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研究:吃得越咸,寿命越长?干饭人:扶我起来,我还能再干一碗盐……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干饭人的福音?

来源:医脉通
作者:大菊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那年杏花微雨,我身强体壮,你说低盐可保我延年益寿,也许从一开始便是错的……”

图源:视频截图

中国有句老话叫“两脚忙忙走,为了生和口”,还有句话叫“病从口入”,由此可见吃以及健康地吃是多么重要。
 
其实在健康的饮食观念里,大家都追求清淡饮食,不要重油重盐。
 
因此,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协会以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提倡每天钠的摄入量应低于2g,不管是针对高血压患者还是血压正常的健康人。

之前的研究也表明,每天膳食盐的摄入量减少3g,每年新发冠心病的例数可减少60000到120000,中风可减少32000到66000,心肌梗塞可减少54000到99000,每年的全因死亡人数可减少44000到92000,并且这种钠摄入量的干预每年可减少100亿美元到240亿美元的医疗保健费用。

然而,近日《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献却颠覆了我们的认知,该文献的研究结果表明:吃得越咸,寿命越长!!!对,你没有看错,再也不是“盐”多必失。


该研究将特定国家平均钠摄入量的年龄标准化估计与健康预期寿命相关联,在全球提供卫生估计的181个国家中,该研究表明钠摄入量与健康预期寿命呈正相关,即:出生时(β= 2.6 年/克 每日钠摄入量, R²= 0.66, P < 0.001),60岁时(β= 0.3 年/克 每日钠摄入量, R² = 0.60, P = 0.048);而全因死亡率与钠摄入量呈负相关(β= -131 事件/克 每日钠摄入量, R²= 0.60, P < 0.001)。

并且,一项针对46个国家的最高收入阶层人群的敏感性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钠的摄入量与出生时的健康预期寿命呈正相关(β= 3.4 年/克每日钠摄入量, R²= 0.53, P < 0.001),而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β= -168 事件/克 每日钠摄入量, R² = 0.50, P < 0.001)。当钠的摄入量达到4-5克/天时,预期寿命增加(相当于盐摄入量为10-12.5克/天),然后趋于平缓,随着摄入量增加,预期寿命略有下降,因此钠摄入量的峰值为4-5克/天(对应于盐的摄入量为10-12.5克)。


而且,钠的摄入量对血压的影响可能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现在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钠摄入量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的斜率相当浅,最近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患者中,钠摄入量从平均高水平203mmol/L降低到平均水平65mmol/L,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降低1.1/0和5.7/2.9mmHg。

因此,尽管过低的钠量摄入可以降低血压,但可能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高钠摄入量相比,低钠摄入量更容易导致肾素、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增加。

另外,低钠导致血压降低,血压降低反射性的引起静息心率会增加,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因此钠的摄入量在血压和预期寿命及死亡率之间可能存在矛盾。

目前世界居民平均每天的钠摄入量在2.3-4.6 克之间,相当于1-2 茶匙量的盐,这样的摄入量并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只有当盐的摄入量大于5g/天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才会增加。

然而,这一数据观察并不被建议用来作为营养指导的基础,毕竟我们在减少钠的摄入量方面犯了很多的错误。现实中,改变钠的摄入量是否真的能够改变预期健康寿命以及全因死亡率,目前仍是未知数。目前我们能做的是,不再一味强调低盐,健康人每天钠的摄入量4-5克(对应于盐的摄入量为10-12.5克)应该要提上日程。

图源:摄图网

盐的标准放宽了,那么很多“干饭人”是不是喜大普奔、放飞自我,开始重盐重口味——火锅、烧烤、麻辣烫、宵夜走起了呢?别慌,你吃的每一口饭你的心血管都给你记得明明白白呢!

2019年发表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表明,限制卡路里的摄入量不仅仅是减重、减脂,更重要的是可显著减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低密度胆固醇、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另外,限制热量摄入可在2年内显著改善慢性炎症反应、胰岛素敏感指数和代谢综合征的评分。而且,在年轻人和非肥胖的成年人中,适度的热量限制也可显著降低多种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不管是长期的还是潜在的,这给我们的健康管理者很大的启发,为长期人口健康益处提供了前景。

因此,不管你胖不胖、体型美不美,都应该适当限制热量的摄入,毕竟,你的心血管以及内分泌代谢系统可是非常记仇的,今日贪的口腹之欲,来日总要回报到自己身上。所以,科学健康管理,“管住嘴,迈开腿”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  Bibbins-Domingo K, Chertow GM, Coxson PG, Moran A, Lightwood JM, Pletcher MJ, Goldman L. Projected effect of dietary salt reductions on fu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0;362:590–599.
2.  Messerli FH, Hofstetter L, Syrogiannouli L, et al. Sodium intake, life expectanc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Dec 22]. Eur Heart J. 2020;ehaa947. doi:10.1093/eurheartj/ehaa947.
3.  Graudal NA, Hubeck-Graudal T, Jurgens G. Effects of low sodium diet versus high sodium diet on blood pressure, renin, aldosterone, catecholamines,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0;12:CD004022.
4.   O’Donnell MJ, Yusuf S, Mente A, Gao P, Mann JF, Teo K, McQueen M, Sleight P, Sharma AM, Dans A, Probstfield J, Schmieder RE.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JAMA 2011;306:2229–2238.
5.   Stolarz-Skrzypek K, Kuznetsova T, Thijs L, Tikhonoff V, Seidlerova´ J, Richart T, Jin Y, Olszanecka A, Malyutina S, Casiglia E, Filipovsky J, Kawecka-Jaszcz K, Nikitin Y, Staessen JA Fatal and nonfatal outcomes,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blood pressure changes in relation to urinary sodium excretion. JAMA 2011;305: 1777–1785.
6.  Graudal N, Ju¨rgens G, Baslund B, Alderman MH. Compared with usual sodium intake, low- and excessive-sodium diet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Am J Hypertens 2014;27:1129–1137.
7.  O’donnell M, Mente A, Alderman MH, Brady AJB, Diaz R, Gupta R, Lo´pezJaramillo P, Luft FC, Lu¨scher TF, Mancia G, Mann JFE, McCarron D, McKee M, Messerli FH, Moore LL, Narula J, Oparil S, Packer M, Prabhakaran D, Schutte A, Sliwa K, Staessen JA, Yancy C, Yusuf S. Sal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recommend low sodium intake. Eur Heart J 2020;41: 3363–3373.
8.  Kraus WE, Bhapkar M, Huffman KM, et al. 2 years of calorie restriction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CALERIE): exploratory outcomes of a multicentre, phase 2,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7(9):673-683. doi:10.1016/S2213-8587(19)30151-2.


责编 亦一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当春节遇上保健品,我已经彻底不淡定了……

 “体检不重要”、“医生配合出假报告”......辛苦科普一整年,一台春晚全毁完

 张文宏凌晨发文!对新冠疫情作出10大判断

➤ 阴茎短小的儿子与性早熟的女儿,韦小宝发愁了…… | 医学微小说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