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挂号问题医生与患者对骂,是医德医风的问题?
导读
一线医生不容易,别寒了他们的心。
来源:医脉通
作者:常乾坤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2月1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1月29日晚,一位患者来到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朝阳医院就诊,因系统问题患者要求改挂当班医生的号,而医生正在接诊其他患者,让其到收费处处理,收费处工作人员回答其无此权限。患者于是回到医生处要求撤销,交代过程中发生争执,双方发生骂战,言语粗鄙。
事件发生后,医院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同时对挂号系统立即进行了优化,下一步将对涉事人员进行调查处理。禅城区卫计局表示将加大对医院的监督指导,组织医院干部职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对此,不少网友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告白:医生护士压力很大的,如果可以的话,工资高点,假期多点,压力应该没那么大,医德医风礼貌一定好!
@空气:没有前因后果,谁会这么生气,何况辛苦那么多年读书的医生!都是人,谁都有心情起伏,不易过度指责,要找出根本原因。
@富营销:一线医生不容易,别寒了他们的心。建议判值班医生待岗两天,判病人回去忍两天。
@清风居士:医生连上洗手间都没时间,你要求医生做不是看病的事,是否有点强求?
@金色岁月:做医生也有做医生难处,但这次医生这样骂人是不对的,应该适而可止。我也是个医生,确实有些病人很不尊重医生,病看完了,药开出来,又说我考虑下,戏弄医生,你说火不火。
@我要听:前几天医生家里有人去世了,带着情绪上班,心情不好,患者多问了几下医生就骂人。如果每个医生都带着情绪上班,那患者是去看病的还是去挨骂的?
@昨天:作为知识分子,作为有涵养的女医生,即使患者有千般的不是,只需说明道理原因,就不用自毁形象与患者对骂,甚至不惜粗言烂语,太自毁形象了,她可忘记了“沉默是金”这句金句。
对于此事件的处理,相关部门表示要加强医德医风问题,笔者并不苟同。患者来院就诊,寻医问药;医生救死扶伤,为患者解除病痛。这原本是一对感恩关系的人际交往,但彼此恶语伤人,粗俗话语怼人,让人觉得悲哀。医生有错吗?患者有错吗?都有错,但最根本的错却不在他们。
对医生来说,每天诊疗工作焦头烂额,一个接一个的患者看、问、触、查,精力早已被榨干,神经早已绷紧到极点,稍有打扰压抑在内心的“火药桶”就会被点燃,出现个别的情绪失控现象也实属正常;假若每位医生的诊疗量都得到了合理的限制,相信他会有耐心对待每位询问的患者。
对于患者来说,来看急诊,本身对疾病的忍耐已相当紧迫,面对混沌不清的就诊流程,出现错误的信息系统,找了医生又找收费处,再次回来找医生时问题仍然得不到妥善解决,举手无措时,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医生也便成了出气筒。
因此,根源上的责任不在两者,更不在于医生的医德医风问题,而是在于长期以来医疗体制下形成的看病难问题,在于日益短缺的医护人员与不断增加的工作量,在于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及不和谐的医患氛围,在于伤医辱医事件一直被轻视和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的每况愈下,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会发现发生医患对骂事件,并非表面的医德医风问题所致。
明明是信息系统出了差错,明明是挂号上的问题,却把解决问题的终端推给了医生,最后导致忙碌的医生忍不了患者的责难而与之对骂,于是这位辛辛苦苦的医生成了问题的“罪魁祸首”,成了医院出现系统运行问题而被处理的“替罪羊”,下一步将被医院处理,作为当事医生心中的委屈自然只能憋着。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处理公平吗?
诊疗活动不同于其他行业,诊疗行为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求相对较高,也许少做一项检查就会漏掉一种致命的疾病,也许开错一味药就可能致人死亡,这样的情况之下,诊疗环境势必要安静、安全。但当下不少医院的诊室,有多少不是人满为患,喧嚣声、吵闹声甚是热闹,问路的、改号的、不挂号来看病的,很多并非医生的工作,医生却只能烦不胜烦地给予回答与帮助,这样的状态下谁还能保持住好脾气,谁还能安心看病?
其实,让医生好好看病并非难事。如今叫号系统在各个行业被大规模应用,在医院“一室一人”的要求也被广泛推广,而在每个诊室外配备分诊、答疑护士也成了不少医院的常态做法。对于饱受干扰的诊室来说,进行以上流程的改造和硬件的配备,将极大地改善医生的诊疗环境,保障患者就医安全,维护医疗行业的声誉!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