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日!已经成为医生的我们过得如何?
导读
如果有人问我: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十年前报考志愿时你还会选择学医么?我会很坚定地回答:我愿意!
来源:医脉通
作者:周祥
又是一年高考时,高中生涯距离我已有十年了,但关于高考和专业选择,直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莘莘学子即将要面对眼花缭乱的专业,医学专业你敢碰么?很多人都说报考医学的人越来越少,事实是真的如此吗?
来,我们先用数据说话——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了2006年至2016年近10年的医学院校本科招生人数以及毕业人数。2006年医学本科招生人数155242人,毕业人数107020人;到了2016年,医学本科招生人数则多达至232452人,毕业人数也增加到了208905人。
我们能明显看到,国家本科招生人数从2006年的253.06万人,上涨到了2016年的405.4万人,水涨船高,医学本科招生人数也由15.52万上涨到了23.25万。
但是,学医人数的比例确实有所下降,从2011年开始,医学生本科招生比例直接跌落到5.47%,从此没有再反弹。全国每年招生本科人数约350万,近5年每年相当于丢失了1.75万的人不再选择学医,这里还不包括专科招生人数。
还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医学专业性太强,如果大学没有学医,你将一辈子没有当医生的机会。完全不像其他专业,比如工程师、老师、警察、律师等,可能还有别的专业转行来替补。
这种医学选择上的流失,就是彻底的流失。
为何更多的毕业生不再选择学医?
从2011年开始,医疗界发生了什么,为何开始流失大批不敢报考医学的毕业生?
简单回顾一下,2008年我刚上医科大学时,很少听到杀医、辱医等恶性的事件,直到2010年开始,逐渐出现各种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比如2010年6月10日和1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连续发生两起医务人员被刺杀事件。
2011年也有多起医生被砍事件发生,从上海新华医护人员被刺、同仁医生被砍,再到东莞医生被砍以及潮州医院院长被砍事件,加之网络以及自媒体的兴起,一系列恶性暴力事件被广泛传播,让医生在为同行受害感到悲痛的同时,多了许多恐慌。
2010年的“产妇肛门被缝”事件与2011年的“八毛门”事件,已经被记入中国医疗史册,这是医患关系僵局最典型的两大代表案例。
更多恶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全国医改政策也在发生着大变化,全国全面举行住院医生规培政策,直接将医生的培养周期拉长为3年之久,政策一出,正走在医学道路的医学生叫苦不迭。我觉得糟糕的医患关系以及残酷的规培政策,是毕业生报考医学院校的两大“拦路虎”。
已经上了这艘“贼船”的医生,目前工作状况如何?
不过生活、工作还得继续,已经成为医生的我们又过得如何?
2017年《The Lancet》公布了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卫生年鉴,其中25-34岁的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的医生比例从2.5%升至11.6%,数据表明我国医生年龄结构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也意味着一些年轻的医生在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医院。
分析各项公开资料,发现医生离职的原因包括工作强度大、晋升压力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收入低、得不到尊重等。
在各项冰冷的数据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医学生的流入人数正在逐渐减少,医生流出人数正在逐渐增多,整体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数正在大幅度减少,这是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一个十分糟糕的信号。
还在从事医疗行业的医生,我们在坚持什么?
医疗行业变成了一个诡异的“围城”,里面的人想赶紧出来,外面的人却不敢进去。我刚毕业的时候,怀着一颗懵懂而又稍许激昂的心,问过一些前辈和老师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们坚持着这个岗位?”他们有些会笑笑地说,“靠着内心深处那一点的情怀和对这个职业的喜欢。”
情怀和喜欢?工作两年后的我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了这个职业的魅力,因为这个工作真的很神圣。
一位40岁胸痛的患者被送到抢救室,还没来得及分析心电图,患者就开始抽搐、不省人事,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我立马予以除颤,患者恢复清醒后,安全地被送入介入室做PCI手术。
一位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的患者被送到重症监护室,经各种药物处理后还是每隔一小时发一次室颤,我只能陪在他床旁,整整一个晚上除颤八次,那一晚很累,但想到我能把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感觉自己很骄傲。
很多抢救的历程,现在都历历在目,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患者,那些痛哭流涕的家属,每每看到这些,我都心如刀割,很庆幸的是,我是一名医生,一名可以在关键时刻帮他们一把的医生,一名可以让他们破涕为笑的医生。
同样,我们在家族里也占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年前嫂子逛街突发腹痛,与我通过电话简单主诉病史,我要她立马停止逛街,去附近人民医院做腹部彩超,果然是宫外孕,及时予以手术避免了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两个月前,老爸突发踝关节疼痛,痛得直冒汗,我看了一眼,立马诊断考虑痛风急性发作,我便立马出门开车买药,一粒双氯芬酸钠就缓解了老爸的疼痛,老爸觉得自己的儿子就是神医。
太多病例不胜枚举,当你看到更多的病人在自己手中治愈,你的专业能为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你会发现,你从事的工作是如此的伟大。
如果有人问我: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十年前报考志愿时你还会选择学医么?
我会很坚定地回答:我愿意!
如果你问我你要不要选择学医,我会告诉你,如果你耐得住寂寞,内心深处还潜藏那种“救死扶伤”的情怀,学医,你值得拥有!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