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传播乱象,一个都跑不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为有效解决网民反映强烈的手机浏览器网络传播乱象

国家网信办日前发布公告称,对手机浏览器进行专项集中整治,重点聚焦行业突出问题实施“靶向治疗”,通过督导整改立起“带电的高压线”,推动手机浏览器传播秩序短期内实现实质性好转,回应社会关切。



众所周知,夸张的标题能激发用户的猎奇心理,加上社交网络上的裂变式传播,“被震惊”的用户能快速爆炸式增长。

突出的例子就是“UC震惊部”,UC浏览器的后台编辑以“震惊体”开头将一张张毫不起眼的图片,一则则平淡无奇的新闻,在他们的文笔加工之下,最终收割10万+、100万+的流量。更可怕的是,自“UC震惊体”新闻流传于网络后,它也变成了整个互联网亚文化的一部分。

当整个网络都被这些色情、违背伦理道德、毁三观的字眼和句子持续不断的铺满,新鲜劲一过,副作用也随之而来。讽刺的是,UC头条因传播低俗色情、危言耸听的信息,此前多次被网信办约谈。



据了解,此次专项集中整治和督导整改,把影响力较大的8款手机浏览器纳入首批名单进行重点集中整治,即UC、QQ、华为、360、搜狗、小米、vivo、OPPO等。


     网友戏称:

夭寿啦!uc浏览器震惊部全体裁员啦!



关于专项整治的突出问题,公告明确,此次集中整治将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着力解决三大突出问题。

1

发布“自媒体”违规采编的各类互联网新闻信息,如歪曲解读经济民生政策、散布“小道消息”、传播谣言信息、翻炒旧闻编造“新闻”等;

2

发布“标题党”文章,如恶意浮夸、“唱衰”“卖惨”、冒名炒作等;

3

发布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信息,如传播低俗图文视频、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和娱乐八卦等。



此次集中整治和专项督导对手机浏览器提出了明确整改要求和具体标准,其中包括,不得发布“自媒体”违规采编的互联网新闻信息,不得PUSH弹窗“自媒体”发布的各类信息,不得使用断章取义、虚假夸大、攻击侮辱、耸人听闻等噱头式标题炒作热点敏感话题,不得发布无中生有、旧闻翻炒、拼凑剪接、捕风捉影等不实信息,不得发布低俗、血腥等不良信息等。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10月27日~11月9日,各手机浏览器要对照问题清单深入开展自查整改,举一反三全面清理违规信息、严管“自媒体”账号。同时,建立完善总编辑负责制、内容审核管理规范,从制度层面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防止扰乱网络传播秩序问题的发生。

整改期间,8款手机浏览器要切实做好“一公告、两审核”:“一公告”即10月27日8时,各手机浏览器要在首屏显著位置发布自查整改公告并PUSH推送全量用户,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两审核”即10月28日15时前,各手机浏览器要按照整改要求向属地网信部门提交细化整改工作安排,经审核同意后开展自查整改;自查整改结束之日,即11月9日17时前,各手机浏览器向网信部门提交自查整改报告和内容运营制度规范并接受审核。

自查整改结束后,网信部门将对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整改后问题依然突出的手机浏览器,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置,直至取缔相关业务。此外,各地网信部门还将对属地手机浏览器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一并按要求纳入专项整治和督导整改。



短期来看,这次网信办的“集中整治”措施必将对整个移动浏览器市场产生长尾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但从长远来看,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下,如何留住的用户、如何维持变现的路径,将会是整个手机浏览器市场的共同考题。


往期推荐

【公促会动态】我会与“企查查”开启信用共建合作

有效惩戒安全生产失信行为 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内生机制

关于央行企业信用报告,你了解多少?

“网络养号黑幕多”,到底应该怎么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