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春走基层·新征程 奋斗正青春》王泽:穿越时空 对话文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赤峰时政民生

有人说,他是在修复时光碎片。有人说,他跟文物在一起,生命被延长了。他曾参与过武安州辽塔的发掘与修复,也曾修复过壁画、陶器、瓷器,他穿越时空与文物对话,他就是敖汉博物馆副馆长王泽,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新征程 奋斗正青春》我们一起聆听王泽的故事。



在敖汉博物馆,王泽正在对一副辽代壁画进行修复。他将壁画背面进行清理,将残缺部分用石膏补齐,等壁画完全干透,再进行制作背板、装裱等工作。如此,一幅壁画才能展现在大家眼前。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修复过程中,如果说我们在背面用石膏把它全部补起来,比如说缺画面的地方,有漏洞的地方,必须用石膏补它,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漏洞,我们也要必须填充石膏,不然的话,我们在做玻璃钢胶背板时可能胶就会从这个漏洞渍到前面去,这样我们在整理画面的时候,可能对画面就有了很大的破损,因为这个胶它的粘度比较大,粘着布以后这个布也不容易揭掉,所以说画面受损。



王泽告诉我们,起初壁画背板的处理与现在不同,都是整体使用石膏,壁画重量不容小觑。一次他发现玻璃钢胶柔韧性强、附着力强,就跑到玻璃钢胶生产企业进行研究,没想到效果不错。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我们后期进行这个壁画背板的处理就采用了新的方法,就用玻璃钢胶,这个玻璃钢胶,我们一般的壁画可能刷三层,最多大的画刷四层,一般情况下都刷三层,这样的话,整个壁画的面就薄了,重量也减轻了,这样便于展览便于运输。



在王泽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两幅运用不同背板、高度相差约七八十厘米的壁画。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你看这幅画,看着也不怎么大,这也就是高是1m,宽也就70cm左右,这是用老的方法,做的是石膏背板,这画比较厚,它的整个画面厚度超过了画框了。所以说,虽然这幅画不大,但是很沉,大约得有百十斤的重量,等到咱们原来揭的那幅壁画比如说这个野炊图,你看这个面积很大,但是咱们用玻璃钢胶以后,它就非常薄,非常薄以后画面的重量也减轻了,所以说虽然这么大的画面,也就是它的一半的重量。



文物也像人一样会衰老,修复文物就像是给人看病,王泽能做的,是尽可能地减缓文物衰老,让时间走得慢一些。在与王泽交谈过程中,我们得知,壁画修复工作中最难的部分是揭取壁画。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以前揭取的壁画,从技术方面可能要传统一些吧,就说这个揭壁画基本上是往下撤砖,有的是带着地障,这个壁画面,咱们一边烀石膏,有的就带着砖了,所以这个壁画面儿比较厚重,从运输各方面它都不方便,包括以后修复这方面。



一些辽代壁画破损严重,王泽必须要一步步把它们揭取下来。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让壁画破损的更为严重。为此,王泽在壁画揭取方式上进行了多次改进。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就是选中了画面以后,往上贴这个棉布,贴棉布等到棉布干了以后直接往下揭取,这在揭取过程中可能也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你不是一下子就把它扯下来了,可能当中有些草根,树根的连接点,我们用薄的铁片铁板在它的背后给它铲开,这样画面就揭下来了,这样揭的画面可能就是轻薄。



与我们想象中的有所不同,辽代壁画的修复要做的是让文物保持现状,而不是通过修复改变它原来的样子。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这是一幅野炊图,也是比较完整的,保存人物各方面也是比较全的了,只是在它缺的空档,你比如说这个部位,我们用石膏补的,后期我们又画了点颜色,包括这,壁画的笔道呀,人物的脸部什么的,我们都不能随便进行修补,因为失去了原来画像的意义了。



每一件独一无二的藏品都是历经千难万险重现世间,面对其中的困难和挑战,王泽一直用一颗匠心沉浸在如何解决问题之中。时间是壁画最大的敌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壁画的损毁状况会越来越多,还可以保存多久?谁也无法准确回答。但王泽等文物保护、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存在,给了这些辽代壁画一个更好的未来。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到现在为止,整个辽代壁画我们已经达到了80幅,已经修起来的就有70多幅了,现在还有10来幅正在修复过程中,2021年我参与了这个壁画的揭取工作,一共揭取壁画12幅,因为这个壁画是辽代壁画,不易久存,因为它是个破损的东西,所以说我们要在2022年再继续把这个壁画进行修补,争取在近期或几个月内把这个壁画修复完成,使它能够进入展览馆与广大的观众见面。 



对王泽来说,几乎没有他不擅长修复的文物。别人都是专攻一项文物,他却是一个多面手,陶器、瓷器、壁画他都能修。生命垂危的文物到他手上能起死回生,恢复生机。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今天修的这是一件陶器,这是一个红山时期的陶罐,这个是夹砂陶,和一般的泥陶不一样,修这种罐的时候一般它的缝隙也较大,缝和缝之间有堆的泥土,还有些泛碱什么的,这都不严实,所以说咱们在修复的过程中还要剃除缝隙里的碱壳泥土这些东西,剃好以后,这就能对严,这是修复这种陶器。



陶器每一个碎片都独一无二,挑选、清理、拼对、粘接,修好一件文物要花费好长时间。在清理过程中,王泽一边刮,一边还要做“选择题”,深度如何,力度怎样,不敢有丝毫马虎。拼对陶片是对技师观察力、分析力和经验的考验。王泽说,陶片初看起来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它们是有区别的,为此他可以找到每一片陶片的位置。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一错偏就对不上缝了。如果对的时候,你大致看着像就抹胶了,结果一粘,你粘不严,完了你这块儿粘不严下一个它还是错,错多了以后合不上了,就是说这个罐儿,你就粘不上了。



修复的最高境界,不是“焕然一新”。王泽解释,保护性修复是要保持文物本身含有的完整信息,既要留住沧桑,又要留住“伤痕”的过往。修复陶器多年,王泽仍然对眼前这些被时间和泥土层层覆盖的破碎陶片保持着热爱。一件碎成几十块的陶器,在王泽手里能恢复本来的形状,它修复过的陶器也被内蒙古博物院、赤峰博物馆收藏。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从成立博物馆以来到现在,咱们粘对的修复起来的大约在500件左右,有的坏的比较碎,但是还有部分可能需要修复的还有,瓷器估计有200左右件吧。



这些年,王泽也修复了很多瓷器。他说修复并不是为了让人鉴赏点评,而是为了尽可能真实的还原过去,展示这段历史曾经以什么样面貌呈现。2021年,王泽还参与了武安州辽塔的发掘与修复。武安州辽塔是现存辽塔中始建年代最早、最具有辽代早期建塔特色,并且仅存的空心式砖塔。王泽告诉我们,他们从2021年4月开始发掘,陆续发现了塔台一、二、三期的建造风格和一期砖雕艺术品的建筑形制,根据一、二、三期的堆积,分析出三个时期的维修年代。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一期的塔台是勾云纹,也是为八角形的一个塔台,应该是须弥座状吧,保存的,有的地方挺好,有的地方保存一般。二期又向外扩了一部分,将一期包住,二期是用了磨砖对缝吧,也非常齐整,外边刷了白灰。等到三期又向外扩了一部分,扩了一部分,三期所用的砖比较粗糙,半截砖,烂砖,什么砖都有,砌得非常高,整个把一期和二期全部包住,它的塔台高度达到两米一、二这样,这就是三期塔台的状况。



修复文物的人,就是与时间对话的匠人,置身于历史,只为了守住过去,将历史的蛛丝马迹呈现在当代。为了进行展示,敖汉旗在武安州辽塔旁留了两米多的展示窗,对发掘出来的三期维修年代进行展示。王泽需要做的就是对破损部位进行修补。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首先将破损的部位,就是这个勾云纹用石膏进行了修补,修补完用胶进行了加固,为什么要加固呢,因为这是野外,也有天气的原因吧,怕造成没必要的破坏,我们进行了整体的加固,使它更坚固一些,然后我们又进行了整体做旧,也是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个龙云纹的当时的风貌。



走进辽塔,穿越千年,梦回武安。现在,武安州辽塔出土了飞天、兽鼻、兽獠牙、凤翅等重要的建筑构件和建筑饰件。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此次这个武安州辽塔的发掘,一共历时大约在半年左右,共发掘出的文物有两千多件吧,大部分都是建筑构件,选了一批好一点的文物,就是能够成形的文物,把它放到展览馆进行展览,此次展览的文物大约有一百多件,这在建筑构件上也算是比较成形的。



王泽知道,文物保护意义无穷,他想让自己发挥纽带作用,唤醒古文物,激醒现代人与优秀古文明精神通达的神经,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敖汉博物馆副馆长 王泽:2022年我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也希望更多的人重视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工作,也希望我们能够修复更多的文物,让这些文物在我们手中活起来。




全媒体记者:李雪瑶  秦永波(敖)新媒体编辑:毕永宝

一审:曹哲

二审:刘玉欣

三审:刘海妹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赤峰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微信公众号

---------------------------------更多新闻:
万超岐看望慰问春节期间苏木乡镇值班干部公安干警和疫情防控人员
《新春走基层·新征程 奋斗正青春》马志伟:网络“新农人”耕耘希望的田野
【春节特别节目】2021我们一起走过:致敬建党100周年 礼赞百年征程
《龙乡儿女盼冬奥》(三)共享冬奥盛会 共赴冰雪之约

长按二维码关注赤峰新闻综合频道



时政新闻热线:8880229

民生新闻热线:8881082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