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捣蛋分子”在国外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2018-04-18 汤晨 医脉通



导读

虽然惹恼了不少既得利益者,屡屡陷入官司中,但是也收获了很多荣誉。



来源:“健康点”微信号    作者:汤晨





虽然媒介舆论对医疗保健领域的虚假和夸大宣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它们对于专业科普知识的和科普人的支持也从未动摇过。文化意识阵地,专业人士不占领,那“药酒”“神药”们就会占领。


广东医生谭秦东与“中国神酒”鸿茅药酒的纠葛正在朝着柳暗花明的方向发展。


4月17日,因为一篇阅读量2200次的科普文章引发内蒙古凉城县警方跨省抓捕的谭秦东在羁押三个月后终于被释放。此前一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已组织专家对鸿茅药酒由非处方药转化为处方药进行论证,并责成内蒙古自治区食药监局对鸿茅药酒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情况作出解释。如果鸿茅药酒转化为处方药,不仅不能再靠赖以生存的广告进行营销轰炸,几乎得罪了整个医生群体的鸿茅药酒将来如何能出现在处方笺上也只有天才晓得。


除了表示“现在想哭,但忍住,自由真好”外,获释后的谭秦东表示,对自己所做并不后悔,“这是一个职业医生应该说的真话”、“回去做个好医生”。


谭秦东的言论是否对鸿茅药酒构成严重损害,警方跨省追捕是否存在民事纠纷刑事化的问题,鸿茅药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认定这些问题,还需要权威部门的调查、回应。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和睦家医院药师冀连梅对儿童药匹多莫德的直批,再到“烧伤超人阿宝”对年销售额数十亿的辅助用药的揭露,中国的医学专业群体在科普时不再避实就虚,拈轻怕重。被拎到公众视野和舆论场中接受专业审视的,不仅包括保健品,还包括大量的OTC药品、中药注射剂、疗效暧昧模糊的处方药等。中国医生专业群体在科普时越来越敢啃“硬骨头”。


谭秦东自己也想不到,一篇科普文章带来的影响会这么大,其实类似谭秦东这样的例子在国外也不少。这些致力于专业科普的医生也会经历诉讼和赔偿威胁,是什么支撑保障他们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热情呢?





美国“头号捣蛋分子”


现年85岁的斯蒂芬·巴雷特(StephenBarrett)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整形外科学院,在1961年完成精神病学的驻院实习。之后他一直担任执业医生直至1993年退休,此后他成为了一名专业医健打假人。


被《时代》成为”美国头号捣蛋分子“的斯蒂芬·巴雷特


其实巴雷特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关注针对大众的不实医疗健康宣传问题。从20世纪70 年代末,巴雷特就开始和所谓的“健康食品“杠上了。


巴雷特发现当时众多美国的大众杂志中会有很多宣传用邮购方式购买健康食品的小广告。而巴雷特通过调查后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健康食品能达到他们对公众宣传的那种效果。巴雷特组织了志愿者,收集了该年度发行的500 本大众杂志,并把所有的小广告收集起来,结果发现,所有宣传具有同一疗效的广告,有些甚至连排版和颜色都一样,但宣传的却是几种截然不同的产品;每个产品大约打几个月广告,然后新的产品更替上来。


巴雷特将这些信息公布在《消费者报告》上,结果这一系列报告成为美国国会议案的基础材料。美国国会两院联合发起无记名投票,很快通过的一项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将对重复性的邮购诈骗广告厂商处以每天2.5 万美元的罚款。


1985年,巴雷特打赢了一场自己最引以自豪的反伪科学战役。当时美国流行一种“头发健康检查”的养生方法, 只要送检者提供一根头发,经过所谓专业检验就能知道送检者身体罹患的疾病,以及身体欠缺的营养需求。于是,巴雷特找来两个13 岁的身体健康的小姑娘,在她们头上各取两根头发,分别将样本送往13 个头发检测场所。检测结果让人贻笑大方:13 个检测场所的检查报告非但各不相同,就连从一个小姑娘头上取下的两根头发,在同一家检测场所也出现两份截然不同的报告。其中一份报告诊断出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肾衰竭等23 样可怕疾病,并推荐了56 种营养药品,而其他报告也纷纷建议送检者服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膳食补充剂。


巴雷特创办的专业打假网站Quackwatch


同年,巴雷特撰写的头发健康检查调查报道被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巴雷特后来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回忆说:“这就如同把鸡蛋扔在那些检测机构的脸上”,“报道一经刊发,市面上一半的头发健康检查机构都关门了。”


30 年间,巴雷特收集、论证、揭露了超过150 位伪养生专家以及各式各样的养生骗局。虽然惹恼了不少既得利益者,屡屡陷入官司中,但是也收获了很多荣誉。1984 年,巴雷特因反对保健品欺诈获得FDA颁发的公众服务特别贡献奖。他所负责的医疗健康打假网站Quackwatch在2003年5月获得MD NetGuide颁布的“最佳医师编辑网站”。2001年,《时代》杂志称巴雷特是“美国头号捣蛋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巴雷特此前还来过中国,当时中国正因为专用绿豆治病的“张悟本事件”沸沸扬扬,巴雷特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还回应了对这类“伪养生专家”的看法。他说:“目前,伪养生专家赖以生存的关键,就是大众媒介。只要社会允许自由言论,伪养生专家就会生生不息。我认为那些明知道广告内容有误导消费者嫌疑,却一味播放有偿广告的媒体,炒作伪养生专家,应该受到处罚。”


巴雷特同时也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人的确需要多一些质疑精神,避免受那些伪养生专家的感染。”





英国科普作家的官司


2010年,巴雷特在和一家名为Doctor’s Data的公司陷入商业名誉官司时,美国媒体报道时提到了一个名字:西蒙·辛格(Simon Singh)。此君是英国著名科学作家,写过通俗科学著作《费马的最后定理》。此前他的文章主要是争议较少的宇宙学和纯数学。


英国科普作家西蒙·辛格


2008年,他在自己开设于《卫报》的科学专栏中对所谓的“整脊疗法”(Chiropractic)提出了质疑。认为一些整脊治疗师声称能通过按摩脊椎治疗腹绞痛、耳感染的说法毫无根据。


谁知道这篇文章捅了大篓子。英国整脊治疗协会(BCA)以涉嫌诽谤为由对他提起了诉讼。要求西蒙撤稿、道歉并赔偿100万美元。虽然西蒙也考虑过妥协,并给BCA写过澄清信,但他始终不同意以个人名义进行道歉。2010年4月1日,考虑到官司的前景不利,英国整脊治疗协会最终撤回了上诉请求。


西蒙·辛格为了捍卫自己的言论,在和BCA的官司中自掏了数万英镑的诉讼费用。但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西蒙·辛格事件”也成为了英国的一起公共事件。


2010年英国大选中,几乎所有主要参选方都承诺要对诽谤法律规定进行改革。2013年4月25日,新版的“2013年诽谤法案”(Defamation Act 2013)在英国通过并正式成为法律。改革后的诽谤法“确保了言论自由与声誉保护之间的平衡”。根据新的法律,在法院受理之前,索赔人必须证明自己受到切实的严重损害。此外,为新闻网站运营者、“公共利益出版物”等提供额外的保护都成为这部新法律中特别新增的部分。





医生们应当仁不让抢占舆论阵地


今日头条和腾讯等平台发布的大数据报告显示,医疗健康领域已经为虚假信息的“重灾区”,层出不穷、广为流传的谣言和大众媒体上泛滥的虚假医疗广告,无孔不入地对广大受众进行“洗脑”。


媒介信息的多元化甚至泛滥是好事也是坏事。巴雷特这样的职业打假人清醒认识到传媒在揭露医学伪科学、虚假效果宣传方面的作用。


在巴雷特的自我介绍中就特别强调自己在美国主流媒体上的曝光次数。他不仅自办网站,还积极保持媒体曝光,有统计的参加新闻和脱口秀节目次数就达到200次上。


巴雷特的观点是:“庸医凭借媒体的炒作,源源不断地涌现。30年前,我苦于没办法通过媒体把想法传达出去,而现在,我本人就是一个媒体。”


虽然不少媒体对虚假医疗广告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应该看到,媒体对于医疗科普的支持也是强大和无条件的。此次“鸿茅药酒事件”中,谭秦东医生正是因为媒体舆论的关注才得以摆脱三个多月来身陷囹圄的窘境。


2017年,某医疗行业媒体刊登评论员文章,表示:广大医师,才应该是打假辟谣工作的“指挥官”,指哪打哪,一锤定音。所以,真正做好打假辟谣工作,就应该动员起来290多万名医师,人人都是“谣言粉碎机”,天天都是“315”,处处都是“照妖镜”,让假广告、假专家和谣言无处遁形。


昨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更是把医学和医生科普的作用强调的无以复加:“只有让虚假消散、让真实回归、让品质说话,我们的制药工业才能获得进步,我们的药品才能经得起检验。”


不过更重要的是,无论巴雷特还是西蒙,至少都不用担心“穿越大半个国家来抓你”。这或许是他们能敢言直谏的根本原因。





精彩回顾


 医生被拘留!索赔80万!全国首例医院2次声明为医生依法维权!

 医生请假10天被扣两万多元?医院里的劳动法呀!

 中国县级医院将迎来7大变革!

 亲历:急性会厌炎让我差点和这个世界说拜拜!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