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晋:我行医生涯的第一节人文课,被震撼到了…… | 心路医路

医脉通 2022-09-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心路医路 Author  顾晋



作者:顾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内容首发于心路医路《无影灯下的故事》,授权医脉通独家发布电子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记得那是20多年前,我作为实习医生第一次走进病房和病人直接接触。


那是一个简易的单人病房,并不宽敞,一张病床占据了整个病室的大部分。床上躺着一个女病人。她消瘦,两眼微闭着,脸色阴沉晦暗。带教老师告诉我这是一位50多岁的工程师,肺癌正吞噬着她原本健壮的身躯。大概是因为第一次单独采集病史,我在狭小的房间内感到的是一种无形的恐惧,半开半闭的窗帘加上天气寒冷,窗户紧闭使室内狭小的空间弥漫着一种阴冷的感觉,夕阳从不大的窗缝中不大情愿地探进头来。血色残阳映照着一个无助的男人,这是病人的丈夫。他一直垂着头,长吁短叹。


图源 | pixabay


——“您好,我是新来的住院医师,我能和您谈谈吗?”我对病人说,但是她并没有理我。眼睛稍微斜了我一眼。


——“大夫,她刚服过药,有点不舒服。”她丈夫为妻子解释道。


屋里一片沉寂,只有电视机播送着中国女排的实况转播。“今天排球结果如何?”我实在是怕这样的尴尬,只得抓住个话题和她说。没想到的是,病人听到我的话,突然睁开了双眼。看到她这个样子,我问道:“您很懂排球?”


她立刻来了精神:“我大学时是校排球对的主攻手呢!”她一扫刚才脸上的阴霾,和我谈起了她大学时代的排球生活……我当时想,这个晚期癌症病人也够可怜的,干脆借着这个使她高兴的话题与她聊聊吧。她真的很高兴,说到她的大学生活,她神采飞扬,甚至坐起身和我手舞足蹈起来。我附和着她的话题,时间过得挺快,护士推门叫我:“刘大夫叫你去一下。”我忽然意识到该干的正事还没做呢!


走出病室,我正寻思着如何向老师交待,病人的丈夫随后跟着我出来,突然握住我的手,眼里含着泪花:“小顾大夫,真的太感谢你了!”说着他眼里的眼泪落到了我的手上。我糊涂了,我说:“没、没什么,我只是个实习大夫,我没有做什么呀。”“不,小顾大夫,是你给她带来了快乐,今天下午这几十分钟,是她半年来最高兴的一天!你知道,她是肺癌晚期,您虽然没有给她什么治疗,但是您带给她了真正的快乐,在她最后的日子,我们每天度日如年,今天她真的是很开心!您知道这几十分钟对她多重要吗,我们家属没有别的奢望,只要她高兴我们就得到了最大的安慰!”


短短的几句话,使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图源 | pixabay

 

20多年过去了,作为肿瘤外科医生,我治疗过无数的病人,但这个病人的印象给我最深。


我在思考,为什么几句与疾病无关的话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从注重疾病本身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中心转变的核心是现代医学不仅要关注病人身体里的疾病,更要关注因疾病带给病人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对于一个肿瘤病人,他需要承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因肿瘤带给他的死亡的恐惧,甚至有人说,肿瘤病人一半是因疾病发展病死的,还有一半是被肿瘤吓死的。面对一个肿瘤病人,我们做医生应该关心的不仅仅是病人的诊断,治疗方法,药物选择,我们应该学会关心病人的心理感受,他能接受肿瘤这个事实吗?他能够正确面对即将面对的各种治疗吗?如何让我们的病人坦然面对疾病,肿瘤和死亡?


一个人得了病,所有的人包括家属和医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患的疾病身上,病人的父母会想到如何满足生病的孩子最后的愿望,做子女的会想到如何让亲人尽快接受手术,病人的单位领导想到如何处理善后的一切事宜。于是,癌症患者的家庭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齐心协力,对肿瘤隐瞒到底。但又有多少人去能真正体谅病人自身的真实感受?他们的彷徨,恐惧,他们的失望和焦虑。此时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此时他们需要的不是金钱能够买得到的物质需要,他们最需要的是感情上的支持,人们忽略的恰恰是这个方面的考虑。对肿瘤的隐瞒使家属和病人承受双重痛苦,但这种做法是最常见的。


图源 | pixabay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告诉我们的医生们,我们除了高超的技术,过硬的手术技巧,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训练,掌握相关心理学、伦理学、法律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人文”的意思是理想的人性,理想的人。


还是那个比喻——那是一位有经验的肿瘤科医生曾告诉我的,用来安慰即将离开人世的病人:


“如果我们把人生比作一列正在运行的列车,把那些生病的病人比作即将下车的乘客,那我们会对生病的病人说,我们是在一个列车上的朋友,人生就是这样,有上车,也有下车,人总得下车,只是早晚。我们今天在一个车上,明天我们都可能在车下某个地方见面。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是我们要珍惜每一天,享受每一天。您想想,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为什么我们不高兴呢?”


我们要用这样的话去鼓舞我们的病人,这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顾晋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顾晋,男,1959年出生。1990年获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心路医路专栏简介


行医路,就医路,路路艰辛。 医者心,患者心,心心相印。


从即日起,医脉通与心路医路联手打造《心路医路》专栏,以“探索心路医路,共创医患和谐”为愿景,点滴记录中国医学人文事业发展进程,让医学散发人性关怀与艺术之光辉。每周一、三、六,《心路医路》将持续推出国内既有学术影响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各学科医学“大家”的专著——


传递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解决青年医生行医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从前辈的医学之路和积累的高度中受到启迪,从医学的温暖中汲取力量,让你更懂医学与人文;传递和展示医务工作者的正面形象,让大众了解医生的不易和艰辛,唤起全社会对医生的理解和关爱。


希望每一位关注栏目的青年医生,在成为一名优秀的能独挡一面的医生的道路上,都能从中感到温暖人心的理解与关怀,从“大医精神”中找到积极向上的目标和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