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封来自监狱的患者来信,至今难忘! | 心路医路

医脉通 2022-09-21



主编:刘湘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本文内容首发于心路医路《爱是一种微妙的旅行》,授权医脉通独家发布电子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这是一本医患书信集,是一位医生与多位患者的医患故事——患者来信,医生回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今天起,小编将带大家走进他们!今天讲述的狱中就医感恩情,看看这位患者对自己的主治医生说了什么?

王玲医生寄语:临床诊疗20余年,收到过感谢信和锦旗无数,并没有刻意保存,几经搬迁多数已不复存在,可不知什么原因一直保存着这封已经皱褶的信,看到刘教授征集患者来信就翻了出来,虽然没有太好的文采,只有朴实的语言文字交流,但它是以医患之间互相信任为基础的真诚的情感交流,因此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王主任:


您好!


我是长子县人,2004年5月在贵科看病,您给我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经过您精心治疗,采用中西医相结合,输液、口服甲氨蝶呤片等西药,还有中药泡脚、熏蒸等,住院治疗十五天,症状消失,出院后继续治疗,基本恢复正常,按您要求定期复查,坚持用药,一直到2007年,我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2008年4月3日,因自己法律意识淡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现在已被司法机构判刑在监狱服刑接受改造。从2008年6月起,我病情反复,而且一天比一天重,在监狱里也服了一些药,包括消炎痛、强的松片、芬必得胶囊、还有风湿安泰片,在监狱医务室还输了青霉素、川芎嗪注射液等,还是控制不住,现在主要是发烧、盗汗,晚上不能盖被子,四肢大小关节肿痛、僵硬、屈伸不利、双腿发麻。半年来我非常痛苦,本来我是想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可病痛的折磨常使我丧失信心,时常感到生不如死。2009年2月19日,在监狱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狱警带我到指定医院就诊,做了一些相关检查,经过请示领导批准,我将化验结果由我家属带给您过目,请您一定给我想想办法,帮我解除痛苦,给我开点好药,中药也行,在这里没有煎药的条件,但冲剂可以,西药和中成药都行。王主任,我现在的希望就是病好后好好改造,早日回归社会,等我出狱后一定到医院找您拜谢。


宋某某

2009年2月22日


宋先生:


你好!


收到你的来信我很吃惊,没想到我会收到一封监狱来信。看完信我也很着急,你目前的处境可想而知,牢狱之苦加上病痛折磨,无疑雪上加霜。根据你信上描述的情况,加上化验结果,初步判断是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我给你附上治疗方案,按医嘱服用。处方:泼尼松片15mg,1次/日,早餐后顿服 ;美洛昔康片15mg,1次/日,晚餐后服;甲氨蝶呤片10mg,1次/周,口服;叶酸片10mg ,1次/周,口服(服用甲氨蝶呤后第二天);来氟米特片10mg,1次/日,口服;奥美拉唑胶囊 20mg,1次/日,晚上睡前服;碳酸钙D3片,0.6  1次/日,嚼碎服。两周后复查血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肝功能。


同时你要明白,作为一个患者了解一些疾病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个终身性疾病,患者规范治疗后往往能达到临床缓解,就是症状消失,可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但并不意味着能完全停药,常常需要药物维持治疗,在此过程中多数患者因病情稳定而停药,之后出现病情反复。在有些情况下也要引起注意,虽病情稳定,若用药维持阶段突遭变故,在极度悲伤、情绪低落或重感冒时也常常导致病情反复。而且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病情反复均比初次患病要重,因此沿用第一次治疗方案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再次治疗要比第一次治疗方案加强,尤其是注意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的联合应用。给你的方案适合基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实用方便经济,所以你不要认为我没给你开静脉输液药而担心疗效。另外,早春时节注意保暖,狱中生活可能艰苦,一定注意饮食营养,调节情绪,起居规律。


作为医生,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在你需要的时候,我能尽绵薄之力为你减轻病痛,是一名医生应尽的责任,我很高兴能帮助你,如有问题随时可来信,或让你家属来找我。同时,我相信你一定能战胜病魔,恢复健康。也要好好改造,学习一些法律常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争取早日重获自由。最后衷心祝你早日康复!


王玲

2009年2月24日




刘湘源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刘湘源,男,1968年生,湖南湘乡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副主任。在科研上,主要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临床上,擅长诊治复发性免疫性流产和不孕、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重症风湿免疫病。


心路医路专栏简介


行医路,就医路,路路艰辛。医者心,患者心,心心相印。


从即日起,医脉通与心路医路联手打造《心路医路》专栏,以“探索心路医路,共创医患和谐”为愿景,点滴记录中国医学人文事业发展进程,让医学散发人性关怀与艺术之光辉。每周两篇,《心路医路》将持续推出国内既有学术影响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各学科医学“大家”的专著——


传递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解决青年医生行医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从前辈的医学之路和积累的高度中受到启迪,从医学的温暖中汲取力量,让你更懂医学与人文;传递和展示医务工作者的正面形象,让大众了解医生的不易和艰辛,唤起全社会对医生的理解和关爱。


希望每一位关注栏目的青年医生,在成为一名优秀的能独挡一面的医生的道路上,都能从中感到温暖人心的理解与关怀,从“大医精神”中找到积极向上的目标和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