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天目丨西南大山里孩子们的影像

2017-10-26 中国摄影报

2013年春节前,苏州市相城区摄影家协会组织策划了“把苏州带回家——相城区摄影小使者行动”的公益活动,从苏州外来打工人群的子女中选出10名,赞助赠送了10台相机,一对一师徒结对,并精选学生60幅作品在苏州市图书馆举办了展览。

文婧(女,仫佬族,11岁,贵州省麻江县龙山镇) 摄


且沙么吃雷(男,彝族,11岁,四川省布拖县依作老哈村) 摄


且沙尔拉(男,彝族,12岁,四川省布拖县依作老哈村) 摄

之后数年,相城区摄影家协会志愿者数次前往这些留守儿童所在的贵州省和四川省,赠送学习用品和摄影器材,手把手给孩子们传授摄影知识,为百姓免费拍摄全家福,创建摄影基地,推介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等。


今年9月,孩子们清新质朴的作品被带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小朋友们的梦想和大朋友们的期冀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陆光美(女,畲族,12岁,贵州省麻江县龙山镇) 摄


且沙么里外(男,彝族,12岁,四川省布拖县依作老哈村) 摄


杨富贵(男,苗族,11岁,贵州省麻江县龙山镇) 摄


陈兴月(女,仫佬族,12岁,贵州省麻江县龙山镇) 摄


相关

评论

龚刚/文


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摄影人,一路走来,总觉得除了自己的创作拍摄、服务会员外,还少了点什么。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经济较发达的一个城市,吸引了无数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其中很大比例来自边远山区,如今在苏州打工置业,为苏州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力量,而他们的儿女留守在家乡,思念之情、牵挂之心可想而知。我在工作中每天都要接触到很多这样的打工者,总觉得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在5年前,我策划、发起了“全家福拍摄行动计划”与“进大山扶持留守儿童”公益摄影活动,活动在苏州摄影界得到了热烈响应,5年来,参与这两个公益活动的摄影志愿者达600人次。


5年里,苏州摄影志愿者们为打工者拍摄全家福累计5万余幅,以慰他们和家人的思念之苦;5年里,我们分别在贵州、四川大山里的3所学校建立了摄影采风和支教基地,成立摄影兴趣小组,为留守学生提供了56台数码相机,志愿者们分批次远程支教12次,并两次在苏州为留守儿童的摄影举办了公益展览;摄影兴趣小组的活动和展览的举办,大大激发了山里孩子的学习热情,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的生活带去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有些孩子因为长期不在父母身边而性格内向甚至孤僻,摄影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活力之火,让他们开朗活泼起来。看到这些变化,我深感慰藉,我们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每年的大年初二,我们都要迎着远山的呼唤,踏上那里的村落、山寨,去看望摄影小伙伴们,指导他们的拍摄,而山里老乡对我们纯朴热情的欢迎,总是让我们感动、难忘。


9月19日,由摄影家、评论家、策展人孙京涛担任学术主持的《天目》公益摄影展参加了第17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展览的60幅作品均为我们5年来扶持的留守儿童所摄,这些作品通过孩子的眼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成年人难以觉察的世界,扑面而来的童真、清新,直抵人的心灵。11岁的大凉山孩子且沙尔拉拍摄的《天目》还获得了大展的“新蕾奖”。


精彩的摄影作品源于生活,来自生活,我深深体会到,在为大家服务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自己的创作,五年来,摄影志愿者们在服务百姓时所创作的许多作品在国展及国际影赛中屡次获奖,成为了摄影志愿者们更好地为民服务的一种激励。


5年时间,弹指一挥,在付出与收获中,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公益活动的经费来源于文联的支持,企业的赞助以及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我们的摄影志愿者公益活动在路上,我们会一直做下去,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获益。


且沙尔拉(男,彝族,12岁,四川省布拖县依作老哈村) 摄


且沙尔拉(男,彝族,12岁,四川省布拖县依作老哈村) 摄


李先美(女,瑶族,11岁,贵州省麻江县龙山镇) 摄


杨桂萍(女,畲族,12岁,贵州省麻江县龙山镇) 摄


童真的眸子里  没有美丑——孙京涛


他没有听见我叫他的名字,

他听到了我走近的脚步。

于是抬一双好奇的眸子,

定定地看向我。

一穹湛蓝,

或者,两丸宝石。

那层悠悠的蓝,如同上帝的灵光,

从他的眸子,径直扎进我的心,

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

我抱起他,连同他小手里脏脏的一块泥巴

以及,

满胸满怀满脸的凌乱。

        

孩子,

用脏脏的小手和湛蓝的眸子,

把我带回童年。

在童年的眸子里,

无所谓美。无所谓丑。

一切的遇见,

都是上帝赐予的恩典

——拥抱,喜欢,

让遇见的欢欣浸入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于是,苍耳草叶清清的鼻涕甚至狗狗的粪便,

沾上衣,爬满头,蹭一脸。

        

十二岁,

是的,就是十二岁。

他开始懂事,

他知道了美丑爱恨,

可他的双眸再也泛不起蓝色的涟漪,

乌黑的瞳时常抹过长大的忧伤。

那双无分别的眼,

不在了。

那颗无分别的心,

不在了。

俗世的比较砌起了高墙,

拘禁了行为,规定了梦想。

我只能绝望地猜:

他会如我一样,

用未来的一切生命,

寻找那层湛蓝,

直到永远。



文章选编自《中国摄影报》·2017年·第80期·8版



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中国摄影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