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迎接新航季!开启秋日红色研学之旅——重庆站

苏南硕放机场

忆往昔


红色之旅


“渝”

重庆站

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

中国 · 重庆

重庆,作为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有着不少抗战和中共革命活动有关的历史遗迹。当年十万工农齐踊跃,汇成浩荡的革命洪流,如今红色经典遍布,成为了世人抚今追昔、回望初心的圣地!

念潇潇过往,忆往昔峥嵘,跟着小编一起重温这个遍布伟人足迹的革命城市吧~

红岩革命纪念馆

沿着红色航线   探寻红色故事

地点

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

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与红岩村13 号、曾家岩50 号、桂园、《新华日报》旧址毗邻,它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因业绩卓著,故设馆加以纪念。

#历史背景#

△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作为中共代表的周恩来,以及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叶剑英、王若飞、邓颖超等同志也相继抵达,组成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当时的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都设在红岩村。1945年,毛泽东同志从延安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43天内,也住在红岩村13号。因此,当年的红岩村成了举世瞩目的政治活动中心。

△ 红岩村-毛泽东办公室

#红岩精神#

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

“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

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

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

#精神解析#

△ 《沁园春·雪》

红岩精神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红岩精神贯穿于南方局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在国统区充满艰难险阻的斗争历程之中。红岩精神的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连,与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处的特殊环境、所进行的特殊的斗争紧密相关。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示和升华。



歌乐山烈士陵园

沿着红色航线   探寻红色故事

地点

重庆市沙坪坝区烈士墓政法三村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设在国民党“军统”特务重庆集中营(1939~1949)和“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1943~1946)的旧址、1949年“一一·二七” 政治大屠杀的发生地。1954年修建了烈士公墓和烈士纪念塔。1956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修建陈列大厅,对公众开放,定名中美合作所重庆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1984年改现名。

#历史背景#

△ 杨虎城

在抗战时期,这里是特务机关“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和国民党军统集中营所在地。1939年,国民党军统局用重金购买原四川军阀白驹在歌乐山的郊外别墅白公馆,霸占渣滓洞煤窑,将其改为监狱,同时还在这里设置多处秘密囚室,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秘密集中营。这里曾囚禁过爱国将领杨虎城、新四军军长叶挺、著名的共产党人罗世文、车耀先、陈然、江竹筠等。重庆解放前夕的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军统局在这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0多名革命者恨饮枪弹,壮烈捐躯。

△ 渣滓洞

#小萝卜头#

△ 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

1941年,宋振中出生于江苏邳州。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被带进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八九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

沿着红色航线   探寻红色故事

地点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虎头岩村86号

△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

△ 新华日报总馆现貌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又名《新华日报》总馆重庆旧址,位于渝中区化龙桥虎头岩村86号,占地面积约950平方米,由5栋竹木、土木结构楼房组成。建筑群依山而建,沿山势自下而上依次为医务室、职工服务区、排字房、记者办公室、铸字房、印刷编排室,最高处是社长室和总编室。在陈列馆中,还有一处封闭倒塌的防空洞,该洞是为躲避日军轰炸而挖建,刊有周恩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题词的《新华日报》,就是在这个防空洞印刷的。

△ 周恩来总理

#历史背景#

△ 新华日报营业部现貌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历史见证,也是抗战大后方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运动的历史见证,更是当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它与红岩嘴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一起,被合称为“红色三岩”,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部分沦陷区的一盏明灯和开展统战工作的主阵地。

△ 皖南事变后 ,周恩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也是通过《新华日报》向着全社会发出呐喊。



周公馆

沿着红色航线   探寻红色故事

地点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支路曾家岩50号

周公馆,即曾家岩50号周公馆,坐落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的东端尽头,占地面积364平方米,建筑面积882平方米,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城区的办公地点,南方局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和党派组均设在这里。

#历史背景#

△ 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员会

1938年冬,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后,为便于工作,周恩来同志以个人名义租赁这幢房子,作为中共南方局在市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周公馆是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叶剑英、王若飞、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八年抗日此栖身

“三打维支”笑语新

戴笠为邻居在右

总看南北过门人

——董必武

△ 周公馆内景陈设

“门内有国民党高官,门外有军统局特务,这就是周公馆复杂甚至是险恶环境的真实写照,在如此危险复杂的环境中,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党的领导人却从容不迫,在敌人的眼皮下纵横捭阖,有力领导了国统区的斗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显示出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极高的斗争艺术。”很难想象,漫长的8年中,国共两党上层人士同进一个大门,同住一个院落,虽几无往来,却也相安无事,这是多么有趣的画面?却也不失为国共合作期间的一段佳话。



桂园

沿着红色航线   探寻红色故事

地点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65号

桂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65号,毗邻重庆求精中学,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大门临街。1939年张治中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一处主任(分管军事)时租下的。迁居入住时,张治中亲手种下桂花树,并启用父亲“桂徵”名字,将此小院命名为“桂园”。

#历史背景#

△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出席抗战胜利庆祝酒会。

桂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将军公馆。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将桂园让给毛泽东使用,毛泽东与周恩来白天常来这里办公和会客,著名的《双十协定》就在桂园客厅签署。

△ “双十协定”签署地-桂园会客室

1945年10月10日,《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在桂园会客室签署,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求和平、求民主、求民族复兴的诚意和决心,也让重庆谈判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沿着红色航线   探寻红色故事

地点

重庆市铜梁区民主路64号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391高地战场上,为了顾全整个战局,视纪律重于生命而勇于献身的中国 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邱少云而修建的。纪念馆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公园凤山之巅。1962年10月开馆,现对外免费开放。

#历史背景#

图源 | 环球网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个熊熊烈火中永生的名字——邱少云,他“纪律重于生命,用生命诠释忠诚”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并产生了深远影响。2009年9月,邱少云烈士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邱少云被烈火烧身后留下的棉衣残片

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战役的胜利,邱少云烈士承受烈火焚身之痛,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没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陈展柜内,存放着燃烧过后仅剩的巴掌大的军衣残片,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仿佛还能听见它在静静地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那段往事。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沿着红色航线   探寻红色故事

地点

重庆市开州区北环路781号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地处重庆市开州区城北盛山半腰。1992年12月4日建成并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

△ 邓小平题写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 邓小平题写的《刘伯承同志故居》

后经两次改扩建,纪念馆现占地60亩,由主展馆和东西部景区组成。主展览馆分内外两进院落,内院为陈列布展厅,共有展厅6间,以回廊相连。馆内的陈列布展按历史轨迹,分为“壮志英华,从戎救国”“土地革命,屡建奇功”“烽火抗战,尽显神威”“解放战争,功勋卓著”“开国元勋,再铸伟业”“一代名帅,风范千秋”等六部分,展线长达520米,陈列着珍贵实物和文献资料358件、图片630张,辅以声光电科技手法,生动再现了刘伯承元帅伟大光辉的一生。

△ 刘伯承使用过的左轮手枪



其他景点推荐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杨闇公故里景区、龙潭古镇赵世炎故居、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

部分图文资料来源:

共产党员网、重庆生活情报局、光明网、环球网、网络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