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诊险遭咬掉耳朵,急救医生的执业环境之痛谁理解?

常乾坤 医脉通 2019-01-06



导读

干最苦的活,挨最多的打,拿最低的收入,是急诊医生的真实写照。



来源:医脉通

作者:常乾坤




 

8月31日凌晨4点,南京急救中心栖霞医院分站120接到有人被锐器扎伤的急救,值班医生邱晓宏与同事迅速到达现场,检查发现伤者左前胸伤口正在往外冒血。简单加压包扎并对生命体征检测等综合判断后,建议患者立即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邱医生与患者儿子沟通让其一同前去,但他对着邱医生脑袋就是一拳,打掉了邱医生眼镜,后紧紧咬住他一只耳朵不放,等警察赶来才脱身。考虑患者情况危急,邱医生仍先送患者到医院就医。而后检查,邱医生一只耳朵有长约5cm撕裂伤口,仅剩耳朵皮肤连着,缝合了五针。


被打的急救医生 via南报网


事后媒体采访邱医生时,邱医生说:“无故被打,虽然心里又急又气,但看到病人的病情更加危重,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抢救患者,这是一名急救医生的职责,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在我面前没了。”


医者仁心,在遭受暴力袭击后,医生的职责感却让他忍痛继续抢救。


暴力与救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夫与蛇”的故事再次重现。面对这样的事件,值得每个人深思。





医生成“替罪羊”,以暴力伤医发泄对医疗的不满


医生明明是为了救治患者,明明是为了让救治更加迅速有效,却不想遭到家属的暴力殴打,险些被咬掉了耳朵,这样的委屈向哪里诉说?!


尤其急诊出车,相信每位医生同仁都希望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若患者及家属对医生抢救有不理解或不满意的地方,可以进行交涉或者事后投诉。不顾自己家人的危急情况,缺少对医生最基本的尊重,而拳脚相加的行为令人气愤。


他代表了一类患者或家属,那就是不管医护人员多么认真负责,他们总认为所谓白衣天使们会在治疗中为难患者、获得好处、态度恶劣,他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不惯医疗行业的种种行为,在他们看来只有以暴才能发泄心中的不满,像事件中的患者家属这类人的“恶”是医患暴力产生的温床。





急救医生的执业环境之痛谁理解?


急救中心医生被打,此前曾屡次发生,仅近一个多月形成恶劣影响的就有两起。


7月25日,3名伤者家属指责凤阳县人民医院120急救医护人员速度太慢,两名医护人员被打,其中一人肋骨骨折。


8月6日,南京市急救中心逸夫医院分站急救人员在江宁大学城附近由于患者不配合治疗,急救护士被打伤。


相比于同行业的其他医生,无论从执业风险安全,还是从综合待遇收入,急诊医生所承受的压力更大。他们随120救护车出行,风里来雨里去,本身更加辛苦不说,面对的是猝不及防的各类人群,让急诊医生吃尽了苦头。


急诊医生正式的名称是急救员,却还要承担多项工作,每次出车,要抬各类各样体重患者的“担架工”,身兼类似“出纳”和“清洁工”的角色,询问对方是否有医保卡,并按标准收费、做账。干最苦的活,挨最多的打,拿最低的收入,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处在如此工作氛围下的急诊医生,他们内心的痛谁能理解?





不要忽视急诊医护的合法权益!


医院内的医生虽然也时常会遭受暴力伤害,但毕竟还有院内安保人员的保驾护航,而急诊医生则完全需要自身的能力自卫了。


因此,面对屡见报端的急诊医护被伤事件,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起来,如严打暴力肇事者、配备防备工具、增加安保跟车人员等,以实际行动保护急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在不少地方,急诊医护的待遇明显差强人意,不少是轮转医生,很少主动到这个岗位上。


人才吸引力更加薄弱、待遇更差劲、培训机会更少,而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的第一道门槛,对于整个救治程序有很大的影响,待遇无法保障,那么人才吸引力将无从谈起。


因此,只有完善各类保障举措,捍卫急诊医护的合法权利,才能不断促进120急救事业的发展,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

 





精彩回顾


➤ 我在瑞典拔鱼刺

➤ 95%空壳化的医生集团将何去何从?

➤ 开学第一课:儿科专家有话说,关系到每一位孩子……

➤ 学医后的20种“病”,你中了几条?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