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被刺杀身亡后,一位患者的感悟 | 心路医路
主编:刘湘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本文内容首发于心路医路《爱是一种微妙的旅行》,授权医脉通独家发布电子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这是一本医患书信集,是一位医生与多位患者的医患故事——患者来信,医生回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今天起,小编将带大家走进他们!今天讲述的是医患间的信任之花,看看这位患者对自己的主治医生说了什么?
尊敬的吴振彪教授:
您好!最近,浙江温州医院发生医生被患者刺杀身亡的消息,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震荡。这一事件,在我心里掀起了阵阵波涛。我不由想起自己的就医经过,一些想法如鲠在喉,今天一吐为快。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2012年秋季,我在美国交换学习,因高烧5天持续不退,11月11日,被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当时我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病,一时间,我们全家都懵了。经过美国医院的初步治疗,12月20日我回到了家乡西安。
离开美国前,医院的主治大夫叮嘱我,回家后要尽快找到一名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就诊。正是这个忠告,让我们知道了这个病的难治性。
后来,妈妈告诉我,家人在给我选择医院和医生的事情上,费了很多心思,后来找到了您——刚从美国交流学习回国的吴教授。我一直都清楚的记得初次请您看诊的情景。
2013年1月8日,您回国后第一天上班,我带着患病后的资料去请您看。还记得,吴教授您身穿白大褂,圆脸,眼睛明亮,态度和蔼。您先看了我的化验单,又仔细问了我当时发病的症状,翻看了我在美国医院的病例。随后,您语气肯定的告诉我:美国医生的诊断是正确和有效的,目前,我已经是稳定阶段。下阶段的主要治疗方向就是控制病情,尽快撤减激素,最大限度减小激素的副作用。问诊间隙,您还对我进行了狼疮病的科普。鼓励我要像对待朋友一样接纳狼疮,并与之友好相处,才能有精力做其他事情。
您的话,给了我极大的精神安慰。那天回到家,家里气氛轻松,爸爸妈妈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从此以后,我坚持每月请您复诊。您为我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在您的悉心诊治下,我服用的激素量很快由每日50毫克减为5毫克,直到现在(2013年9月起)服用的2毫克。身体各方面的化验指标也逐步改善,自我感觉良好,和其他同学一样,过着正常的大学生活。
记得前段时间学校组织学生接种流感、甲肝和乙肝疫苗,我又给您发微信,在回答我的问题后,您又在个人空间里分享了《风湿病患者接种疫苗的详细推荐》一文,给更多的患者提供了有用的建议。
现在回想起来,在这一年里,我对狼疮的态度也经历了从惶恐、不知所措到逐步认识的过程。期间,我也曾几次感冒、得过急性肠胃炎、也发生过轻度的骨质疏松、甚至还发生过因为免疫力过低手指裂口导致发炎。每次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我和全家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给吴教授发短信、发微信求助。而您也是每次都及时给我专业的指导和明确的答复。我认为,对您的信任乃至依赖,是我较快恢复健康的精神支柱,您精湛的医术和可敬的医德,是我拥有幸福生活的保障。
一年来,因为生病,吴教授您成为我最信任的人。我的亲身经历说明,只有建立医患间的充分信任,才能实现双赢。患者尽快好转直至康复,医者积累更多经验,帮助更多患者。否则,只能是两败俱伤,最大的输家正是患者自己。
今天先写到此。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小刘
2013年11月11日
小刘:
你好!收到你的来信,很感动。
首先感谢你及家人对我的认可及信任,感谢你对我们医生工作的理解。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包括诊断、治疗、教育和心理辅导,这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医生应该做的。
每次看到你充满希望、快乐和阳光的脸庞,我都发自内心地高兴,因为给患者带来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幸福源泉;每次收到你咨询、求助的短信或微信,我都充满自豪,因为被人信任、为患者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是我从医以来的孜孜追求。你乐观、向上、善良和好学的品德也深深感染着我。
再者,你的来信也让我思考良多。医者,仁术也。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为患者提供帮助,与患者齐心协力战胜病魔。医患之间目标一致,本应和谐互信,可现今的一些状况却让人匪夷所思。
医者要具备崇高的道德情怀、丰富的知识经验、善良助人的美好品德;患者把健康及生命托付给医生,应该对医生有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才能实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一些患者和媒体不能正确理解医生的工作,带着怀疑、敌对的态度来就医,发生了一些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所以,医患双方均应从自身做起,加强沟通交流,增加互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医生和患者都是天大的好事。所以我要说,我是幸运的,碰到你这么善于理解,对我充满信任的好患者,让我对我的职业充满自豪,充满自信,当然也更加觉得自己责任之重大。
再次谢谢你的来信,祝你健康快乐,学习进步!
一个愿为你提供一切帮助的医生!
吴振彪
2013年11月20日
心路医路专栏简介
行医路,就医路,路路艰辛。医者心,患者心,心心相印。
从即日起,医脉通与心路医路联手打造《心路医路》专栏,以“探索心路医路,共创医患和谐”为愿景,点滴记录中国医学人文事业发展进程,让医学散发人性关怀与艺术之光辉。每周两篇,《心路医路》将持续推出国内既有学术影响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各学科医学“大家”的专著——
传递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解决青年医生行医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从前辈的医学之路和积累的高度中受到启迪,从医学的温暖中汲取力量,让你更懂医学与人文;传递和展示医务工作者的正面形象,让大众了解医生的不易和艰辛,唤起全社会对医生的理解和关爱。
希望每一位关注栏目的青年医生,在成为一名优秀的能独挡一面的医生的道路上,都能从中感到温暖人心的理解与关怀,从“大医精神”中找到积极向上的目标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