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服务不应只针对个别医疗场景使用,而是能随时随地向院内外延伸。
衡反修:台湾地区HIS系统的九点借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主任 衡反修
八月初,在由HIT专家网、福建省卫生医疗行业计算机用户协会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医院信息系统创新与应用论坛”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主任衡反修全面详细地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对我国台湾地区HIS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提出了台湾HIS的九大可借鉴之处。
为什么要借鉴台湾HIS
1998年,衡反修作为项目经理开始参与北大肿瘤医院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建设,并有机会接触到台湾地区的HIS系统。原来早在1996年,当国内自主研发的两大医院信息系统即军惠系统和众邦慧智系统刚起步时,IBM就用品牌打入了中国市场。IBM与国内几家大型医院完成了签约,但考虑到直接引进欧美系统并不适用,后来选择引进IBM与台湾地区某家大医院合作开发的HIS系统进行改造和落地。
“当时我们是从零起步,而台湾已经建设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是积木式的框架结构,这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我们的理想架构,那时台湾HIS已有很成熟的医生工作站,包括门诊预约、预交金、一体化就诊卡还有药房前置摆药等,许多理念很先进。”衡反修如是形容初识台湾HIS时的感受。
从1998年一直到2005年,由于IBM决定剥离HIS业务,所以在2005年,北大肿瘤医院更换上线了军惠系统。后来,衡反修团队又先后两次赴台湾进行考察,特别是在2014年,北大肿瘤医院的一个分院专门请到台湾团队做拓荒管理,在2015年又请到台湾地区某知名信息咨询机构对该院的全院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整体信息咨询和规划。
据衡反修介绍,台湾地区将近有2万家医疗机构,其中,大型医院有500-600家左右,服务全台人口2300万-3000万,与北京人口相当,其整体医疗水平比较先进,能辐射到亚太地区,全世界排名在前200名的医院中,台湾要占到14家。
“台湾地区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从80年代初开始起步,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在90年代中期开始时他们就很成熟了,小型机已经遍地都是,而我们则刚刚起步。”衡反修进一步介绍,从2012年起,台湾地区的2200多家医疗机构已经实现了电子签名,134家医院实现了区域影像共享,并且实现了台湾全岛的电子病历共享和互联互通,信息服务用户满意度普遍很高。
医疗信息服务无处不在
“总体来讲,台湾HIS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非常细致入微,医护患都觉得易用、适用,已经实现了医疗流程从电子化作业、数字化作业过渡到大量移动化作业,医疗信息服务无处不在,不是针对一个场景使用,而是能随时随地向院内外延伸,这也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基于多年对台湾地区HIS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衡反修从九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台湾HIS的可借鉴学习之处。
一是一体化的架构。“一体化架构是我们最早设想的,类似企业的ERP,台湾医院的HIS架构前后贯通,非常便捷。”衡反修表示,国内的医院信息系统一般按照电子病历、LIS、PACS,HRP等来划分,而台湾的HIS系统则包含了临床管理、临床服务、患者服务以及后勤、医政管理等各类信息系统,且基本为一体化架构设计。一体化的架构带来的是效率的提升,比如,台湾地区某集团医院全院财务人员只有七个人。
二是注重患者隐私保护。2012年,去台湾医院考察时,北大肿瘤医院一位领导看到,当地医院叫号系统中患者名字中间作了划圈处理。回来后马上借鉴落实,这样既保护了患者隐私,也没有出现之前预想的叫号混乱局面。另外,对于科研数据的管理,具体如何给到医生去应用,台湾医院有严格管理规定,一方面患者有权处理自己的数据,在入院时先签知情同意书,另一方面在授权给科研人员使用前,包括数据查询和利用全部要做脱敏处理。
三是移动化应用。在台湾医院,虽然微信不常用,但并不影响其移动化处理,移动不是被当做新业务,而是被当做新工具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包括患者挂号、分诊、收费、随访、照护等各种移动化服务被深入应用到各种细微处,比如对于移动护理车的应用,台湾医院多年前就已普及。
四是物联网或智能化工具的广泛应用。衡反修列举了两个台湾医院的应用实例,一是智能体重器,患者持有RFID卡或RFID腕带,患者测量体重时感应RFID识别卡进行病人身份识别,姓名及体重等各种信息显示与平板计算机以及院内信息系统相连,利用无线网络将体重信息上传至后端主机;二是是智能听诊器,可以进行复听,后期也可以作为复诊来使用。
“利用智能化设备嵌入到医院信息系统中做移动护理等服务,虽然都是看似简单的小应用,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把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几米的问题都解决了。”衡反修说。
五是电子病历共享机制。台湾地区的做法是只在其卫生管理部门(卫生署)统一建立患者主索引,电子病历数据则分布存储在各个医院的前置机,如患者从A院转到B院,患者可授权并申请从A院调取电子病历供B院的就诊医生查阅,同时在经授权后,患者电子病历也能存储在就诊医院以供下次就诊使用。
这一做法有三点好处:首先保护了患者隐私,其次是提升了分布式传输效率,保证了医院之间的权限对等,再次是卫生管理部门的架构轻盈同时也避免了数据泄漏责任。
六是专科化建设。“专科化是一个必然方向,比如专门汇整针对肿瘤病人的治疗信息,说来简单,其实每一步都要进行整理。”衡反修表示,站在医生的角度,作为整个诊疗过程的主体,医生想看到的患者信息并不是现在简单的患者360就能满足。“我们过去把病人的所有信息都呈现出来,解决的是从过去医生看不到信息到现在看的全的过渡,而未来医生是要看到想看的信息。”衡反修举例表示,比如患者在化疗前,患者体征是否能达到化疗基本条件,只把与之相关的指标推送给医生,而无需把患者所有检验单都推送给医生,这为医生节省了大量时间,真正做到辅助临床。
七是医疗安全。衡反修分享了台湾医院的两个实例。
一是用药安全,包括用药指导、药品外观核对以及患者用药信息查询及提醒。“在台湾医院非常普遍,他们把药片、针剂等外包装和内部情况都进行拍照,护士按照大小比例等很容易核对。同时,外包装上有条形码,患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查询服用频次、注意事项等,这种跨医院围墙的提醒保证了用药安全。”衡反修说。
二是检查安全。患者危急值提醒已经从过去的手工记录到能够传递信息,但信息不应只推送给患者的主治医生,其实更应该推送给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相关责任医生,比如患者做检查时,应该把危急值提醒推送给检查科室,检查医生能马上知晓该患者在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或判断是否继续检查还是延期。
八是人才团队和信息服务建设。台湾医院大多有专门CIO制度,CIO为专职副院长且多出身于咨询部主任或临床部门。“最重要的是,他们的CIO都是专职做信息化,这不仅能强化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保证人才引入和资金投入,同时也能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衡反修表示,台湾大部分医院的核心系统都是由自己的IT团队开发,工程师数量一般为40-50人甚至100人以上。
“强大的自我开发能力保证了临床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和细致性,这是我们的医疗IT公司提供的一对多家甚至几十家的服务模式所无法实现的,特别是他们很多CIO在大学里兼职医学信息讲师,这既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医院信息化情况,又能在教授过程中提早物色需要的人才。”衡反修说。
九是HIS的迭代升级方式。一方面是升级频率,由于工具的更换、需求的增加以及架构的重大变化,台湾医院的HIS平均在8到10年会进行一次大型升级。另一方面是升级方式:第一种是完全自主设计和开发,由于系统熟悉,可以新旧系统同时使用,逐步迭代;第二种是自己做详细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委托第三方IT公司开发公测,然后再升级使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源代码交付给医院,知识产权也归属于医院,从而继续保有医院信息的发展主动权。
总结而言,衡反修认为,台湾医院信息化有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医院作业行业流程的数字化措施;二是要大力发展医院内部移动化的医疗信息服务;三是让医疗服务无处不在,善于利用信息整合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医院以外,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医护服务。
HIT专家网∣最新鲜的医疗信息化资讯,不一样的专家视角
微信:HIT180com
投稿: public@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