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年求医路,一位护士眼中的医患关系 | 心路医路

医脉通 2022-09-21



主编:刘湘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本文内容首发于心路医路《爱是一种微妙的旅行》,授权医脉通独家发布电子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这是一本医患书信集,是一位医生与多位患者的医患故事——患者来信,医生回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今天起,小编将带大家走进他们!今天讲述的与“狼”的长期奋战,看看这位患者对自己的主治医生说了什么?

尊敬的刘大夫:


您好!


我是一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患者,今年42岁。跟您聊聊患此病二十余年的诊治过程。认识您是源于网络,在2012年的7月份,那时因为稳定近20年的旧疾复发,让我很茫然,不知如何是好。上网查询时,偶然看到好大夫网站上您与患者的交流,发现您总是及时且耐心地回答每位患者的提问,我开始关注并向您提问。每次您及时回复,指导我正确用药,都让我觉得比每三个月去医院复查,等四个小时就被医生三两句打发走的感觉好多了!


其实我很能理解医生的超负荷工作量,因为我也是一名护士,也曾在三甲医院工作过。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问题,也有社会因素,舆论导向也是其一,大家都认为患者一方是弱势群体。我认为,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责任心、耐心和同情心,患者感受到的不应该是医护人员的冷漠。我在求医过程中变换着角色,感受着患者的心情,也经历着去大医院看病的不易,其中滋味也有深刻体会。即便受到冷遇,我也忍受着,因为我也理解医生们的不易,毕竟自己也在医院工作。不解的是专家助手(也许是带的研究生)冷漠的表情和不愿多说一个字的样子更让人心寒!这样的人毕业后该如何从事救死扶伤的职业啊!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也理解医务工作者的辛苦忙碌。身边的同事有像您这样尽职尽责、既有仁心又有仁术的;也有按部就班看病、开药,整日不苟言笑,牢骚满腹,不会出现大纰漏,也弄不出人命的;还有就是介于两者之间,对患者态度还行,只是医术欠缺些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从事这份职业,首先要热爱并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态度决定一切。医者仁心,有仁心才会有仁术。


图源 | pexels


我谈谈自己的病情吧,1992年初,20岁的我因“肾病综合征”入院。一个月后,在诊断有争议的情况下开始按狼疮给予强的松治疗,每天60mg开始,出院后一年左右曾每月静滴一次环磷酰胺,连续十次。可惜当年未做肾穿刺,一直未明确诊断。带着疑问就这样治疗着,直到1994年初,股骨头出现了问题,当时激素量大概每日20mg,之后就逐渐减量,至当年11月份停用激素,开始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并休病假8个月。


1998年,结婚后调至武汉一所高校医院工作至今,2003年10月的一次体检发现,抗“O”和血沉高出正常值很多倍,并伴有关节游走性疼痛。在大医院风湿科说明情况后,医生查了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抗体均为阴性,除了抗“O”、血沉和甘油三酯高外,肝肾功和电解质均无异常。用了近一年的长效青霉素后,抗“0”和血沉仍高出正常值,无其他不适。因每年体检这两项始终不正常,遂在2008年9月查了风湿全套,发现ANA核颗粒型,1:320,弱阳性,抗DNA(-),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弱阳性,余正常,无不适。当年去三亚旅游两次,也没出现异常。2012年初,无任何征兆发现左太阳穴有红斑,未在意。后在6月初额头、两面颊出现红斑,并有乏力感,在抗过敏无效的情况下去风湿科查了风湿全套,ANA核浆细颗粒型1:1000,其余结果与2003年相同,血沉为33mm/h,抗“O” 337,C反应蛋白(CRP)正常,IgA、IgG和补体C3高出正常值,IgM、补体C4、血尿常规和肝肾功都正常。


几位医生结合我曾经的诊断,均按狼疮治疗,只是没上激素,我心中一直有疑虑,18年一直稳定无症状的情况下,是何原因诱发此病呢?难道与出现红斑前半年的纹眉有关?若果真如此,真是悔恨莫及!


图源 | pexels


从2012年7月开始经过不同医生的诊治,期间有中药青蒿和西药赛能等药,8月服用赛能仅20天出现皮肤过敏,全身皮疹,停用所有药物,抗过敏一周后皮疹消退,医生用转移因子口服一个月,9月时经同事和您的推荐来到武汉同济医院风湿科,医生让我开始只服帕夫林治疗。当时红斑基本消退,也不知是哪种药起的作用,之后每三个月去同济复查,除血沉略高外,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都正常。2013年4月,右眼角外侧出现新的红斑,自作主张重新加服赛能至今,未再现一年前的过敏症状,同济复查时医生只嘱咐我不要吃任何肉类,治疗上没有做调整,也认可帕夫林加赛能的治疗方案。7月时我全部复查了一遍,与一年前相比,ANA降至1:320,血沉也降至22,阳性值从结果上看,都有所好转,自我感觉良好,无不适。


8月下旬在加服赛能近四个月后红斑虽变淡,但还是存在。通过好大夫网站向您咨询和通话后,我心中的许多疑团和不解都得到了解释,自那以后我就认可自己是一名狼疮患者了,不再焦躁,也不再回避,面对现实安心治疗。在您的建议下加用反应停已服用5个月,现在红斑基本不见,只留些轻微的痕迹。现在的我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平时注意避免劳累,避免日晒,定期复查,空闲时上网关注下这方面的信息,生活就这样继续着,只是每天多了几次服药而已。目前用药是帕夫林2粒,Bid;赛能,1片,Qd;反应停,2片,睡前服用。前几天查了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都是正常的,血沉降到6mm/h了,多少年了,这个值都没正常过!只是抗“O”还是高出正常值。我想向您咨询:目前我正在服用的三种药用法和用量合适吗?反应停何时可停用呢?谢谢!


给您写这封信,除了表达自己作为双重身份对医患关系的看法外,更重要的是想要表达对您的敬意!在医疗界,您就是我们的楷模!对于患者而言,遇见您就是看到了希望!


我一直在关注“中国风湿病公众论坛”,那里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仔细阅读,并向同事推荐。那是一个普及风湿病知识的讲坛,让我们这些风湿患者能更好地认识疾病,并正确地看待疾病!感谢每一位为此付出的工作人员!


期待您的回信!谢谢!

                         

柴女士  

2014年1月23日 


 柴女士:


你好!谢谢你的来信,也感谢你对我工作的认可!我们原是同行,均为中国的医务工作者,沟通交流起来应更为顺畅。


你经历了角色的彻底转换——从护士到患者,从服务别人到被别人服务,且一转就是20多年经历了无数次看病就医,也接触了各个科室的大夫,因此,你既能理解医务工作者的辛苦忙碌,也能感受患者的心情及看病的不易,最有资格来评论当今的医患关系了。


的确,人的一生常有角色的转换,有的转换是短暂的,而有的是长久的。人从出生到长眠地下,无论从事的是哪个行业、哪个工种,也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多么健康的体魄,难免有一天要以患者的身份去就医。医患关系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要经历的。我曾与很多大夫交流过,大家均有过当患者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当自己转换为患者后,是多么渴望医生能和自己多说几句,多解释几句,多看自己几眼,让自己感到温暖,同时疾病得到快速治愈。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首先要具备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我们要理解和尊重患者每天来我科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每位患者来医院求医确实艰难,他们承受着病痛带来的身心折磨和巨大的经济压力,这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首当其冲、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如果我们能把患者当成朋友,满腔热情,主动服务,在就诊过程中把患者所担心的事情讲清楚,说明白,如此,患者还有什么理由不满意呢?信中提到协助教授出诊的研究生往往很冷漠,但愿这是个别现象,我经常教育我的学生,并以身作则,所以陪我一起看病的研究生均对患者很热情,其中一位还受到患者的高度赞扬,收到了感谢锦旗呢!


你的战斗历程,就是与“狼”奋战的漫长经过,你患狼疮21年,整个病程描述得很详细,最早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经过激素60mg/d口服及环磷酰胺冲击等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一度因长期服用激素和疾病本身而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最终完全撤除激素。目前以面部红斑为主要表现,但经过羟氯喹、帕夫林和反应停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化验指标明显改善。面部红斑的出现确实不能排除与纹眉有关。作为狼疮患者均应知道的是,所有植入人体的物质或操作,包括染发、垫鼻、隆胸及纹眉等均可能诱发狼疮或使狼疮加重。你目前服用的帕夫林、赛能和反应停属于正规用药,从症状和化验指标的改善足可证明。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这些药物是可慢慢减少剂量或种类的,可首先降低帕夫林剂量,逐步撤除,然后减少反应停的剂量,最终撤除,而赛能需长期坚持服用,预防疾病的复发。


最后在春节来临之际,祝你及家人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刘湘源


2014年1月26日 




刘湘源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刘湘源,男,1968年生,湖南湘乡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副主任。在科研上,主要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临床上,擅长诊治复发性免疫性流产和不孕、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重症风湿免疫病。


心路医路专栏简介


行医路,就医路,路路艰辛。医者心,患者心,心心相印。


从即日起,医脉通与心路医路联手打造《心路医路》专栏,以“探索心路医路,共创医患和谐”为愿景,点滴记录中国医学人文事业发展进程,让医学散发人性关怀与艺术之光辉。每周两篇,《心路医路》将持续推出国内既有学术影响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各学科医学“大家”的专著——


传递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解决青年医生行医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从前辈的医学之路和积累的高度中受到启迪,从医学的温暖中汲取力量,让你更懂医学与人文;传递和展示医务工作者的正面形象,让大众了解医生的不易和艰辛,唤起全社会对医生的理解和关爱。


希望每一位关注栏目的青年医生,在成为一名优秀的能独挡一面的医生的道路上,都能从中感到温暖人心的理解与关怀,从“大医精神”中找到积极向上的目标和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