众欲望世界、操控大众闲暇时间。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美食景观来实现美食消费,从而获取人气和利益。在这种名利的驱使下,“吃播”逐渐发展成主播以生产吃相寻求名利、大众以消费吃相满足欲求的一个由美食博主和观众共同建构的商业平台。这个平台通过呈现吃的景观来传达群体传播时代大众的各种欲望,从而达成“吃”的异化动力机制——利益和欲望的一场交易。关键词:群体传播时代;景观;吃播;欲望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张利群,周月亮.“吃播”:群体传播时代大众欲望的景观化表达[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6):95-100.张利群、周月亮:《“吃播”:群体传播时代大众欲望的景观化表达》,《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95-100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17日
其他

《现代传播》| 骆正林:问题域的转换:公共新闻崛起与新闻理论创新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大数据时代技术酵素催生了社会的巨变,新闻传播正在由职业活动演变成一种公共生活。随着职业新闻传播活动的边界被打开,社会大众能够随时、直接地参与新闻生产过程,新闻事业和新闻理论均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公共新闻崛起的背景下,新闻学理论的问题域出现了转向:首先,新闻学的“第一问题”被继承了下来,但提问和回答的视角却从“认识论”转换到“实践论”;其次,新闻学问题域沿着“实践本体—社会关系—公共生活—社会治理”的路径转换,新闻学的基本问题出现连锁反应,新闻传播活动的载体、主体、受众、价值等要素均发生相应变化;最后,第一问题、基本问题的转换制造了系列具体问题,也引发了职业媒体人对新闻价值和职业身份的追问和思考。新闻学问题域的转换指出了一条新闻理论创新的路径,也为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学术想象力。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技术酵素;问题域转换;公共新闻传播;新闻理论本文引用格式参考:骆正林.问题域的转换:公共新闻崛起与新闻理论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6):1-10.骆正林:《问题域的转换:公共新闻崛起与新闻理论创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1-10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16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姚曦 等:逻辑与本质:技术赋能的未来广告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把握转型时代广告发展的核心在于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技术”与“需要”共同构成未来广告发展的关键逻辑——“技术满足需要”。广告本质上作为一种营销传播活动,其功能在于促进商品的销售,不管技术如何作用于广告,“以传播的手段推进由生产到消费转化”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这一不变始终根植于消费社会中人的全面需要,改变的只是传播手段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技术的赋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人脑的延伸”,通过数字交互、计算处理与共享传播实现了广告感知力、沟通力与整合力的跳跃式提升,这一跃升使广告开始无限接近于“精准到达”“深度互动”“品效合一”的理想彼岸。在此逻辑下,未来广告将呈现出传播生态的“共变”、传播形态的“共创”与传播效果的“涌现”。关键词:未来广告;广告本质;技术赋能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姚曦,郭晓譞.逻辑与本质:技术赋能的未来广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6):122-131.姚曦、郭晓譞:《逻辑与本质:技术赋能的未来广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122-131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12日
其他

《现代传播》| 何晶 等:算法、公众表达与政治传播的未来格局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遵循政治传播研究的批判性建构主义路径,从公众表达的角度审视算法对于政治传播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现实运作中,算法对公众表达具有三种操控模式:屏蔽、下沉公众表达;引导、规训公众表达;伪造公众表达。算法的这种力量是基于其作为技术和权力集合体的根本属性,算法作用于公众表达的运作机制背后是技术、资本与政治之间的交相互动。这一现实将对未来的政治传播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以多元主体的平等参与为要义的现代政治传播,来自公众一方的力量前景堪忧;政治力量与资本力量借技术之力,将成为政治传播场域中的强势主体;算法技术操控下“失真”的公众表达将使政治传播的有效性受损。在中国语境下,政治对资本力量的制约将成为政治传播未来的基本面向。关键词:算法;技术操控;公众表达;政治传播本文引用格式参考:何晶,李瑛琦.算法、公众表达与政治传播的未来格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6):67-76.何晶、李瑛琦:《算法、公众表达与政治传播的未来格局》,《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67-76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11日
其他

《现代传播》| 陈先红 等:全球公共关系: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理论方法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全球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价值尺度和理论方法。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目标,检视全球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资源和战略方法,重点从战略传播方法、故事化叙事方法、跨文化公关方法、多元对话方法、公民参与方法五个维度,系统提出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话语说服力、中国舆论引导力和中国形象亲和力的理性思考和战略构想。关键词:公共关系;国际传播;战略传播本文引用格式参考:陈先红,秦冬雪.全球公共关系: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理论方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6):44-56.陈先红、秦冬雪:《全球公共关系: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理论方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44-56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10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周翔 等:中国影像故事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基于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分析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在共情、视觉语法等理论关照下,“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实践焕发出新活力。在共情策略上,纪录片采用“自我”与“他者”的双重内部视角讲述“我们”的故事,激发受众共情。在视觉语法设计上,纪录片在再现意义层面利用叙事再现生活世界,传递情感共情;在互动意义层面构建亲密关系,唤起共情;在构图意义上通过整体布局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共情力。在层层递进、彼此映照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中,“对话”被视为动态的协议过程,多元文化主体共同参与意义建构。影像故事的跨文化共情抵达要求跨文化传播者对自身的位置和身份进行“反身性”思考,在充分尊重文化“异质性”的基础上探索意义共造,确保主体间对话的可能性,同时应以对话为旨归,在跨文化际遇中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尊重多元文化的共存,呵护生活世界的“主体间性”,在深层意义上推进“共在”的生命哲学。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共情;叙事;视觉语法;主体间性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周翔,付迎红.中国影像故事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基于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6):108-114.周翔、付迎红:《中国影像故事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基于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108-114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9日
其他

《现代传播》| 邹军 等:全球计算宣传的趋势、影响及治理路径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作为一种操纵舆论的新方式,计算宣传正在全球蔓延并呈现出如下态势:信息操纵更加隐蔽与不可控;欺骗和误导更快更智能;以“巨魔部队”为代表的行动主体更趋组织化和政治化。计算宣传通过在个人层面引发“孤岛行动主义”,在群体中制造情绪对立,引发舆论偏向,然后将影响扩展至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造成政治动荡,也加剧了信息地缘政治冲突。计算宣传治理已成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待开辟有效治理的新路径,包括构建跨国合作的全球治理模式,建立节点治理与长效治理的协调机制,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社交媒体平台监管,提升打破群体沉默和压制的算法素养等。关键词:计算宣传;社交媒体;社交机器人;治理模式本文引用格式参考:邹军,刘敏.全球计算宣传的趋势、影响及治理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6):28-36.邹军、刘敏:《全球计算宣传的趋势、影响及治理路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28-36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5日
其他

《现代传播》| 张晓旭、陈素白:自我决定感与情绪易感度对社交媒体受众分享意愿的影响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剧跨屏传播与受众多屏观影已趋于主流。受众不再满足于家庭场景里的观影交流,转向社交媒体虚拟在场的观影陪伴和多元观点的话语空间。在社交媒体上,热播剧成为了舆论话题的制造者,剧情反映的社会问题被受众多次传播,热播剧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议程。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和情绪感染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N=467),选择内容卷入度、关系强度和在线社会支持来探究影响热播剧受众分享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关系强度和在线社会支持对受众分享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自我胜任感和自我归属感起到中介作用,热播剧已成为受众在社交媒体上的社交货币;情绪易感度在关系强度和受众分享意愿之间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在线社会支持和受众分享意愿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情绪敏感的人有更旺盛的分享欲;相比男性,女性受众更愿意分享热播剧相关信息。关键词:热播剧;受众分享意愿;自我决定理论;情绪感染理论本文引用格式参考:张晓旭,陈素白.自我决定感与情绪易感度对社交媒体受众分享意愿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6):132-142.张晓旭、陈素白:《自我决定感与情绪易感度对社交媒体受众分享意愿的影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132-142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3日
其他

《现代传播》| 苏米尔:交互·镜语·复眼:VR影像媒介语言的全息融合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媒介融合正在呈现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趋势。“全息”的一个重要表征即VR(虚拟现实)影像的虚拟时空重塑。VR影像的媒介语言具有交互性、镜语性以及VR影像独有的复眼性。其中,VR影像交互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的不同“梯度”,具体表现为视觉交互、听觉交互与躯体交互。VR影像镜语性呈现出典型的“共时化”特征,并由“共时性镜头”衍化出“共时性景深”与“共时性蒙太奇”。VR影像的复眼性体现了VR体验者作为主体的物理中心感与心理中心感,VR影像创作者通过空间位移、角色行动、镜头运动、自主运动的多重举措强化了主体的复眼性。此三种媒介语言特性相辅相成,生成“VR影像全息融合坐标系”。这一坐标系是媒介融合全息化进程中的一方景观,也是一座“驿站”。关键词:VR影像;媒介语言;交互性;镜语性;复眼性本文引用格式参考:苏米尔.交互·镜语·复眼:VR影像媒介语言的全息融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6):158-164.苏米尔:《交互·镜语·复眼:VR影像媒介语言的全息融合》,《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158-164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2日
其他

《现代传播》| 丁亚平 等:新时代中国电影基本格局纵论——基于对2021年中国电影发展的分析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新时代中国电影在一种流动的话语结构中寻绎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路径。声势嘹亮的主题电影创作,对奠基式的历史和具身性的人与事进行现时化的银幕复刻,在诗与史的变奏中用影像书写关于中国的故事,类型电影及其新模样,年轻一代和女性导演创作,文艺片实验性的处理,在制造新的电影结构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新的观看视角和想象空间,丰富了中国电影的图谱。中国电影批评在整体上以时代性、公共性与参与性为主,在展现批评的限度与舆论场域的治理要求的同时形构了新时代的电影舆论场域的特质。关键词:电影强国;电影格局;电影创作;电影批评;情感叙事本文引用格式参考:丁亚平,王婷.新时代中国电影基本格局纵论——基于对2021年中国电影发展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6):87-94.丁亚平、王婷:《新时代中国电影基本格局纵论——基于对2021年中国电影发展的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87-94页。END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主编:隋
2022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