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失禁、精神失常、癌症晚期……她写下了最接近死亡的那段经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派选 Author 派爷
命运的黑色幽默
当她坐在弗吉尼亚州郊区家中的早餐桌上时,她看到自己的手消失了,当她把它移到视野的不同角落时,她的手又重新出现了。
她非常了解大脑,知道这可能意味着什么。她枕叶的脑瘤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多年前她战胜的乳腺癌和黑色素瘤都有可能转移到她的大脑。
去看医生证实了她的诊断。黑素瘤又复发了,这一次是她的大脑。
她美好的生活被打碎,她变成了她最了解却也最害怕的“精神病患者”。
受疾病影响,她不再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人。
她确信附近的比萨店卖的是塑料,她确信家人是害她的,她的世界被扭曲了。
她正逐渐失去与现实世界和家人的连结,她失去了自我,闭着眼走进了万丈深渊。
也许命运只是给她开了个玩笑,甚至是嫉妒她,嫉妒她有温暖的家庭,美好的声誉,坚韧的品格。
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假象?这个世界的一切或许对她而言都不重要了,毕竟在她心里对与错的标尺早已被病魔损坏。
大多数人也许对脑瘤并不了解,很多人认为疾病所造成的最大危害或许就是“死亡”,往大了讲,人必有一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而利普斯卡博士要经历的却是介于“死亡”和“生存”之间的虚无地带,说白了,就是生不如死。
拿破仑都说过,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气,毕竟痛苦是持续性的,而死亡只是一瞬间。
换句话说,其实人们并不害怕死亡,只是害怕痛苦。
在死亡线上持续挣扎
诚然,在死亡面前,再坚强的人也得屈服,对真理再孜孜以求的人也要在这里停止脚步,可是有些人偏就不肯囿于自身的不幸去惋惜命运,而是从那茫茫的黑暗与绝望中望到真理的微光,将它一点一滴地书写出来,分享给了世界。
《疯狂与清醒》正是利普斯卡博士在脑损伤期间的行为思想录,她一点一滴的记录了关于大脑与思想的启示,阐释了精神疾病、脑损伤和年龄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性格、行为、认知和记忆。
她通过讲述自己亲身体验这些变化的感受,揭示了当我们已经失去很多其他东西时,我们身上的哪些部分会依然存在。
与疾病的斗争是一场长跑,没有终点,没有奖杯,没有赞美和欢呼。
而她不仅要持续和疾病斗争,还要持续和自己内心的黑暗、对死亡的恐惧、家人的关系作斗争。
她明知道有些事情是内耗,但也没办法停止自己去做这些。
“我尿出来了,撒在了短裤里,我没有停下来,也没有放慢脚步,我边走便尿。我不想这样,却不由自主地撒尿。我不担心会被别人看到,我沿着街道走着,穿过附近的房子,像个孩子一样尿湿了裤子,却满不在乎。”
作者描述了她有意识状态下小便失禁的体验,很显然,这种体验她并不害怕。
在免疫疗法期间,她说她大脑中的每个细胞都肿胀了。
肿胀尤其影响了她的额叶皮层,这是负责高级推理的大脑部分,这种情况可能让她意识到自己躁狂行为有多鲁莽。
这种状态她经历了8周,她就像一个斗士,她斗争的不仅是病魔,还有命运。
后来她回想起患病期间对家人的冷漠,刺耳的话语,僵硬的表情,恍如隔世。
疯狂的病魔,清醒的爱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作为国际顶级脑科学家、马拉松和铁人三项运动员、滑雪爱好者,作者在平常也许根本不需要思考这个问题。
你甚至不知道作者在重新振作的过程中克服了多少困难和痛苦,而这些,她全部以轻松的语气带过,就像当初我们婴儿学步的时候那样:
学习如何不在跑步时跌倒——有很多次,我跑步回来时,膝盖和手掌上都是血;学习如何骑自行车——我在自行车上加了一个侧镜,一遍不会撞到左侧的物体;学习如何在我失去平衡的世界里打字和阅读……
她在书中更多提到的并不是对死亡和痛苦的恐惧,而是家人朋友。
虽然人生即将面临终结,她仍然明白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她本可以自暴自弃,选择屈服命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本可以放弃铁人三项,放弃滑雪,放弃那些会引起“健康隐患”的任何运动;
她本可以选择化疗,放弃最痛苦的免疫疗法……
但这些她全部都没有,在她眼里,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人生最重要的意义。
哪怕是在她最混乱的时刻,她内心深处爱的部分仍然清醒着。
即使极端愤怒,她仍然坚持为家人做晚饭,正如她所言,“这是我的角色。”
爱需要反作用到别人身上才能看到自己。
家人对她的宽容和理解,是她的爱带来的必然结果。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形式爱着对方,每个人也或多或少因为他人的形式而受伤。
我们都太需要关爱了,然而我们又总是需要别人先给予我们关爱,我们才会付出,也才觉得值得付出。
利普斯卡博士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这种爱是对生命的敬畏之爱,对家人的关怀之爱,对世界的渴望之爱。
没有这种爱,她也许就会像大多数脑瘤患者一样,活不过6个月;甚至不会跟家人产生链接,家人也不会对她百般依顺。
但如今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也不明白自己要去哪里,终究会成为怎样的人,每天漫无目的地活着,或为了生存,或为了钱,为了名利而迷失了自己。
太宰治曾说要做一个孤独的人,但真的会有人向往孤独吗?有时候孤独只是一种自嘲和客观悲情事实的一种消解,更多的时候,人们是迷茫的。
正因为迷茫,才会自动化地去过一个自以为完整的生活,去追求所谓的孤独,追求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
人生的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其中最可怜的,最无可挽救的痛苦就是孤独,是永久没有一个伴侣。
但显然,作者的这种痛苦与孤独相比并不值得一提。
每个人都有过或多或少的痛苦,终点就是死亡。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知道自己快死了的时候,当你明白你原本的生活要被颠覆的时候,那些一直在计划的那些漫无边际不肯停息的念头,很多其实一点也不重要。
原来以为不重要的,来日方长的,才是生命最美好的东西。比如爱、家人、信任。
正如作者所提到的,她收获的,只有深深的满足:又活一天,又和所爱的人共度了一天。
《疯狂与清醒》这本书送给你们,愿你们对生命充满敬畏之心,对爱充满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