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过劳死频发,医院成“劳动法”法外之地?
导读
民众的健康必须要保障,但不能以牺牲医务人员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
来源:“李青大夫”微信号 作者:李青
最近,青年医生猝死事件频繁发生。培养一个医生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然而还没有站上岗位去实现自己人生梦想时,却突然猝死,这是何等的令人痛心。医生猝死悲剧希望能够得到卫健委领导的足够重视!
医生过劳死频发,过劳现象严重
近些年医生过劳死频发,仅2015年1~6月份,据不完全名单,就有8位大医院的中青年医生猝死。过劳死医生的年龄大都集中在35-55岁之间,这可是医生的黄金阶段。
2016年发生的两起医生猝死事件更让人震惊。2016年6月30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的编委,编辑部副主任金丹教授不幸猝死,年仅45岁。2016年12月7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王昭和呼吸科主任医师尹小文2名骨干医生在短短的24小时内相继猝死,年龄分别为43岁和40岁。
医生,是掌握健康知识和医疗技术的人,更容易了解和知晓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更便于及时就医。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医生却接连发生“过劳死”,这无疑直接刺痛了公众对“过劳死”的敏感神经。
“过劳死”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是过劳死的三大原因。
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就曾公布过医师身心健康问题的调查:90%以上的人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26%的人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13.5%的人每天超过12个小时;80%的医生没有双休日的概念;84.71%的医生最近一年都没有带薪休过假。
一周七天里,53%的医生需要工作6天,29%的医生则需7天连续工作;近93%的医生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44.78%的医生感觉“有点累”;高达48.05%的医生感觉“非常累”。
“累”几乎成了所有医生的口头语,动辄数小时的高风险手术,全天候的负责所分管的患者,时刻准备着处理紧急状况;只要手术开始,便没了下班的概念;无论几点,只要门诊还有病人,就不能离开;值了一晚上夜班,不管你睡没睡觉,第二天必须处理完医嘱或者还要手术;即使下班了,如果病情有变化,一个电话就必须回来,哪怕是凌晨时分。
医院成为《劳动法》的法外之地
1995年实施的我国《劳动法》第36条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随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第三条,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在劳动监察部门紧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劳动法落实情况时,唯独绕开医疗行业;在产业工人、农民工都在用劳动法保护自己的时候,唯独医护人员保持沉默,是医护人员不懂法,还是甘愿“违法”?
据统计,我国高年住院医师平均年收入为7.1万、主治医师为8.5万、副主任医师为8.9万、主任医师为9.3万。医生不是不想过百万年薪的日子,可实际上,90%的医生的平均年收入不到百万年薪的10%。至于加班费,还是不说了吧。
医护人员过劳,伤害的不仅仅医护人员自己
2007 年 11 月联合委员会《质量和患者安全杂志》刊文指出,有确凿的证据标明:持续加班和延长工作时间可显著增加疲劳,并降低绩效和安全。2009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 由睡眠不足 6 小时的主治医师所完成的手术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会增加。工作时长超过 12.5 小时的护士工作中发生错误的几率是正常工作时间护士的三倍多。
海量的数据说明了同样的事情:一旦你超过了某一点,发生错误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有生理极限的。
国外已有研究结论:医生过劳,医疗的差错率增加。所以,鼓励过劳;或者变相鼓励过劳,比如将过劳者作为典型加以表彰;或者规章制度迫使医生过劳,其实是对医生、对患者都是不负责任的,对《劳动法》也是蔑视。
多重因素导致医生过劳
不是医生喜欢过劳的日子,而是一种无奈。历史的沉珂和行业的惯例裹挟着他们只能忍受着这样高强度工作;否则,要么主动离开,要么被同行淘汰;医生们对自己的健康甚至已经麻木,只是不断出现医生过劳死的新闻,才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健康依然是重要的。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大医院的医疗资源短缺。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小医院缺乏高级设备和高技术医务人员,小医院不受信任。最终,大医院的工作量巨大,大医院的医生承担“看病难、看病贵”这个主观结论带来的后果。此外,当前的医疗纠纷频发,为了划分责任,医生大量重复着无意义文书书写和劳动。
据统计,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7亿人次,平均每位居民就诊5.6次。而全国的医生总量为300多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仅有2.21人。患者数量与日俱增,而医生数量供不应求。如果医生不加班加点,恐怕很难撑起如此庞大的诊疗量。
还有,医疗系统片面的强调服务,忽略了医生的权益和公平性。在发达国家,只要患者病情不是特别危急,在医院急诊等候两三个小时是常事。而在中国,医生宁可不休息,也不会让患者等太久。医生加班理所应当,似乎患者的权益是权益,而医生不需要权益。
医院可以缓解医生过劳问题
院长是一院之长,医护人员是医院最大的资源,医院和院长对医护人员的保护具有责无旁贷的义务。但现在,卫计委及相关部门出台各种文件具体参与了各级医院的经营与管理,院长的管理作用打了折扣,的确院长也有难处!
尽管过劳现象不是医院单方的原因,尽管院长也有难言之隐,但是,医院在人员调配、工作时间上总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比如:院长在自己的医院可以落实8小时工作及补休制度、职工培训制度、女职工特别保护制度、劳动防护制度等,这也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最低限度法律保障。用制度保障医生的健康权益,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医院是可以做到的。
此外,医院不能再把无私奉献当做一种美德而加以表彰,珍惜生命、遵守法律才是医生最大的美德;如果每个医院的舆论导向都发生转变,那么整个医务界的风气也会随之转变。
在以下几个方面,医院可以进行改进:
1.严格按照相关政策配备人员和设备,以确保实现适宜的工作时间和轮班制度。
2.建立和实施抗疲劳管理计划,包括:鼓励与他人交谈;设置休息场所,比如手术室旁咖啡厅;采取小憩(不超过30分钟)政策。
3.提供良好睡眠所需的基本条件,包括:不被打扰的充足休息时间和安静的休息场所。
4.减少非医疗工作量,如行政、管理、公关、社会事务、应对媒体或场面应酬等。
5.减少医生在科教研上的不合理负担,对临床一线医生的职称晋升要做出符合实际的安排。
6.严格控制各类各级专业和非专业的会议,这一点做起来似乎并不容易。
7.真正做到分级诊疗,常见病、普通病尽量不要惊动高年资医生。
8.真正做好医疗责任险和医院安保等措施, 把医生从不正常的医患关系中解脱出来,安心和安全看病和手术,减轻心理压力是对临床医生最大的解脱。
9.医院利用自己的资源并用行政命令强制医生体检,对医生的健康问题早发现,对存在的问题早处理。
最后,在这里借用廖新波的一句话作为总结:“民众的健康必须要保障,但不能以牺牲医务人员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