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请听听行医36年的专家客观分析真实的医疗现状!

陈卫春 医脉通 2018-08-20



导读

从医36年的儿科医生告诉你真实的医疗环境是什么样的……



来源:医脉通

作者: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卫春





 

又到一年高考季,高考学子有多少人愿意学医,又有多少高考状元第一志愿会填医科大学呢?医学还有没有未来?未来谁来给我们治病?这都将成为近期最热门的话题,也都是值得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四条旧闻

 

第一条:“孩子如果是亲生的,就不要去了”

 

2016年五一期间,一位自称是医学领域里知情人的大神,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又到了可以报考医学院、去当白衣天使的季节,好多叔叔阿姨打电话咨询我要不要让孩子去救死扶伤。作为一个知情人,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这个问题,视孩子具体的情况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譬如说,孩子如果是亲生的,就不要去了。”

 


第二条:“打断腿,也不能让女儿学医”

 

2016年6月24日,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着“打断腿,也不能让女儿学医”的消息:高考分数下来了,湖北某考生考了674分,在选专业上提出了要学医。孩子的父母都是医生,坚决反对,但孩子不为所动,坚持要学医。无奈之下,孩子的父母和周围的朋友商量,朋友也都是有医学背景的,他们也极力反对,甚至有人说,“打断腿,也不能让女儿学医。”



第三条:“让我学医,还不如让我去死”

 

2016年年初,一位 18 岁的高三小姑娘,家长要求孩子高考后学医,孩子不愿意:“现在的医疗环境让我学医,还不如让我去死了呢?”口服百草枯(70 ml)以死相逼,于是花样年华活蹦乱跳的生命瞬间枯萎,仅仅是因为学医的强烈建议就让仅仅18岁的女孩走上了人生的末路。

 


第四条:“让她知难而退”

 

高考分数下来了,湖北考生A考了674分,在选专业上提出了要学医,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A的父母都是医生,她听不进去父母的建议,坚持要学医。无奈之下,父母为了说服孩子,到图书馆借书,那种厚的、难的、看不懂的书,回去让孩子看,让她知难而退。

 

 




三条热闻

 

第一条:尊医重卫新招频出

 

“尊医重卫”由习近平主席向全社会发出,“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组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3月27日正式挂牌。

 

去年出台的《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都提出“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

 

医改渐入佳境,国家层面和各省市频频出新招、出实招、出大招,从工资待遇、职称晋升、扩大培养规模、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出台激励机制,对原有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有效提升医生的服务能力和职业吸引力。

 

第二条:医生执业环境明显改善

 

2018年4月29日,司法部举行主题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新闻发布会,司法部基层工作指导司司长罗厚如今日表示,目前,全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已经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县区,全国近6成医疗纠纷都是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的,人民调解已经成为化解医疗纠纷的主渠道。经过几年努力,全国医疗纠纷数量和涉医违法犯罪案件数量连续四年实现“双下降”,医生执业环境和患者就诊秩序得到有效改善。

 

第三条:医师子女从医意愿比例不断提升

 

2018年1月9日,中国医师协会在2018年会上发布了《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根据2016年到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进行了医师大样本的调查而出具,全国共计4.46万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参与本次调查,共约14.62万医师参与,是迄今为止针对医师群体最大规模的执业状况调查。

 

白皮书显示:医师的执业环境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明显改善,医师子女从医意愿比例有所提升。2011年不愿意子女从医的比例为78.01%,2014年为64.48%,本次为45%,是历年来最低的。而医师是否愿意自己的子女从医这一指标,能反映出其对薪酬、执业安全、社会美誉度的综合评价。

 




真实的医疗环境是这样的

 

旧闻已经过时,热闻正在进行,一切趋于向善,但也可能会遭遇艰难、曲折和坎坷。未来,中国医学一定花香满径、闻香识途,请你足够相信。

 

对于医生的孩子来说,她们选择学医,父母坚决反对!她们天天跟行医的父母在一起,难道不知道、感受不到父母的辛苦和辛酸吗?

 

与别的孩子相比,医生的孩子应该比谁都了解医生和医疗行业的不易,但她为什么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她一定被某种东西深深吸引,医学的神秘?职业的高尚?医生的仁爱慈悲、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和坚守?还是其他?

 

她一定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支点,她就要做一个像父母那样的人,她不怕吃苦,也做好了一切准备,她相信医学的未来是美好的,是值得自己为之无怨无悔奋斗一辈子的。父母所谓的成材太慢、挣得太少、医闹太凶、付出太多等“苦、累、险、难”,学医的害处都不在话下。

 

对于非医生的孩子来说,她们不肯学医,父母强烈建议!父母看到的是学医的好处,比如职业的稳定、救死扶伤的崇高与神圣、社会的地位与声望、家人和亲戚朋友就医方便等,总之是为女儿的今后着想,为家人着想,是对女儿满满的爱。

 

而女儿看到和听到的,可能都是社会上对学医和医疗行业的负面新闻,从骨子里对医生这个行业没有好感,如果让她学医还不如死了痛快,一了百了。

 

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上面的例子恰恰相反,身为医生的女儿却看得清清楚楚,选择也明明白白、毫不含糊;而作为非医生的女儿却雾里看花、偏听偏信,选择更是难以理解。

 

不可否认,一段时间以来医疗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医疗环境不安全、医务人员不为患者所尊重、工作强度大、收入较低等问题。但是,学医和做医生并非那么不堪,更不至于令人望而生畏。何况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环境会不断改善。

 

作为从医36年的儿科医生,真实的医疗环境在我眼中是这样的——

 

医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一,是受人尊重、敬仰、感恩、温暖的,是让人向往和心生敬意的职业,是世界各国精英们的首选。

 

绝大多数医生德才兼备,爱岗敬业;身体健康,会工作,也会休息,长寿者不胜其数;许多医生的下一代子承父业;医学院校招生仍然是热门中的热门,医学生的就业率明显好于其他行业;绝大多数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依然非常融洽,因为治疗而结成的亲人般、朋友般的医患之情无以计数……

 

对医生的满意度调查中,90%以上的老百姓感到满意。医患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闹纠纷、打砸医院和医生的案件是少数中的少数。行医的过程就是积德、助人和自助的过程,带给家人和自己福报。

 

医疗是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行业,是一个奉献的行业,是一个健康向上的行业。目前,医疗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医疗行业的问题,其实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仅仅是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善,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任何行业都有利有弊,医学是利远远大于弊的行业,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其实这是一个最好的学医时代。


 



精彩回顾


➤ 血压测量:10个医生9个错?但这些细节真的不能忽视!

➤ 输液一次收169元,比医院贵7倍!“共享护士”是门好生意吗?

➤ 一名儿科专家的呼声:是时候了,救救孩子!

➤ 深度思考:从医学生“考研热”背后剖析医疗现状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