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代传播》| 周翔 等:中国影像故事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基于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分析

周翔 付迎红 现代传播 2023-03-28

核心提示

内容摘要:


在共情、视觉语法等理论关照下,“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实践焕发出新活力。在共情策略上,纪录片采用“自我”与“他者”的双重内部视角讲述“我们”的故事,激发受众共情。在视觉语法设计上,纪录片在再现意义层面利用叙事再现生活世界,传递情感共情;在互动意义层面构建亲密关系,唤起共情;在构图意义上通过整体布局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共情力。在层层递进、彼此映照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中,“对话”被视为动态的协议过程,多元文化主体共同参与意义建构。影像故事的跨文化共情抵达要求跨文化传播者对自身的位置和身份进行“反身性”思考,在充分尊重文化“异质性”的基础上探索意义共造,确保主体间对话的可能性,同时应以对话为旨归,在跨文化际遇中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尊重多元文化的共存,呵护生活世界的“主体间性”,在深层意义上推进“共在”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共情;叙事;视觉语法;主体间性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周翔,付迎红.中国影像故事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基于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6):108-114.

周翔、付迎红:《中国影像故事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基于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第108-114页。





END







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传媒大学

主编:隋  岩

副主编:张国涛、潘可武

编辑部主任:刘  俊

责任编辑:张国涛、潘可武、刘  俊、杨旭东、张毓强(特约)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44号楼2层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

邮编:100024

电话:010-65779586

邮发代号:2-753

唯一官方网站:

https://periodical.cuc.edu.cn/


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

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RCCSE权威核心(A+级)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声明:

(1)本刊一律不收取任何刊发费用;

(2)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

journalcuc@163.com,本刊未委托任何网站和机构代理投稿事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