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走进美学的六个阶梯

2018-04-01 风险投资研究院

这是一堂关于美学的思想盛宴,清晰地解构了美学的思维方式,深入浅出,值得每个人细细体味。


授课老师 | 王强

新东方、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

文章来源 | 混沌大学

1

美学本质:为美而美

美学,试图让我们的舌头带上眼睛。

和哲学不同,美学带来的是哥白尼式的革命。当人通过理性试图将世界客观化的过程中,它走了一个相反的路径,让世界主观化。

美学把始终没有得到重视的人体的另一个器官 ——舌头,试图抬升到和视觉一样器官的高度。

如果把人的两个主要的官能分为思想(mind)和心(heart),哲学围绕着思想(mind)做文章,美学则完全围绕着心(heart)做文章。

在古希腊人看来,灵魂中能够产生的那些非同反响的情感都来自于心。因此,美学是关于心和情感的学问。

在审美感知的世界中,核心词是适应(to fit)—— 即我们要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去适应这个世界,而不是利用和征服。

私募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小结:

为美而美,是美学的核心。

审美是最无为、最中立、最纯粹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完全靠着主观自身的纯净,而实现的。 

2

美学6问:

创造的终极是审美惊异

如何走进美学?看了那么多关于美学的内容后,我认为有 6 个核心问题:

01 心

从眼落到心,从思想(mind)到了感觉(feeling),这是一次转移。

从认知科学角度讲,要弥补认知科学的缺陷,需要美学的弥补。

当认知科学只专注大脑(brain)的时候,其实忽略了心(heart)。

02 主体

在美学作为独立学科发展起来之前,人们对美的理解,还仅仅把它当成真的一个体现而已。 

到了近代,美学将美和艺术衡量的评判尺度与主体性联系起来。 

美学认为,事物或者对象,它不再是由于自身内在美,带来的愉悦,而是由于它带来了愉悦才称之为美,把客观变成主观了。

也就是说,从主体性来说,美不是客观的,是因为他们让我们愉悦,我们才称之为美。

03 品味

品味的诞生,让美学诞生了。

它是一场革命,完成了客观世界的美,向主观世界美的彻底转换。

理性知道真,但是却不能欣赏真。品味能欣赏美,却无法解释美。

美学通过品味完成了逻辑向直觉的转变,理性向非理性的转变,而这个非理性是以情感为中心的。

04 感觉

主体性的感觉,是美学中的重要认知手段。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1.“第一次”

审美感知的本质,就是纯粹的像第一次看世界一样,充满着极大的乐趣。

所谓第一次,就是逐渐掌握现象显现的奥秘,发现世界显现的法则,清晰地感觉到一种结构,一种秩序,是一种发现现象背后本质的感觉。

2. “习以为常”

罗丹(法国雕塑大师)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美。

保持第一次,就是让每一次都变成罕见的状态。

只有这样,崇高的东西才会不断呈现,你的创造力才会不断展现。

Tips:

作为产品经理,你该如何上升到审美层面?

钱钟书先生说,通感就是感觉挪动,从视觉挪到听觉,从听觉挪到嗅觉,嗅觉再挪回其他的感觉 ——打通感官之间的界限,呈现新奇的感觉体验,这也是艺术创造力的核心特质。

什么是跨界思维?什么是跨界创新?说的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从逻辑上,看似不属于你应该关注的东西,你通过某种联想式、想象式、体验式的推移,达到看似逻辑完美的状态,其实你就完成了一次创新,或者创业。

创造最终要传递出来的终极产品,或者终极体验是要产生一种审美的惊异。

什么叫用户体验?用的更好,这不是用户体验,不是创造,只是迭代。

用户体验是根本说不出来的,终极用户体验就是审美体验 ——用户不知道好在哪,就决定要用它了。

作为产品经理,该怎么上升到审美?

如果你从来不看名画,对美术史、音乐史,对颜色、布料、材料的历史,你都没有了如指掌,你怎么可能去创造?你认为创造出新东西,但行家一看,可能2000年前就有了。

《新约》上说,“太阳底下,没有任何东西是新的”。

创新,只是我们怎么样去发现大家不屑去看的东西,或者大家已经看了,却忽略的东西,然后重新呈现出来,让大家突然觉得惊讶。

05 美与艺术

美和艺术创作是通过想象过程和呈现过程来完成的,而从审美视角来说,想象就是把不存在的东西变成存在的一种必然的过程。

人要获得自然的秘密,从来就有两种态度:

1. 普罗米修斯态度

征服者的态度,通过诡计和强迫,发现自然的秘密,比如探索者的冒险精神、科学的好奇心、实用主义等。

2. 俄耳甫斯态度

敬畏而无私欲的态度,通过旋律、节奏、和谐,参透自然。

美学代表的即是俄耳甫斯态度。要成为一个审美之人,就要修炼成这样一个纯粹的观察者——

离开我们生存的本能立场,面对自然,我们才能看到纯净的世界。

Tips:

玩物丧志,审美之人的终极之境

玩物丧志,历来大家都不认可,但这恰恰是审美之人最应该达到的境界。

“志”就是自然存在状态,本能状态,它是一种障碍,一种功利。你必须“丧志”,玩物才玩到了极点。

艺术家必须“玩物丧志”。

如果你还有点“志”的话,这个“物”就被你的“志”玷污了——

你的价值就不纯粹了,你的艺术品大打折扣,永远是被吹捧起来的,而不是真正顶天立地立在那儿,因为你的个人私欲,还在艺术品里,像波浪一样潜移默化的流荡。

所以,审美的状态要达到极致,就是面对“物”,你去玩它,沉浸其中,只为它而它,它就是你,你就是它,

当你活在它这里的时候,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独创性。

如果这样,你就成了审美之人,你就有了理智和敏感,你就打掉了傲慢和偏见,从而最终完成切进世界的认知。

06 创造

艺术创作,究竟保持什么东西才能创造独创性?

列维·斯特劳斯(哲学家)认为,当前真正威胁我们的,也许是所谓“过度交流”。 

一个文化要想活出真正自我,并能创生出某些东西,这个文化及其成员,必须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原创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己优于其他人类。 

只有在缺乏交流的条件下,它才能有所创造。 

作为一个有审美观的人,如果你的原创性是终极目标,那么你一定要有力的控制过度交流。 

在适当控制之后,往往在缺乏某种交流的情况下,你才能诞生让别人眼睛为之一亮,不同反响的东西。

3

小结:竞争是为失败者准备的

彼得·蒂尔谈创业时,说了一句话,竞争是为失败者准备的。

你天天研究阿里巴巴和百度,你已经死了。因为你研究出来,也只是跟随他,他的全部过程你并不知道。

在认知架构更高的地方,玩出与别人不同的东西,这不仅是你生命维持的标准,也是你的创造性诞生的方式。

当你以一个艺术家的姿态经营企业,才能让企业活的更久更长。

美必须拯救真,真必须拯救美,在这一双重救赎里,知识得以实现。(Beauty must save truth and truth must save beauty. In this double salvation,knowledge is realized )

—— Giorgio Agamben(吉奥乔·阿甘本)

艺术可视为是人对自然神秘创造行动的“延伸”

—— Pierre Hadot(皮埃尔·阿多)

用艺术家的眼睛来打量宇宙,就能从美中看出优雅,从优雅背后看到善。

—— Henri Bergson(亨利·伯格森)

私募基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弘锦科技信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及大型商业银行等专业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注册并为广大股权投资机构提供理人登记、基金备案、基金托管、份额转让撮合交易等专业、高效的咨询与服务。


服务热线:

0755-82800262、18620384053 高女士

服务邮箱:

gaojj@cvcri.com


长按指纹

立即咨询


更多优秀资讯、专业财经新闻,敬请期待本公号持续播报。

读者投稿请联系:yusf@cvcri.com

人才应聘请联系:hr@cvcri.com

商务合作请联系:gaosy@cvcri.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