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死一线的坚持!“大夫,我们全听您的!” | 心路医路

医脉通 2022-09-21



作者:李 保 杨 滨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本文内容首发于心路医路《凝岁月于心》,授权医脉通独家发布电子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患者,或者更广泛地说是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


时下,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警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诊疗的决策,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将患者的生命放置在第一位,竭尽全力去挽救每一个生命。



医生的承诺


凌晨2点,“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值班护士接起了电话:“喂,您好,这里是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只见接听电话的值班护士的表情凝重起来,电话中传来了”120“急救中心客服人员急促的声音,他们即将要送一位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患者入我院。护士立即通知了值班医生,紧张、忙碌、娴熟的工作开始了:铺床、准备监护设备、除颤仪、呼吸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IABP)等一切就绪。


很快患者被急救人员送入病房。“患者,男性,34岁,持续性胸痛伴大汗2小时,半月前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目前仍有胸痛,持续不缓解......”“120”急救中心医生描述着患者的病情,手里拿着一份半小时前做的心电图检查报告。很明显,只要是学医学的人都应该知道“ST段弓背向上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后果


老实说,这类病人在心血管专科医院来说是常见病,医生及护士开始了熟悉的流程,紧张、快速、熟练的操作着每一个步骤。虽然已是凌晨。科室里再次忙碌起来,大家都知道,发生心梗后,最有效的治疗就是尽快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实现心肌再灌注治疗,这一措施及时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再灌注治疗越早结果越好。现在,时间就是心肌,提早1分钟开通血管对患者的预后是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获益。考虑到患者半月前曾有消化道出血的病史,用药及治疗上存在风险明显加大,轮值急诊的我与患者家属进行了第一次沟通,并对患者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告知。跟随患者来的有一位年轻的女性带着约6岁的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夹杂的白发的老年男性,经询问与患者的关系后明确了是患者的爱人、孩子和父亲。


向患者家属详细告知了目前的病情及可能出现心脏骤停、室颤、治疗心肌梗死而导致的消化道再次出血、猝死等风险。目前最好的治疗措施就是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开通罪犯血管,但手术过程中仍会有心脏破裂、猝死等风险,任何一种并发症的出现都是致命的。这一切都重重地压在了这位年迈的老父亲身上,老父亲满脸凝重、无所适从,不敢相信这一切,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不断看向一旁的儿媳。老父亲难以抉择,而时间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憨厚的老父亲没什么知识,也不会表达,想问些什么,但好像又不知道该如何说,该说什么,总是话到了嘴边后,发出的却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声。我再次细心地向老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看到老人紧皱的眉头,我说:我们承诺不了结果会如何,但我们承诺一定会竭尽全力!”老人颤抖的手拿起笔,一笔一笔地在病危通知书上及手术同意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并哽咽地说了一句:大夫,我们全听您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什么叫生命的“托付”。“面对家人的期盼,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全力以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百分之百的努力”!


图源 | pexels



病情恶化


得到家属的同意,导管室人员紧张、忙碌地进行着术前准备。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病房传来到了我的面前。“患者发生室颤了!”,护士焦急地说。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床前,只见患者全身抽搐,意识丧失,抽动的四肢牵动着监护仪器。“快,电复律!”时间就是生命,为争取一分一秒的抢救时间,护士立即拿起除颤仪进行除颤,1次,不行,2次、3次。大家轮流进行心脏按压,所有人的眼睛盯着监护仪,期盼着正常心律的出现,家属压抑的哭泣声在静谧的医院走廊里显得格外凄楚,揪人心肺。那哭声是对美好生命的强烈呼唤,同时也深深震憾着我的心。一股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奔涌,驱使着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场与死神搏斗、跟时间赛跑的接力赛中。再坚持!再努力!不能放弃!”每个人心中都默默地喊着。终于,经过药物及一系列的治疗后患者的心跳恢复正常了,大家紧绷的神经稍有缓解。患者家属的情绪也较前略平静。



我们就在你的身边


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我经过病情分析,建议尽快开通血管。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入了导管室进行冠脉造影术,结果与大家预想的一样:左主干急性闭塞,血管病变很重,风险进一步增大,手术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我们与患者家属进行了第2次谈话,仍旧是说明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征得家属同意后,我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对病变处行支架置入。就在这时,心电监护上再次出现心律失常,患者的焦虑情绪使疾病往坏的一方面发展。他眼中流露出对疾病的恐惧,以及他不安的颤抖的肢体,都不利于病情。手术尚未完成,患者再次开始躁动,这是药物所不能控制的。医护人员们再次忙碌起来,导管室外的家属似乎也感到了气氛的再次紧张,他们无助的眼神再次刺痛着医护人员的心。看到患者无法抑制的焦虑情绪,我紧紧握住患者的手,坚定地说“不要害怕,我们都在你的身边,咱们一定可以渡过难关的,一定要加油!我们一遍又一遍重复说着同样的话,鼓励着患者,紧紧握着患者微微颤抖的手。就这样,患者的情绪渐渐趋于平静,药物慢慢开始发挥作用了,血管开通后,心跳渐渐趋于平稳,复查造影提示血流顺利通过。终于,我们从死神手中把患者抢了回来,挽回了一个年轻宝贵的生命。


图源 | pexels


已经是凌晨3点了,医生、护士仍旧继续监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着患者的病情变化,坚守于自己的岗位,不漏掉每一个小细节。因为我们知道,时间对于这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多延误一分钟,患者的危险就会多增加一分。除了抢救生命,早用药、早治疗对患者今后的恢复也是非常关键的。那一刻他们真的是在跟死神和时间赛跑啊。患者慢慢好转,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终于获得了最好的回报。



不计得失,患者为上 


由于时间急迫,患者家属入院时并没有带足够的住院费用。但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给他用上了最好的治疗方案。其实大家知道,假如患者事后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补交款项,科室是需要承担一定责任的,也就是说,医生救治了患者也许还要承担患者欠费的责任。但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面对患者及家属期盼、无助的眼神。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就是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实施最有效的治疗,而不是考虑其他方面。



患者康复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患者痊愈出院时,家属感激万分,专门提着水果去看我以表示感谢,但我谢绝了家属的礼物。“心意我领了,东西拿回去,现在患者比我更需要它!”我说道。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有3件法宝,第一件是语言,第二件是药物,第三件是手术刀”。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使患者体会到了医患之间的平等和亲切,架起了一座座心灵的桥梁。对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当一个个患者痛苦的来,又一个个健康的走,虽然每天留下的是疲惫,换来的却是我们身心的满足,虽然辛苦,但再苦再累也不会改变我们医务人员服务的志向。我们会用爱心来对待每一位患者,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温暖。医生和患者之间需要的是理解和信任,这是医患之间所应共同秉承的!





心路医路专栏简介


行医路,就医路,路路艰辛。医者心,患者心,心心相印。


从即日起,医脉通与心路医路联手打造《心路医路》专栏,以“探索心路医路,共创医患和谐”为愿景,点滴记录中国医学人文事业发展进程,让医学散发人性关怀与艺术之光辉。每周两篇,《心路医路》将持续推出国内既有学术影响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各学科医学“大家”的专著——


传递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解决青年医生行医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从前辈的医学之路和积累的高度中受到启迪,从医学的温暖中汲取力量,让你更懂医学与人文;传递和展示医务工作者的正面形象,让大众了解医生的不易和艰辛,唤起全社会对医生的理解和关爱。


希望每一位关注栏目的青年医生,在成为一名优秀的能独挡一面的医生的道路上,都能从中感到温暖人心的理解与关怀,从“大医精神”中找到积极向上的目标和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