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颐股份CEO李志的离经叛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我是李志,我为京颐代言。”5月下旬,CHINC2014在大连落下帷幕,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颐股份”)董事长兼总裁李志博士帅气的大幅宣传画和视频,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和他的“光辉形象”一起映在观众脑海中的,还有“3年投入2亿元免费帮助600家医院建设掌上医院”的豪言壮语。
对于讲究低调、过惯了紧巴巴日子的中国HIT业来说,京颐股份的做派,张扬着“离经叛道”的个性。是什么让李志博士如此“狂妄大胆”?掌上医院真到了“烧钱圈地”的时候吗?
京颐股份显然是有备而来。在本次大会上,一进入会场,一眼便看到京颐股份的展区。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此次京颐股份主要展示四大业务:移动医疗、物联网、HRP、掌上医院,这些都紧跟着当下热门的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从一家专注于院内移动医疗的公司,瞬间变为包罗万象的企业,京颐股份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任何市场,守已经守不住了”
“现在这个行业,守业越来越难。”参观完今年的CHINC的展会后,李志博士发出这样的感慨。
“2004年,我就开始了创业,到今年刚好是10周年。” 李志博士回忆起京颐股份创业历程时告诉HIT专家网记者,“京颐股份在2009年以前不叫京颐股份,而是2004年就注册的‘睿林’。”
创业之初,李志博士就和大学同宿舍上下铺的同学汪建华商量具体做什么产品。当时他们看中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手术麻醉,一个是移动医疗。后来,汪选择了手术麻醉,成为麦迪斯顿公司的副总裁;李志博士则瞄准了“移动医疗”这个市场。用他的话来说,“这在当时还是一个蓝海市场”,十年之后再来看,京颐的移动医疗方案已经涵盖从移动护理到护理文书,再到护理质量管理、护理绩效等,包括其自主定制的电子床头卡等,移动医疗的业务一直在往深处延伸,越来越趋向于精细化。
“不过,这更是一个典型的从蓝海到红海的市场。”十年后的今天,李志博士感慨良多。现在,他坚信一条:任何看起来不错的医疗IT细分市场,在市场环境越来越透明的当下,守是守不住了,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为此,每年京颐股份都要推出新的业务线。
2009年开始,李志博士开始瞄准另一个“蓝海市场”——物联网。京颐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是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多个应用场景,如医院室内定位、资产管理、婴儿防盗等。
“综合考虑,京颐股份最后选择了ZigBee技术,避开Wi-Fi和RFID的不足。这也是一个比较折中的技术路线。”京颐股份的执行副总裁邵华钢博士说。他分析,Wi-Fi是一个高速网络,有高功率、高耗能的特性。首先考虑的是,标签、便携式设备等电池寿命是瓶颈问题;其次,Wi-Fi信号容易受阻挡,导致定位精度偏差比较大;再者用原来的传输网的AP部署定位,需要对AP的传输位置及其布局进行调整,费时费力。无线定位方面,用的比较多的还有具有低速、低功耗的无线射频技术,即RFID。但用于定位,存在距离近、布线成本高等缺点。邵华钢博士介绍,京颐股份在无锡101医院新建的整栋大楼都布局了ZigBee网,将来院内的所有资源都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在不同楼层之间设置辅助频段,实现信号的无缝切换。在将来,甚至可以实现对医生的定位,追溯其活动轨迹。
2012年,京颐股份收购杭州慧众,开始其HRP之旅。杭州慧众从2007年开始做部分军队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在HRP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和经验。2012年,京颐股份将其收购后,经过一年多的整合,从原来只有十个人的团队扩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人,HRP也从原来的三个模块发展到现在的八个模块,涵盖了人、财、物的全面的HRP系统。
2014年,掌上医院瞬间红遍大江南北。京颐股份不甘落后,参股上海趣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趣医网络),推出了“去医院”(掌上医院quyiyuan.com)业务,成为京颐股份的合资品牌。李志博士介绍,京颐的掌上医院是一个个性化产品,每个医院有不同的接口,支持每个医院不同的功能和不同医院之间的切换 。所有患者只需下载同一个APP,即可在不同的医院使用,免去每去一个医院就下载一个App的麻烦。此外,京颐股份掌上医院信息系统分为院内和院外,院内的版本则是交付给医院,院外的还是由趣医网络运营管理。这也是其区别于大多数掌上医院的地方。
京颐股份推新产品的节奏,仍在继续。李志博士透露,京颐的第五块业务将是和数据相关的。未来的数据将会非常的丰富,包括掌上医院、HRP平台将会积累大量的数据。“数据的利用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但是一定要落地,否则很难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
最困难的时期,李志博士变卖了三套房产
这家自信满满、快速扩张的企业,其实也才刚刚走出最艰难的创业时期。“京颐股份的创业团队最困难的时候是2004年到2010年这段时期。2004年创业完全是靠自有基金,期间业务收入每年也就几百万元,到了2010年也还没有超过1000万。这6年间,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公司的发展。”回忆起这段时期,李志博士苦笑着说,“那段时间,是所有创业者都必须经过的一段‘想跳楼’的时间。”在最困难的那几年,李志博士甚至把自己在京、沪的三套房子都卖掉了。
“十年磨一剑,‘剩’者为王,”李志博士感慨道,“这些年能坚持下来,很大一部分是靠自己坚韧的毅力,就是想带着这个理想坚持下去。”
2012年,京颐股份做了第一轮的PE(私募股权投资)。2013年,软银中国(SBCVC)和鼎辉创投(CDH)相继投资京颐股份。
细看就会发现,京颐股份的每一块业务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京颐股份选择新业务的标准是在未来2-5年内,在这个领域能够有快速的发展,在当前一定是蓝海中的蓝海;同时,有利于拓展延伸原有业务。”李志博士说。
2009年之后,京颐股份开始施行“每年增加一块新业务”的策略。通过移动医疗的利润来做一些尝试性投入,不管每年收入如何,对新业务的研发投入每年都在收入的6%以上。
“10年之前,谁也不会预想到移动医疗会有今天的格局。京颐移动医疗在2010年之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11年以后,才逐渐开始盈利;物联网从2009年到2012年仍然是亏损;HRP在2013年还是亏损。至今,这几块业务都已实现盈利。”李志博士坦言,“每块新业务都经历一个发展的时期,但公司的业务是成梯队的,每年的复合增长率都保证在50%以上。”
李志博士认为,京颐股份能有如此快速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行业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则是受益于京颐持续创新的业务结构。“京颐股份是以成熟的业务支撑新业务的发展,和同行之间保持着错位的竞争,并确保具有新的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
观望可穿戴设备
每一个新业务的开拓,李志博士及其团队都经过缜密的论证和思考。对于这两年已经炙手可热的“可穿戴设备”,京颐股份也有涉足。邵华钢博士早在2006年就带领一个团队进行可穿戴设备的研究,前后投资大概100万元,原型产品也研究出来了,但最终没有推向市场。
“老百姓会不会真的为这些新兴设备买单?”李志博士对可穿戴设备保持着一份冷静。
邵华钢博士认为,目前市场上可穿戴设备主要有测量血糖、血压、心电以及运动手环等。除了心电需要专业的知识才能看懂,血糖、血压、心率等指标,通过简单的数字判断就可以知道高低。大量的数据不断地上传,有什么研究意义?对家庭健康价值又是什么?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
“每年一个新业务”
李志博士的进攻策略,来源于创业者的深度危机感。
“医疗IT的创业是非常困难的,特别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充分对称的年代,一个好的点子立刻就会带来无数的竞争,守业也变得异常艰辛。”李志博士对当前医疗IT公司的现状如是说。
“京颐股份一直以来都给团队灌输一个理念:在这个行业里要有持续的危机感。所以,在京颐股份内部提出一个口号,‘每年一个新业务’,并且这个新业务的市场一定是蓝海,为未来3-5年而准备。”
李志博士说,医疗IT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领域,就像掌上医院,忽如一夜春风,无数新的公司就起来了。移动医疗是京颐股份比较成熟的板块,如今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怎么保证京颐股份在传统领域的竞争力?如何持续创新?”作为公司的CEO,李志博士也一直在思考公司该如何发展的问题。
“移动医疗未来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在这个领域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充分,强势参与竞争,这是守业;同时,以攻为守,确保在产品和服务上持续创新,保持组织活力。”这是李志博士的答案。
就像2000年到2006年,到处都是HIS公司,生意甚是红火。但如今,很多当年大红大紫的HIS公司现在没落了,而有危机感的HIS公司则是持续创新推出新的产品,日子越过越好。所以,李志博士一直强调说,京颐股份一定要记住前车之鉴。京颐股份从2012年开始提企业内部二次创业,通过二次创业,保持团队及组织的活力,这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基础。
李志博士不否认,多元化的格局,对京颐股份团队管理和产品运营都带来极大的挑战。为此,每次开始尝试新的业务,李志博士要求高管团队要首先学习,把自己变成新领域比较“懂”的人,然后再从市场上去找在这个领域做的比较深入的人才,确保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
李志博士告诉HIT专家网记者,京颐股份需要一个更高的平台,2014年4月京颐股份已经完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成为一个公众企业是京颐股份未来的战略目标之一。
最新鲜的医疗信息化资讯,不一样的专家视角,尽在HIT专家网!
欢迎您和朋友们扫二维码分享HIT专家网官方微信订阅号:HIT1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