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圆圈能让你想到什么
圜丘,又称“圆丘”,元代之后也称“天坛”,是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是中华民族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记载:“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可知圜丘即周天子的祭天之所。西周时期,冬至日圜丘祭天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的礼仪制度。另外,《礼记·郊特牲》对此也有记载:“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逸周书·作雒解》则说:“乃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兆”“丘兆”即为祭坛,由此可知祭坛的位置在城市的南郊。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第二地点三号冢(N2Z3)的圜丘式祭坛。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第二地点三号冢(N2Z3)的祭坛即为圜丘式。其呈三级台阶的同心圆式圜丘,平面近正圆形,由三层以立石为界桩的阶台和坛上的积石组成,外石界桩圈直径22米。其位于遗址的南部,而女神庙正位于遗址的北部。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牛河梁遗址“坛的平面图前部像北京天坛的圜丘,后部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方基。”从红山文化的圜丘祭坛到明清北京天坛,这期间数千年的发展皆有脉可循。
从殷墟小屯宗庙宫殿区三组基址位置平面图上可见:考古学家将商代殷墟宫殿区遗址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为寝殿与享宴区;乙组为宫殿宗庙区;丙组为祭坛,有17座基址,全部位于乙组宗庙区的南部偏西位置。从汉代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示意图也可以看出,汉代的圜丘位于长安城的南郊,在礼制建筑的最南端。而通过北魏洛阳城遗址勘察平面图也可以看出,北魏时期圜丘位于洛阳城遗址的最南部。另外,唐长安城圜丘位置也在长安城遗址的南部。今北京天坛南部为圜丘式祭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天大礼之所。其北部为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举行孟春祈谷仪式的专用建筑。
从商代、汉代、北魏、唐代、明清祭坛与其所处的位置可以明确看出,红山文化以圜丘式祭坛与“北庙南坛”布局的礼制建筑模式是延续发展至今的。
本文节选自
2020年第2期《中国收藏》杂志
编辑:赵玉国 校对:子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赢取读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